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21日从海南省博物馆获悉,由海南省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酌彼金罍——皿方罍与湖南出土青铜器精粹展”,将于4月29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展品包括皿方罍在内的57件湖南出土的文物珍品。 皿方罍全称“皿天全方罍”,通高88厘米,重51.5千克,为目前所见商周青铜罍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器物,整器集圆雕、浮雕、线雕于一身,造型庄重高峻,展现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被誉为“方罍之王”。 海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自从发明了酒,随之而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酒具便应运而生了。酒器有着相当广泛的社会功能,除了用于存贮、温煮、饮用等功能之外,还起到了作为一种礼器的社会功能。它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等级制度的载体。随着酒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学会利用粮食酿造酒的同时,各种盛酒的器物也就随之开始了制作与发展。 这件出土于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溪南村的唐代三足铜盉...
邓共盉 盉,古代盛酒器,或说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即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如同现今的鸡尾酒。商朝贵族饮酒之风颇为盛行,所以商代青铜酒器盛行,并往往举行隆重的仪式,祭祀时也是礼器,所以商代酒器十分发达。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商后,周人认为商的亡国是由于统治者溺在酒中,所以周代禁酒。 盉的形状较多,一般为侈口,深腹,有盖,颈、腹间前有一斜置的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青...
考古青铜器表面腐蚀很复杂,用XPS分析表面化组成,发现是一些氧化物、氯化物,这些腐蚀表层是在地下埋藏上千年的环境下形成的。其结构松散,孔隙分布广,对水、气都具有吸附作用。一旦文物出土,这个锈层暴露在大气环境下,空气中的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都在表面有强附作用,那么表面不仅存在电化学,而且发生化学腐蚀和光腐蚀。从以上分析,影响青铜文物腐蚀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即文物材料自身...
2016年4月初,根据国家文物局对哈密地区博物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的批复及自治区文物局对此项目的具体要求,哈密地区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北大学三方在哈密地区博物馆正式启动了对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150件(组)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三方专业人技术员共同对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青铜器进行了现状拍照、病害分析、病害检测、局部病害对比试验等前期数据分析检测工作。通过充分调查分析后,针对青铜器上存...
大冶市鄂王城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10日,考古人员在鄂王城遗址出土了一件保存较为完整的青铜铭文戈,这也是大冶第一次通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带刻字铭文青铜器,价值十分重大。 鄂王城遗址位于大冶市金牛镇鄂王城村胡彦贵村,于1981年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1985年被大冶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一般说来商前期器轻而薄,商后期器体重质厚,西周器浑厚铭多,春秋战国之器比商前期轻薄精细,汉代器重拙粗矮。而宋以后的伪器绝大多数要比真器重、压手。因为宋以后的伪器埋入土中的时间不如汉以前铜器埋藏时间久远,受外界腐蚀程度也小,合金成分不一样,胎质的轻重也不同。总之,伪器比真器重。 故宫藏有一件民国时期伪造的商爵,高24.7了厘米、宽17.8厘米、重1.12公斤。爵是京西六郎庄夏锡忠捐献给故宫几千件器...
东周古墓群中青铜剑 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高泉山水泥厂古墓群重见天日。当天上午,记者赶往汨罗考古发掘现场。据考古专家介绍,现场发现东周时期墓葬35座,密集程度高,时间跨度数百年。目前,已出土青铜剑、铜镜、陶罐、带钩、滑石璧等文物10余件。 典型的家族墓葬群,出土的青铜器依旧锋利 古墓群地处高泉山,距友谊河仅50米,现拟规划建设安置房。今年3月,施工单位进行土地平整时,局部发现古墓痕迹。 ...
作为我国古代独特的青铜器种类之一,青铜镜厚重、灵秀、绝美并实用。 为了更好地发掘文物魅力,传播铜镜知识,3月19日,泰州博物馆举办了两场“宝镜祥纹——中国古代青铜镜知识讲座及铜镜拓印体验活动”,结合馆藏精品铜镜,向小朋友和家长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镜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指导小朋友动手制作一面铜镜的拓片,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发挥了文物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
青铜器物是铜锡合金,有较强的硬度,不像瓦当砖瓦、甲骨陶瓷及书画碑帖等易于破碎,而是便于长期收藏。再则青铜器皿形态各异古朴典雅,线条畅达,这也是其他古玩所无法企及的。 首先,中国青铜器数量大,种类繁多。究竟中国有多少件青铜器物,这是谁也无法统计的数字。有人统计过,仅以有铭文的青铜器物而论,从汉代到今天,出土就达一万件以上。若加上无铭文的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正因为数量大,中国青铜器的品种也...
【摘要】广州出土的青铜器十分脆弱,强度极低。本次工作对脆弱青铜器典型样品进行显微观察和电导率、密度、吸水率等的测试,以及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测试其腐蚀后的主要成分,以此表征青铜器的脆弱程度,为后续的保护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广州 脆弱青铜器 腐蚀 矿化 表征 【基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资助 【来源】《文物春秋》2015年06期
兽形觥 鸮卣 云雷地乳钉纹瓿 人首笄形器 民族青铜文化,起源于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它覆盖地域辽阔,文化内涵丰富,纹饰造型独特,是闪烁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北方民族青铜文化大约发展于商代至汉代时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原及欧亚地区的优秀文化。北方民族青铜器可分为兵器、生产工具、装饰品、生活用具、礼器、车马器等。 商代的山西中西部吕梁山和沿黄河一线存在着与...
大理又现青铜时代文化遗址!近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大理州银桥镇磻曲村北一个缓坡地带,发现了一个具有典型洱海区域青铜时代文化特征的遗存。这里的居民不仅耕田种地,甚至多以打鱼为生。 遗址在哪里? 磻曲遗址位于大理州银桥镇磻曲村北,处于苍山三阳峰下的缓坡地带,滇藏公路、大丽公路由遗址东侧南北向并行而过。 为配合大理磻云落白族人文度假建设项目,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大理...
遗址位于洱海边 火葬墓顶部石块堆砌 大理又现青铜时代文化遗址!近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大理州银桥镇磻曲村北一个缓坡地带,发现了一个具有典型洱海区域青铜时代文化特征的遗存。这里的居民不仅耕田种地,甚至多以打鱼为生。 遗址在哪里? 磻曲遗址位于大理州银桥镇磻曲村北,处于苍山三阳峰下的缓坡地带,滇藏公路、大丽公路由遗址东侧南北向并行而过。 为配合大理磻云落白族人文度假建设项目,云...
火葬墓顶部石块堆砌 大理又现青铜时代文化遗址!近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大理州银桥镇磻曲村北一个缓坡地带,发现了一个具有典型洱海区域青铜时代文化特征的遗存。这里的居民不仅耕田种地,甚至多以打鱼为生。 遗址在哪里? 磻曲遗址位于大理州银桥镇磻曲村北,处于苍山三阳峰下的缓坡地带,滇藏公路、大丽公路由遗址东侧南北向并行而过。 为配合大理磻云落白族人文度假建设项目,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