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民间收藏当以铜、玉、瓷排列成序的。其中这个铜字排在首位,必然是指青铜器了,只有中国古代最精致的青铜器,那才是堪称国之瑰宝!那么,应该怎样去鉴定其真赝呢?下面将教会你一些最简单的鉴定方法,仅供参考。 1.中国古代青铜器出土后,会形成两种坑口的器物。一种入土前器物经过打磨等处理,器物表面早已形成氧化层的包浆而入土,这一类出土后表面或多或少仍有包浆,叫水坑器物。另一种入土前器物表面未经处理,即没有形成...
容庚先生(1894—1983年)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1926年被聘为古物陈列所古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鉴定清廷所藏青铜器。其辨伪实践即始于此。1941年《商周彝器通考》的出版标志着其辨伪思想的成熟并形成系统建构。他的辨伪成果代表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青铜器辨伪的最高水平。容庚擅长于文献考据,重资料的排比与梳理,而少理论概括与阐发。我们从其相关著作和辨伪实践中凝括出三个辨伪思想和七条辨伪方法...
青铜器是人类学家公认的三大文明起源之一,与文字、城市比肩齐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国家之一,其典型代表青铜鼎更是中国青铜史上不得不关注的文化存在,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件来自镇江博物馆的青铜精品——青铜S纹鼎(见图)。 青铜S纹鼎,口径30.4厘米,通高37.5厘米,1979年江苏丹徒谏壁粮山东周墓出土,春秋晚期器。器带盖,附耳,直口有凸箍,深腹,圜底下接三兽蹄足。器盖面微鼓,饰重环纹、双...
图1 图2 鐎斗又名“刁斗”,最早载于司马迁的《史记》,是一种青铜铸造的行军用具,每只可容一斗,除了可作为量器向兵卒分发粮食,亦可作为饭锅用以炊煮,至夜军营里巡逻,兵卒还可敲击发出声响,相互警示,故其又有一个很贴切的俗名叫“锣锅”。 鐎斗兴起于汉代,盛行于六朝,至唐代趋于消亡。《说文解字》载:“鐎,刁斗也”;《玄应音义》卷一引《韵集》载:“鐎,温器也,三足有柄。”《广韵》以刁斗释鐎,孟康...
图1 春秋双兽首衔环青铜鉴 图2 春秋中晚期青铜簠及局部纹饰 我国青铜器的铸造历史源远流长,绚丽璀璨,精美绝伦,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历年来在国内各地出土的无数历代青铜器,品种繁多,器型精美,代表着不同地域及不同文化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春秋战国的青铜铸器,是在奴隶主贵族逐步走向衰亡,同时新兴的地主阶级从酝酿到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是在这一重大历史转变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图1 正面(左) 图2 侧面(右) 图3 壁内铭文 中国古代铜器是精美绝伦光辉灿烂的艺术珍品,是华夏祖先创造的特征,它造型典雅别致,种类繁多。其中鼎类是古代铸器的大宗,它风格独特,纹饰华丽,铸制精美闻名天下。鼎类亦是古代金属铸器中使用时间最长,造型变化最大,所兼功能最多的一种容器。 中国的鼎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
前不久,笔者喜获好友出让一件商代仿木腔青铜人面纹鼓,该器为商代以青铜铸造,仿木腔皮鼓的人面纹鼓,故称商代仿木腔青铜人面纹鼓(图1)。通高18.0厘米,宽14.0厘米,鼓面直径10.4厘米,重0.96公斤。一般古代青铜器绝大多数都是入过土,而从出土后所看到,器外表和内腔的锈色都比较一致的。可是该器则不然,器表面锈色较薄,为灰绿色,而腔内并未见青绿或灰绿色的锈迹,只见到黄色沙土的痕迹(图2)(好似是翻...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物中最为丰富多彩的品类之一,通常被分为食器(装饭和煮饭的器具)、酒器(温酒和装酒的器具)、武器(防卫和攻击的器具)、乐器(弹奏和演奏的器具)、水器(祭拜时洗手的器具)等五个门类。水器又根据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承水器、注水器、盛水器和挹水器四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珍藏于镇江博物馆的承水器青铜蟠虺纹三足盘(见图)。 在说到具体文物之前,我们先说说盘。盘,承水器。商周时期贵族宴会时,宴...
湖北枣阳郭家庙墓地考古人员正在进行文物清理工作。记者从考古现场获悉,本次考古出土一件春秋早期的青铜鼎,刻有铭文并赫然显现“芈”字。 这件青铜鼎被推测为曾侯为迎娶楚国“芈”姓女子而做的器物,揭示诸侯国之间的婚姻关系。据介绍,郭家庙墓地为曾国墓地,有三代曾国国君与夫人的墓葬。 随着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生僻字“芈”也迅速为人所知。“芈”姓作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是春秋时期楚国祖先的族姓。据《史记...
考古专家认定圈中为“芈”字 湖北枣阳郭家庙墓地考古人员正在进行文物清理工作。记者从考古现场获悉,本次考古出土一件春秋早期的青铜鼎(见图),刻有铭文并赫然显现“芈”字。 这件青铜鼎被推测为曾侯为迎娶楚国“芈”姓女子而做的器物,揭示诸侯国之间的婚姻关系。 随着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生僻字“芈”(mǐ)也迅速为人所知。“芈”姓作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是春秋时期楚国祖先的族姓。据《史记·十·楚世家...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物中最为丰富多彩的品类之一,通常被分为食器(装饭和煮饭的器具)、酒器(温酒和装酒的器具)、武器(防卫和攻击的器具)、乐器(弹奏和演奏的器具)、水器(祭拜时洗手的器具)等五个门类。水器又根据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承水器、注水器、盛水器和挹水器四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珍藏于镇江博物馆的承水器青铜蟠虺纹三足盘。 在说到具体文物之前,我们先说说盘。盘,承水器。商周时期贵族宴会时,宴前饭后要...
英国东部剑桥郡近日挖掘出一处木质民居,考古学家称此遗址为英国有史以来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不列颠青铜时代(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800年)的房屋。 据悉,出土的木质房屋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800年,外形类似“蒙古包”。民居的外墙为圆柱形,屋顶成圆锥状,房屋整体搭建在有木桩支撑的平台上。目前已有5处房屋被发现,但具体还有多少,专家还未确定。 考古学家认为,一场大火导致当时的房屋坍塌陷入...
英国东部剑桥郡近日挖掘出一处木质民居,考古学家称此遗址为英国有史以来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不列颠青铜时代(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800年)的房屋。图为当地时间1月12日,考古学家在现场进行挖掘工作。
图为:曾国墓地出土的同姓诸侯国陪嫁青铜器。 昨日,仍在发掘中的枣阳郭家庙春秋早期曾国墓地再现罕见器物,一件青铜器铭文显示其是与曾国同属姬姓的小诸侯国夨(zè,仄字的异体字)国的陪嫁器,学界普遍认为当时同姓不通婚,这件器物何以出现于曾国墓葬?这个疑问昨日引发考古及学界多种解读。 这件青铜匜(yí),是先秦时代用于沃盥之礼的器物,出土于郭家庙43号女性墓葬,与同时出土的盘组合使用。该器物口沿有乳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