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传统工艺已部分流变 先进科技文化的传入,无可争辩地改善了赫哲(那乃)人的生活,但也非我所愿地冲击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独具特色的鱼皮制作技艺,使其一部分发生了流变。虽然表面看是先进工艺替代了“落后”工艺,但相伴而生的却是特色文化的丧失。以鱼皮熟制为例,汲取鱼皮的油脂,早期是在捶榨过程中掺以大马哈鱼籽。我们了解20世纪下半叶的赫哲人是撒玉米面。从赫哲(那乃)地区资源和食物...
熟软:应该说是最关键的一步吧,这是关系到衣服质量的最要紧的一步,其方法也是赫哲族人民长期来积累下的经验。 鱼皮的鞣制熟化方法也经历了漫长而渐进的发展过程。早年,熟鱼皮是用木槌和木砧,赫哲语分别称为“空库”和“亥日根”。关于它的发明过程,赫哲人中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从前,在黑龙江边的一个林子里,住着赫哲一家老两口。老太婆勤劳能干,从早到晚不闲着...
虽然在文人的笔下,鱼皮柔软如棉,可与兽皮媲美,五彩辉映,如若纹锦。但那是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劳动才能达到的。赫哲(包括那乃,下同)人及其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和总结,创造出一套别具一格的奇特复杂的鱼皮制作手工技艺与流程:选料、剥皮、晾干、熟软、剪裁、缝制、装饰。 其第一步选料过程可谓是最基本的一步,什么样的衣服选择什么样的鱼皮,这就决定这衣服的外观及质量的好坏!所以,选料是至关重要的...
鱼皮纹饰是鱼皮文化与制作技艺载体的典型代表,是赫哲族标志性文化之一。如果说鱼皮是上天赐予赫哲先民如若文锦一般的制衣面料,那么鱼皮纹饰就犹如锦上添花。 鱼皮纹饰在服装和器具上的形成方法,大体可分为四种工艺:涂染、粘贴、缉缝、包绣。 包锈:是把剪刻好的鱼皮纹样贴在衣物面料上,然后用彩色丝线按图案刺绣,把纹样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绣在丝线与面料之间,形成略有凸起的浅浮雕般的彩色纹饰。它是鱼皮纹...
盛装杂物的鱼皮口袋:以实用为目的的鱼皮口袋,大都做工粗放,不加修饰,形制古朴。赫哲人使用过的一种普通鱼皮袋子,形制很像上世纪70年代流行的一种“马桶包”。赫哲(那乃)族浓烈的审美情趣除了体现在着装上,在他们制作和使用的鱼皮口袋上也有上佳的体现。凌纯声先生调查时所见的赫哲人的鱼皮口袋“形如葫芦,长30cm,最阔处25cm,用遮鲈鱼皮多块拼缝而成。拼缝法用缉针,工甚...
鱼皮刀鞘:多用狗鱼皮缝制,既是赫哲人的实用品又是最珍爱的饰物。赫哲人捕鱼狩猎,长期在野外生活。无论在江河湖海滩地上,还是在深山老林中,吃饭的用具就是简单的吊锅、刀筷。拢起篝火,切块兽肉一烤,或者剖开鱼腹去掉内脏扔到吊锅里江水煮活鱼,是他们的便餐。所以赫哲猎人几乎每人都有一把精良的刀筷。尖刀是餐具同时又是武器;筷子使用狍骨或鹿骨制作,骨质微黄,可与象牙筷子比美。他们把尖刀和筷子放在一个刀鞘里,别在腰...
近期,网上流传一张照片:一位戴着黑框老花眼镜的老婆婆,手里捋着棉线,可爱的冲镜头微笑。不少网友都很好奇这位高龄老婆婆的故事。日前,记者在金堂淮口镇找到了这位年仅八旬的唐婆婆,唐婆婆在这个镇上做手工布鞋。不仅是唐婆婆,镇上还有十多位老婆婆自己做并卖土布鞋,镇上的这条街也因此而小有名气。然而,因为布鞋制作工艺的繁杂,“婆婆牌”布鞋正逐渐消失。 年近八旬耳聪目明 金堂淮口镇...
