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皮剪贴画的故事

鱼皮剪贴画与鱼皮镂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些初看上去,画面极其相似,但是创作技法却大有不同。后者更接近于剪纸,大的工序就是一道:剪或刻,而前者更接近于“布贴画”、“麦秸画”或“牛角画”等艺术品,它的创作工序则至少是两大步:剪和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吕品于1982年夏在抚远的黑龙江边搜集到的赫哲人剪镂图画中有1幅“跳单录”,是一幅鱼皮剪刻后又粘贴的画作,类似于现代镂刻与剪贴相结合的手法,或可姑且称之为“过渡作品”。“跳单录”中的“单录”本意是石头,据说在这里可以“引伸为‘石祖’”。图画中,剽悍的人们围绕成一个圆圈,奔腾舞蹈。观赏之下,不仅让我们想到,赫哲等族自古有崇石习俗,民间故事《镇妖石》、《德勒气玛发》、《七星砬子》等都反映了赫哲先民巨石崇拜观念。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更是人们普遍的原始观念。“跳单录”将这些原始信仰习俗以及“跳鹿神”等萨满舞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对生活深刻认知、理解和纵情讴歌的民族情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孙有才老人的家里,有一件早期鱼皮画作品。这是一幅用剪贴艺术创作的以“七星砬子”为主题的鱼皮剪贴画。作品取材于赫哲民间传说故事。屹立在江岸那块犹如老人翘首远望的巨石,长期以来成为赫哲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人们若出水打鱼,或遭天灾病患,都要到这块巨石前烧香磕头,酒肉祭奠,祈求保佑。这幅画作中,用鱼皮剪贴的七星砬子“巨石”和滚滚涌动的“江水”活灵活现。因时间较久,画面色泽已经比鱼皮本色深了许多,使得这幅鱼皮画除原始的质朴之外,更平添了些许浓重、深沉、苍凉的历史感。更加烘托出赫哲民间传说中街津(盖金)老人变成巨石守望在惊涛骇浪中的那振人心脾的悲壮氛围。

责任编辑:慧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