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皮器物(二):鱼皮口袋、鱼皮包袱、鱼皮烟荷包、鱼皮娃娃

盛装杂物的鱼皮口袋:以实用为目的的鱼皮口袋,大都做工粗放,不加修饰,形制古朴。赫哲人使用过的一种普通鱼皮袋子,形制很像上世纪70年代流行的一种“马桶包”。赫哲(那乃)族浓烈的审美情趣除了体现在着装上,在他们制作和使用的鱼皮口袋上也有上佳的体现。凌纯声先生调查时所见的赫哲人的鱼皮口袋“形如葫芦,长30cm,最阔处25cm,用遮鲈鱼皮多块拼缝而成。拼缝法用缉针,工甚精细。口袋边缘都绲以紫色边,袋的两面均缉有鱼皮堆花,袋顶附皮带一条,带之下端分成三支缝在袋顶,带长53cm,用以盛储零物。” 整袋呈葫芦形,质底的鱼鳞痕纹清晰均称,排列有序,饰有同是鱼皮剪成,染成黑白两色的,形似浪花欢飞,又似祥云飘逸的左右对称的云卷纹样。这是一款鱼皮袋的杰出代表,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型。任谁带在身边,皆不能不爱不释手。人们会不忍用其盛装不圣洁之杂物,若用以盛酒,当不饮而自醉。实在堪称鱼皮袋中之极品。

鱼皮包袱:应是鱼皮口袋的雏型或鼻祖。赫哲人吴进才、吴连贵讲述的赫哲族民间故事《圣开列花》(按:迎春花的赫哲语音,汉人俗称达子香)中记叙,死后鲜血滴处盛开火红的鲜花——迎春的勇敢姑娘,在战胜了霸占黑龙江的恶龙木都力之后,“姑娘割下了木都力的舌头,挖出了它的眼睛,包在一个鱼皮包袱里动身往家走。”回到黑龙江边,流血过多而死。全部落的人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由此可见,鱼皮包袱应是早年赫哲妇女、姑娘们随身携带的盛物用具,后来才演变为经过剪裁缝纫的鱼皮口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鱼皮烟荷包:是鱼皮口袋中较小的品种之一。可能出于驱赶毒蛇和蚊虻侵扰的需要,赫哲(那乃)等渔猎民族吸烟的人相当普遍,乃至不分男女老少。马克在黑龙江下游左岸德楞(按:曾是清满州行署衙门所在地)附近一个村庄别兰,看到“不仅男女无不吸烟,甚至孩子们也吸,譬如有一个四岁的小女孩,一会跑到父亲跟前,一会跑到母亲跟前,从他们嘴里将烟袋拿来吸几口。”由于嗜烟的普遍,“装烟”成为一种礼节。赫哲族家家一进门主人要给“装烟”,以示欢迎。幼辈给长辈装烟视为孝敬。结婚仪式上,新娘要给公婆“装烟”。长辈因事盛怒时,晚辈装烟敬上以平怒气。订婚仪式上,未婚妻要给未婚夫装烟以示情爱。甚而有的把烟荷包作为馈赠之物乃至定情信物。

鱼皮娃娃:可谓是古今中外、形象各异的玩具娃娃中的珍稀品种。与赫哲人同源、如今是俄罗斯境内的乌尔其人就擅长给孩子缝制鱼皮娃娃。他们特别喜欢孩子,经常同孩子们一起玩耍,给孩子做各种各样的玩具,木制的小狗、小熊,鱼皮和布质的娃娃。鱼皮娃娃正反映了他们使用鱼皮的历史和不解的鱼皮情缘。

责任编辑:慧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