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挑幡_非物质文化遗产_杂技与竞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ⅵ-1 所属地区 福建·南平·建瓯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南平市 申报日期 2006

 

  建瓯挑幡源于340多年前。当时,明朝将领郑成功在闽组织“复明”大军抗清,并筹备收复台湾。建宁府(今建瓯)大州造船工匠纷纷应征入伍。收复台湾战役结束后,凯旋而归的建瓯将士将带回的大旗高挂竹竿上,竞相擎持,以示纪念,久而久之,逐渐演化成“挑幡”活动,流传至今。

 

  作为民间绝活,建瓯挑幡有其独特的风格。形制上要求选用当地盛产的大笔竹作为幡杆,尾部套上一个用竹片和彩绸制成的六角宝塔(俗称幡顶),沿塔底顺杆垂挂彩边条幅,上书吉祥之词,全幡长10余米,重约10―20公斤。其套路现在主要由“手舞东风转”等10余种招式组合而成,时而肩扛口咬,时而手舞脚踢,时而左旋右转,时而前挑后抛;表演至高潮时,男女老少同台献艺,群幡挥舞,你追我赶,令人目不暇接,久看不厌。近年来,建瓯挑幡不但在本地区广受群众欢迎,而且声播港、澳、台及东南亚,先后50多次应邀到外地表演,被称为“中华一绝”。1998年在上海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001年参加在湖北荆门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荣获金奖。

 

  如今,建瓯挑幡在保留传统精华基础上,经过艺术创新提高,不仅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且满足人民群众艺术欣赏兴趣。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