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晚期青铜S纹鼎

看到这件传统文化的实物,总会让人想起中华文明史悠悠五千年,想起青铜时代的瑰丽辉煌,想起这些不朽文物背后蕴含的不可估量的科学、历史与艺术价值,就这件文物我们再来说说青铜的构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铜器是人类学家公认的三大文明起源之一,与文字、城市比肩齐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国家之一,其典型代表青铜鼎更是中国青铜史上不得不关注的文化存在,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件来自镇江博物馆的青铜精品——青铜S纹鼎(见图)。

 

  青铜S纹鼎,口径30.4厘米,通高37.5厘米,1979年江苏丹徒谏壁粮山东周墓出土,春秋晚期器。器带盖,附耳,直口有凸箍,深腹,圜底下接三兽蹄足。器盖面微鼓,饰重环纹、双线S形纹、綯纹等六圈纹饰,中央套铸一环,周边有三只半圆形顾首兽钮;腹饰上下两组双线S形纹,间以綯纹;外耳面、盖钮均施纹饰。三蹄足下部外撇,膝部饰蟠螭纹组成的兽面纹,腿足芯内可见黄色范土,器底有烟炱痕,为实用器。该器器型、纹饰等融合了楚、吴、越、徐等国青铜器特征,反映出春秋晚期本地区在青铜器铸造、装饰等方面的文化交融现象。

 

  看到这件传统文化的实物,总会让人想起中华文明史悠悠五千年,想起青铜时代的瑰丽辉煌,想起这些不朽文物背后蕴含的不可估量的科学、历史与艺术价值,就这件文物我们再来说说青铜的构成。

 

  青铜通常是指红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如铜与锡的合金为锡青铜,铜与铅的合金为铅青铜,其他还有铅锡青铜、镍青铜、磷青铜等等。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古称金或吉金,其合金成分是锡青铜和铅锡青铜,而不是通常理解意义上的“金”。锡和铅改变了铜的物理特性,使它更适合作为制作生产生活工具的原料。锡降低了铜的熔点,提高了铜的硬度,铅则改善了金属的延展性和液体状态下的流动性,使青铜更易铸造。史书上说夏禹采九州之铜而铸九鼎,禹的儿子夏启采铜矿用以铸造铜器,即是以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为背景的。

 

  青铜S纹鼎的制作年代是春秋晚期,恰逢青铜工艺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体现在铸造技术上,主要表现为分铸法、模印法在青铜器铸造上的使用,充分体现了中国青铜器特有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构成了中国青铜文化中无可替代的一个部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