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经过3个多月的考察发掘,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结束了对该省迄今最大的明代古墓群的发掘工作,共发掘明代古墓49座、新石器时代房址2座、新石器时代墓葬8座。 这是黑龙江省继20年前发掘绥滨县明代墓群之后,第二次发掘明代墓群,为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此次发现的古墓群位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杜达乡洪河村。在49座明代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随葬器物,包括日月同辉胸牌、...
甘肃省瓜州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宁瑞栋今天有点激动。这位76岁的老专家对于今天下午在兰州大学宣布的一项考古成果十分感慨: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利用遥感技术与考古学等多学科交叉,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地发现了10处以上的古代遗址;而他自己则为发现几乎同样的一处古代遗址用了10多年时间。“当年,要是能用你们这项技术,也不用费我10年功夫了。” 得来全不费功夫 宁瑞栋老人的感...
10月16日,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心源在甘肃兰州向外界宣布,通过遥感技术与传统考古手段相结合,我国考古人员在古丝绸之路重要干道瓜州(安西)—沙洲(敦煌)段上,发现5处古城遗址,2处民居村落中的13处房址遗迹,1段古渠道遗迹、1条古道遗迹和1处陶窑遗址,并对其规模、形制等进行了精细的勘测。参与此次勘察的考古专家表示,新发...
陕西西安咸阳的周陵镇,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发现有战国秦代君王的陵墓,而最近,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这里又发现了163座保存完整的战国秦墓。根据墓葬的形制特点,考古专家初步判定,该墓葬的年代为战国晚期偏晚至秦代,墓葬主人的身份应属于平民阶层,这为研究了解当时秦人社会结构提供了珍贵资料。 为配合陕西恒盛预制管桩(恒盛)和凝远水泥生产基地(凝远)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2...
10月15日,记者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政府获悉,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在文物普查复查工作中,整理出一批重要文物,其中四件文物属国内首次发现,堪称唯一珍品。 ——“红陶猪形脸”发现于敖汉旗赵宝沟文化遗址,距今有7000年的历史,专家考证这原来是一件红陶鼎,因底部有猪型纹饰,所以初步命名为“红陶猪形脸”。敖汉博物馆馆长、...
一个百年前的瓶中信近日在英国一所教堂出土,而瓶中的一张褪色的神秘纸条,引起了众多英国民众的好奇。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不久前,英国石匠史蒂夫·曼在达勒姆大教堂副主教墓穴旁更换石板时,无意间发现藏在石板下的玻璃瓶,瓶中的神秘纸条被折了好几折,正面写着“此墓于1913年5月11日被打开”,背后还有三个疑似是掘墓者的人名。有研究人员将这张纸条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
记者从连州市丰阳镇获悉,该镇丰阳古村落日前发现一块嘉庆时期的石碑。丰阳古村兴建于五代时期,为南唐元帅吴敬元隐居地,该村曾于2008年入选“广东省古村落”。 据介绍,发现石碑的地点为丰阳古村旧时的粮米仓,由村民们挖地基时意外发现,石碑上的文字用水清洗后还非常清晰。石碑记载了上卢寺续建事宜,而上卢寺正是丰阳村里的一座老寺,至今已有好几百年历史,是村民逢初一、十五都烧香拜佛的地...
这是由挪威国家图书馆提供的中国早期无声电影《盘丝洞》剧照。 据挪威国家广播电视公司10月7日报道,挪威国家图书馆在挪威北部诺尔兰郡拉纳市摩镇电影收藏中发现了据信已在中国失传的中国早期无声电影《盘丝洞》。1927年上海影戏公司摄制的无声电影《盘丝洞》曾轰动一时,在中国电影早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西游记》第72回改编的这部中国电影在挪威叫《蜘蛛精》,于1929年1月在挪威首映。据报道,正...
13日,多名项城市民致电大河报新闻热线,称该市新一高附近发掘出一处古墓,现场发现一具保存尚为完好、身着清朝官服的干尸,文物部门已介入。 据家住附近的目击者刘先生介绍,9日下午5时许,新一高西侧、学府北苑小区工地内发现一处古墓。“是挖掘机作业时发现的。”刘先生说,他赶到现场后看到三口棺材摆在墓穴内,让人惊讶的是,中间的棺材里有一具保存尚为完好的干尸。 “干尸面...
12日,海南省和海口市两级文物部门的专家对明代名臣唐胄墓园的盗掘现场进行详细调查,发现盗墓贼的偷盗行为尚未对两个墓葬的墓室造成破坏,亦未发现有陪葬品被偷盗出土的迹象,但墓葬的墓冢及其周围的形制和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海口市文物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公安部门及文物部门对墓园被盗现场的调查工作完成后,唐氏后人计划于明天对被破坏部分进行回填恢复。此外,为了加强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胄墓园的管理与保护,海...
近日,在三门峡市区发掘出了一处墓葬群,现场出土陶壶、铜镜等文物近百件。据考古人员称,该墓葬群包括11座墓穴,均属晚唐时期,距今1000余年。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立超告诉记者,该墓葬群是在对某在建小区进行考古勘察时发现的,发现的11座墓穴,为南北走向,由台阶式墓道和土洞墓室构成,带一至两个天井,现场出土了陶壶、铜镜、铜簪、瓷碗等近百件珍贵文物。 “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
10月8日,记者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洪河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进展,发现黑龙江省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房址,为研究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提供重要资料。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伟向记者介绍,此次发掘的主要收获为新石器时代和明代两个时期的重要遗存,发掘新石器时代房址两座,为半地穴式,是黑龙江省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房址。 考...
柱洞瓦片作证 大像阁确实存在 大像阁亦称凌云阁、天宁阁,曾是罩护乐山大佛(微博)的楼阁,木质结构。有关大像阁的记载,始见于唐代代理嘉州知事薛能于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写的《题凌云寺》:“像阁与山齐,何人置石梯。”北宋苏轼在《送吕昌明知嘉州》诗中,有“卧看古佛凌云阁”的描绘。近年来,大佛佛身、脚、胯裆、肩部相继发现保存完整的柱洞,以及出土的...
据日本NHK网站10月10日报道,12年前,阿富汗巴米扬大佛曾遭到塔利班政权破坏。今年9月,日本考古学家在当地发现新的石窟,并表示:“这对了解佛教在巴米扬地区的传播有着重大意义。” 据悉,位于阿富汗的巴米扬遗址约建成于5世纪至9世纪,共有1000多处石窟,上刻有佛像及壁画。石窟分布在东西长约5千米的溪谷上,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佛教遗址,已被列为世界遗产,然而位于其中心的巴米扬...
■ 广汉三水镇发掘出38座汉墓 出土器物中有半裸俑 专家称或因汉代风气较开放所致 ■墓葬年代:西汉中期至东汉晚期 ■墓主人:等级在乡绅及以上 ■出土器物:摇钱树、半裸俑、草鞋俑等 在今日的川渝一带,古时曾存在蜀郡、巴郡和广汉郡三大郡。近日,在历史上蜀郡与广汉郡的枢纽地带,广汉三水镇,一座由38座汉墓构成的汉墓群被发掘出来,众多文物遗迹重见天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