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抖空竹_非物质文化遗产_杂技与竞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bjⅵ-2 所属地区 北京·宣武区

 

  遗产级别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宣武区文委 申报日期 2006

 

  空竹一般为木质或竹质,是一种用线绳抖动使其高速旋转而发出响声的玩具。空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说三国时,曹植曾作《空竹赋》。从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记述的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以及明定陵出土的文物考证,可知“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上。

 

  宣武区广安门内下斜街的都土地庙(今宣武医院院址)建于明代,民国时,每月逢初三、十三、二十三日庙会开市,特别是春节和二月二龙抬头时,表演空竹和出售空竹是庙会特色和重要内容。受其影响,广安门内地区历史上就有许多以“抖空竹”为重要游艺活动的居民,其中不乏世家传人,是当时市民生活中的一景,更是北京胡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北京竹木空竹的制作者、人称“空竹张”的张国良先生祖居宣南,其空竹制作经历了三代人的传承与发展。

 

  空竹分为双轮空竹、单轮空竹、双轴空竹、双轮多层空竹和异型空竹等。一般空竹约重二三百克,直径十五厘米左右。广安门内的空竹制作是纯手工的,有精湛的技术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抖空竹集娱乐性、游戏性、健身性、竞技性和表演性于一身,技法多样,目前掌握的花样技法就有100多种,还有双人、多人等众多集体花样。

 

  空竹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具有文化娱乐价值、健身锻炼价值和社会民俗价值。广内地区的空竹具有制作工艺高、样式多、品种多、花样多的特点。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与变迁,空竹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文化空间缺失、家族传承困难、研究成果奇缺、空竹商品濒临灭亡等严峻形势。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