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皮服饰上的鱼皮纹饰

鱼皮纹饰是鱼皮文化与制作技艺载体的典型代表,是赫哲族标志性文化之一。如果说鱼皮是上天赐予赫哲先民如若文锦一般的制衣面料,那么鱼皮纹饰就犹如锦上添花。

鱼皮纹饰在服装和器具上的形成方法,大体可分为四种工艺:涂染、粘贴、缉缝、包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包锈:是把剪刻好的鱼皮纹样贴在衣物面料上,然后用彩色丝线按图案刺绣,把纹样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绣在丝线与面料之间,形成略有凸起的浅浮雕般的彩色纹饰。它是鱼皮纹饰中效果最美观华贵的一种。用这种工艺加工的服装最具代表性的是赫哲(那乃)女式结婚礼袍和赫哲(那乃)传统猎装。俄国哈巴罗夫斯克地方志博物馆展出有一件19世纪末叶那乃女式结婚礼袍,袍的背面布满了鱼皮图案版包绣的纹饰。以旋涡纹为基本要素构成的两方连续图形和“氏族树”是赫哲(那乃)人常用的典型纹饰。“氏族树”是结婚礼袍上诸多装饰图案中的主体图案,它既集中体现了对新娘的美好祝愿,也集中表达了新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按照赫哲——那乃人的信仰,每一个家族在深山中都有属于自己家族的一棵树,未出生的子孙后代的灵魂都栖息在这棵树上,等待新娘把这些灵魂附着到婴儿的肉体上,日益人丁兴旺。新娘礼袍上所绣氏族树上的小鸟就是婴儿灵魂的象征。这虽然是古老的生殖崇拜的形式之一,但赫哲(那乃)人的精湛技艺和从中体现出的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积极向上精神,不能不让我们深深叹服。

缉缝:是把用鱼皮剪刻好的并染好色彩的各种纹样,或者先缝在一小块鱼皮或布片上,再缉缝到衣物上,或者直接沿鱼皮纹样的轮廓用线直接缉缝到衣物上,形成装饰图案。不言而喻,它比涂染工艺更容易操作且把握性更大,也就是说,在小块的鱼皮上剪刻和涂染,万一不慎有所失误,可以换过重来,损失极小,不致影响整件已做好的衣服或器具。比之粘贴工艺虽操作上稍显复杂,但其耐用性是后者所无法比拟的。可能正缘于此,这是曾经被广泛采用和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普遍的鱼皮纹饰工艺形式。被装饰的衣物,最多的还是衣服,另外还有手套、口袋等。被装饰衣物的质地,有鱼皮的,也有丝绸布匹的。俄国人马克记载:“他们给我带来了鱼皮衣,这些鱼皮衣类似衬衫,装饰着同样用鱼皮很艺术地剪成的红色、蓝色、黄色和黑色的花纹。这些剪剔的图案,或是用五色的丝线,或是用鱼皮线缝在衣服上,而有些衣服的大襟上还缝缀着中国硬币和贝壳。”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收藏的一套猎装的帽子,其边缘就是用鱼皮剪成的两方连续图案缝了一周,细小的图案和精密的针脚可以看出做工水平相当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涂染:是用各种不同色彩的天然染料,把已经制作成成品的鱼皮衣服或器物上的天然鱼鳞纹痕或事先画好的花纹线条,涂抹成为装饰图案。

从田野调查及对现有资料与图片的观察分析,涂染工艺最原始的是利用自然植物的颜色,直接涂抹。表现比较突出的是鱼皮服的修饰,赫哲妇女喜欢鲜艳亮丽的颜色,并不完全因循动植物的本原色彩,有时把鱼皮衣涂抹成金黄的鱼鳞纹,有时则抹成姹紫或天兰。而涂染工艺中绝大部分是应用模板,直接徒手勾绘的很少。应用模板又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用某种“笔”,如削尖的树枝,蘸上某种染料沿着阳刻模板的外沿画出轮廓,移去模板后,再用相应的染料把轮廓内部涂满。另一种是用相应染料直接在阴刻模板的空隙处涂染成纹饰图案,一如日后的镂板套色印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赫哲人在鱼皮制作的女式长袍上,用蓝、红或蓝、黑两种曲线勾勒出左右对称的云卷纹和螺旋纹图案,有的再在其间点缀上黑色蝌蚪状斑纹。据从事绘画研究的人士认为,有的勾画出的是一只回头鹿,有的是表现了人面形神灵。这种图案与米黄色的鱼皮基底形成较强的色彩反差,显得鲜明亮丽,又不失质朴雅致。

粘贴:是把用鱼皮剪刻成的纹样或图案或者直接,或者先粘到彩色布料或纸做的衬垫上,再用鱼胶粘贴到衣服或器物上。也有人把这种工艺叫做“贴花”。

清代曹廷杰在《西伯利东编纪要》中记述:“自伯利东北行一千二百余里,至阿吉大山以上,沿松花江(按:今黑龙江)两岸居者,通称黑斤,……足著鱼兽皮乌喇,自膝至踝,或翦色布或翦鱼皮为花。”“妇女用布一幅,曰勒勒,自喉下至膝下,宽以盖两乳为度。腰以上,翦色布或鱼皮为花贴之。” 除在衣鞋之外,赫哲(那乃)人较多地把鱼皮纹饰粘贴在萨满鼓槌上,图案通常是用鱼皮剪刻而成并染色的蜥蜴、蛇等爬行动物。

责任编辑:慧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