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ⅵ―2 所属地区 重庆·巴南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巴南区 申报日期 2006 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距重庆朝天门30余公里,位于古代巴国境内三峡(铜锣峡、明月峡、黄草峡)腹地明月峡出口处的长江南岸。此地很早就有人类居住。附近的干溪沟商周遗址中,出土300余件打制、磨制石器,便是很好的佐证。唐代大诗人王维路过明月峡写有“水国舟中市”的诗句,...
遗产编号 ⅶ-1 所属地区 湖南·湘西州·花垣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 申报日期 2006 湘西苗族武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种以提高搏斗技能为主旨而又能 “健体延寿”的全能运动,是湘西苗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据苗族民间传说,其武术立堂子念的《请师诀》和一般咒语所言,苗族武术始于“裒尤”,即蚩尤,乃九黎三苗之首领...
遗产编号 ⅶ-2 所属地区 湖南·怀化·沅陵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怀化市沅陵县 申报日期 2006 沅陵传统龙舟赛的形成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屈原怀沙自沉汨罗江之后,沅陵一带就有划龙船的习俗。沅陵溪流纵横交错,人称山国水都,有水就有船,有船就有竞争这些竞争长期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沅水文化相结合,就形成了...
遗产编号 ⅵ-1 所属地区 福建·南平·建瓯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南平市 申报日期 2006 建瓯挑幡源于340多年前。当时,明朝将领郑成功在闽组织“复明”大军抗清,并筹备收复台湾。建宁府(今建瓯)大州造船工匠纷纷应征入伍。收复台湾战役结束后,凯旋而归的建瓯将士将带回的大旗高挂竹竿上,竞相擎持,以示纪念,久而久之,逐渐演化成“挑幡”活动,流...
遗产编号 ⅵ-1 所属地区 江西·宜春·丰城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宜春市丰城市 申报日期 2006 岳家狮,为宜春市爱国名将邓子龙所创,它脱俗于我国民间的南狮、北狮,而以自己独特的雄姿广泛流传于民间,俗称“打狮子”,直呼雅名者甚少。1984年,国家开展“十大文化工程”建设,我市组织专家学者深入乡村对本市流传、散失在民间的诸多文化项目广泛系统地进行...
遗产编号 ⅵ-3 所属地区 上海·闸北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闸北区 申报日期 2006 石担石锁是古时民间练习举重的器械,后发展为体育竞技项目。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闸北区的查瑞龙创造了一系列石担石锁项目的高难度动作,被誉为“东方大力士”。民国23年至民国35年间,查瑞龙曾率团5次出访东南亚;民国27年,创办上海业余体育研究会;民国29年,主编《新...
遗产编号 ⅵ―17 所属地区 山东·淄博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 申报日期 2006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进行直接对抗比赛时,设鞠城即球场,周围有短墙。比赛双方都有像座小...
遗产编号 bjⅵ-1 所属地区 北京·宣武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北京付氏天桥宝三民俗艺术团 申报日期 2006 中幡是装饰华丽,既具有仪仗特色又用于比赛力量的一种旗帜。它的主干是一根10米长短的粗短竿,竿顶悬挂着一面0.5米宽、5.5米长的长条锦旗,也称标旗,旗的正面绣着诸如“万寿无疆”之类的祝福语句和吉祥图案,反面有时会绣上表演团体的名称。考究...
遗产编号 bjⅵ-2 所属地区 北京·宣武区 遗产级别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宣武区文委 申报日期 2006 空竹一般为木质或竹质,是一种用线绳抖动使其高速旋转而发出响声的玩具。空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说三国时,曹植曾作《空竹赋》。从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记述的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以及明定陵出土的文物考证,可知“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上。 ...
遗产编号 bjⅵ-3 所属地区 北京·怀柔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政府 申报日期 2006 位于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帽山村的满族二魁摔跤历史悠久,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古时,在每年的节日,特别是春节期间盛行表演。该项目既是满族特有的民间体育活动,又是满族民间花会中必不可少的表演形式。因谐音讹传,二魁摔跤,又称:二贵摔跤、二跪摔跤、二...
遗产编号 ⅵ-3 所属地区 四川·宜宾·兴文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宜宾市兴文县文化体育局 申报日期 2006 兴文县大坝苗族乡地处川、滇、黔三省交会处,与云南威信、贵州赤水接壤。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大批民众迁移四川,上属地区的民风习俗、民间宗教和地方文化艺术的紧密融合,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坝高装。 ...
遗产编号ⅵ-4所属地区四川·广安·华蓥市 遗产级别省级遗产类别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广安市华蓥市文化体育局申报日期2006 巴蜀大地,天下称奇,在这神奇的四川盆地中,横卧着一条巨大的绿色长龙――华蓥山,它与峨眉山、太行山齐名,它与井冈山、大别山同辉。这里,山川毓秀,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民风淳朴,不仅佛教文化悠久,南宋文化深邃,红色文化浓厚,民俗文化更为独特,“华蓥山滑竿抬幺妹”...
遗产编号 ⅵ-6 所属地区 四川·乐山·峨眉山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局 申报日期 2006 峨眉武术――中华佛教文化的瑰宝 前言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门派林立。在中华武林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要数少林、武当、峨眉三大门派。峨眉武术,得名于峨眉山。峨眉二字,广而言之,又是古代巴蜀(今四川和重庆)的代...
遗产编号 ⅵ-7 所属地区 四川·绵阳·江油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绵阳市江油市文化馆 申报日期 2006 四川江油青林口古镇的高抬戏源于清初,由闽粤地区移民从岭南带入江油。最初是由先民们抬着神像和崇拜的图腾上街巡游、祈福祛灾、保佑平安的形式演化而来。青林口高抬戏历史悠久,表演形式独特,每台戏根据剧情由数名孩童装扮成戏剧人物形象进行表演,小者10几...
遗产编号 ⅵ-9 所属地区 广西·南宁·邕宁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广西省邕宁区 申报日期 2006 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 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由于有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湘、鄂、渝、黔等省边境地区有着雄厚的雄厚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