鱼皮剪切画的工艺源于传统的鱼皮纹饰剪贴技艺。这种剪贴技艺虽然出于装饰,但其发达的各种纹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艺术元素和艺术灵性,为现代赫哲人的剪贴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鱼皮装饰的载体——服饰、器物随之演变、转移,而装饰艺术的本体凸现出来。它不再需要一个载体作媒介,而直接作为艺术品走入赫哲人的生活。可见,古老的鱼皮剪贴技艺是现代鱼皮镂刻与剪贴艺术的根,如果没有先人的鱼皮纹饰剪贴...
“萨满舞”也堪称鱼皮剪贴画的一个新品种,把北方少数民族萨满舞的姿态用鱼皮剪贴得酣畅淋漓,各具千秋。萨满舞起源于萨满跳神活动,特别是受赫哲族群体性的跳鹿神活动影响很大。萨满及萨满信仰已经不存在了,但作为萨满文化的外在形式萨满舞却成为今天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被搬上舞台。成为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舞。在赫哲族乌日贡大会上,鄂伦春的古伦木沓节上,满族的莫勒真大会上,以及曾经共同信...
鱼皮剪切画是赫哲族人民的特色,体现着赫哲族人民纯朴的渔猎生活,其中饶河傅占祥的作品另具特色:他把鱼皮剪贴画与桦皮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堪称鱼皮剪贴画中神来之笔。“追猎”、“猎归”和“木刻楞”是其中的佼佼者。画框用镂花桦树皮制作,画面背景部分用桦皮剪贴而成,而人物等主体画面用鱼皮剪贴而成。这三幅画既可以单独欣赏,又可以作为̶...
随着鱼皮剪贴画的兴起,上世纪90年代末,赫哲族地区涌现了一批鱼皮剪贴画的手工艺人,他们把赫哲人用于服饰、器具装饰的传统的鱼皮纹饰的剪贴技艺,进行了新的创造与开发。使赫哲人的剪贴纹饰发展成为现代的鱼皮剪贴画,并且逐渐向系列化发展。这些作品题材以赫哲族传统渔猎经济生活场面及传统习俗最为普遍。未经染色的,突出了鱼皮的原始纹路和色泽,古色古香。经过染色的,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取材于赫...
鱼皮剪贴画与鱼皮镂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些初看上去,画面极其相似,但是创作技法却大有不同。后者更接近于剪纸,大的工序就是一道:剪或刻,而前者更接近于“布贴画”、“麦秸画”或“牛角画”等艺术品,它的创作工序则至少是两大步:剪和贴。 吕品于1982年夏在抚远的黑龙江边搜集到的赫哲人剪镂图画中有1幅“跳单录...
“神鹰阔里”,“阔里”是赫哲语鹰的称谓。鹰神或鸠神是赫哲人崇拜的重要图腾之一。她是能变换成少女、少妇,常给莫日根做妻子,帮助莫日根战胜恶魔的女性,是人们崇拜的偶像和追求的目标。 “鱼神”,鱼是赫哲(那乃)人的衣食之源,甚至传说他们就是鱼的后代,因此鱼神是他们普遍信奉的神祇。每当渔民出江捕鱼前都要祭祀鱼神,祈求保佑平安、...
另一组经典的鱼皮镂刻连环组画“过阴追魂与死而复生”。讲的是赫哲族人们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故事是这样的。赫哲族的青年阿格弟莫日根爱恋美貌聪慧、神术高强的女萨满黑斤;前往黑巾家中求婚,但求婚遭黑巾父母的拒绝,从此便相思而死。阿格弟的姐姐阿兰将他的尸体埋葬,善良的黑斤萨满闻讯后赶来救援,情急之下现出了原形。她劈开坟莹棺木,以法气和仙丹护住阿格弟的尸体,又命萨日卡神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