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皮器物(一):刀鞘、火镰带、曲棍球、坛口蒙盖
鱼皮刀鞘:多用狗鱼皮缝制,既是赫哲人的实用品又是最珍爱的饰物。赫哲人捕鱼狩猎,长期在野外生活。无论在江河湖海滩地上,还是在深山老林中,吃饭的用具就是简单的吊锅、刀筷。拢起篝火,切块兽肉一烤,或者剖开鱼腹去掉内脏扔到吊锅里江水煮活鱼,是他们的便餐。所以赫哲猎人几乎每人都有一把精良的刀筷。尖刀是餐具同时又是武器;筷子使用狍骨或鹿骨制作,骨质微黄,可与象牙筷子比美。他们把尖刀和筷子放在一个刀鞘里,别在腰间或小腿靴子靿内。因为是随身携带的必备品,其刀鞘的质地、制作都非常讲究。鱼皮、兽皮都要选皮质弹性强、结实耐用的。缝制非常精致,并有许多装饰,姑娘送情郎、妻子送丈夫更会加上寓意丰富的纹饰。

鱼皮火镰带:也称火镰套,是另一种小型鱼皮口袋。赫哲(那乃)等渔猎民族的人们无论居家或外出渔猎,都经常要生火取暖、煮食、驱兽,吸烟甚至用火光作为互相联络的信息,因此火镰是须臾不可离身的物品。
一套完整的取火器具一般包括火刀(即火镰)、火石、火镰绒,并一起装在火镰袋内。火石即燧石,一种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的矿石。火镰绒简称火绒,一般用艾草蘸上硝粉制成。这是钻木取火之后,火柴未发明之前人类普遍使用的一种取火工具。只是赫哲地区偏僻遥远,传入较晚,结束使用的时间更晚。需取火时,用火镰的刃部快速削击火石的较小表面,即可迸出火星,在同一时间内,将火绒尽可能地接近火星,点燃蘸过硝粉的艾草。有时还要用口对着火绒吹气,以增加助燃氧气。然后用火绒点燃茅草、干树枝叶等易燃物品,生成明火。

鱼皮火镰袋有简易和精致的两种。简易的火镰袋长方形,类似对折的钱包。精致的有两部分组成,上部套在下部上,上部的上两角有两个倒卷,系火镰的皮条,透过上盖两侧边上的开口,拴在底袋上。打开时上盖在皮条上滑动,皮条上一般穿着几枚中国古代铜钱,托着上盖,防止它脱落下来。
赫哲人长期生活在寒冷潮湿的地区,火给了他们温暖和熟食。他们除了些许对火的破坏力的畏惧之外,更多是对火的感激,崇敬和依赖之情。“火崇拜”是重要的习俗之一。同时,他们都有很多诸如点火时先磕头;执炊之前先往火里扔点食物;猎人在野外不能跨越燃过火的灰堆;不能用锐器捅火,不能用刀斩火,不许用水浇火等俗规和禁忌。赫哲人的火神“都热马林”是他们的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相传很早,上天降下天火,烧着了森林,烧死了野兽,使茹毛饮血的人们吃上了熟食,觉得味道极好,方知火是好东西。但天神恩都力怕大火把地上的林木烧光,便派木杜里(龙)普降大雨,扑灭了大火。这时有个名叫都热马林的老人为了保护火种,让大家不致因雨浇灭了火而断了熟食,便在雨中把一块火红的木炭抱在怀里,跑进了山洞,保住了火种。但自己却被活活烧死。赫哲人把他尊为“火神”,从此称火神为“都热马林”。蒙昧时期的各族人们都用类似的办法千方百计保留天然火种,所谓薪尽火燃,世代相传。现在仍盛行于各民族间的篝火晚会上的狂歌劲舞就充分体现了这一遗风。后来是钻木取火,他们把硬木或骨制的钻器称为神钻。再后来是火石火镰取火,从而火石火镰及火镰套都成了圣物。
鱼皮曲棍球:是最接近于现代气息的鱼皮器物。赫哲(那乃)人的曲棍球游戏,与当代的曲棍球运动项目极其相似,只是没有球门。比赛的场地,冬季时多选在冰封的江面上;夏季则选在江河边足够大的沙滩上。球场上画有中线、防卫线和底线。以将球攻入对方底线为胜。比赛用球为鱼皮球,兽皮球或布球,球棍多用柳木做成。游戏时分为两队,每队有队长1名,舵手(相当于守门员)1名,前锋、后卫各若干名(一般规则,如有5-6名前锋,则配2名后卫。前锋如超过6名,则配3名后卫)。游戏时,队长率前锋进攻,舵手率后卫防守和助攻。将后卫的首领称为“舵手”,是因为一场比赛结束后,胜队的舵手高昂着头,以球棍作浆,慢慢划行,并发号施令,俨然在江河湖海上满载鲜鱼胜利凯旋的舵手。
鱼皮坛口蒙盖:应是鱼皮包袱皮的变种,在赫哲人中非常普遍。不仅酒坛,很多盛食品的坛子都用鱼皮来蒙。赫哲人是食鱼民族,他们吃鱼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炒鱼毛(按:鱼松)是一年四季不离桌的美味佳肴。黑龙江地区冰冻期长,冬季食物来源少,赫哲人总是在鱼汛期捕鱼量大时,晒鱼坯子、炒鱼毛,以备冬季食用。他们将鱼放在大锅里用水煮,煮到鱼脱骨后,将鱼骨、刺拣出来,再继续慢火炒干,就成了鱼毛。鱼毛味美易消化,老少皆宜,且易于保存和携带。因此,他们有常年储存鱼毛的习惯,即把炒好的鱼毛装在坛子里,上面放上稠李子饼,然后用鱼皮把坛口封好,埋起来或放在鱼楼子里保存。吃时打开鲜香味美。这种鱼毛坛子在赫哲人中,是家家必备的。试想,用鱼皮蒙坛子,既不透风雨,不落灰尘,又能保持食品的醇厚浓郁等特性,堪与今天的“塑料布”、“保鲜膜”相媲美。而它的耐用性和无毒性却大大胜过了后者,这也堪称鱼皮文化之一绝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