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3年10月8日,比利时考古学家在的的喀喀湖(秘鲁南部与玻利维亚西部交界处湖泊,南美最大湖泊)发现的金片、陶器,其时间可追溯至大约1500年前。法新社图片 中国文物网10月12日编译报道:2013年10月8日,来自比利时Huinaimarca项目的考古学家在玻利维亚境内的的的喀喀湖发现了许多金片、银片、骨骼以及陶器等等,其中时间最远的文物可追溯至 1500 年前。 Huinaimarca项...
能看见挖恐龙化石?还能亲自寻找恐龙蛋化石?”虽然还未成行,但神秘的恐龙化石却吸引着记者急切地想到山东莱阳走一遭。 不久前,科技日报记者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考队来到胶东半岛,在莱阳白垩纪时期的地层中寻找恐龙的历史足迹。 出了莱阳市区,向南行车30分钟,记者来到了位于吕格庄镇金岗口村的恐龙发掘2号地点。只见许多工作人员在一个已经清理出来的斜坡上挥镐刨土,几名科考队员用毛...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 作者:勿日汗 原标题:呼伦贝尔发现东汉文物 出土金饰似有匈奴遗风 近日,文物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发现一批东汉晚期文物。据了解,这些陶罐、金饰件、耳环、串珠等文物属于同一墓坑殉葬品。 陈巴尔虎旗文物所在对东乌珠尔苏木境内古遗址例行巡查时发现了这批文物。其中,一件长6厘米、宽3厘米、重4.5克,含金量在90%以上的长方形片状人面双马纹金饰最为珍贵。从...
南水北调工程邢清干渠建设期间,文物工作者在河北省南和县东三召乡北大召前东村发现了一处汉代古墓群,发掘工作自5月份至今,清理墓葬73座,出土各类文物280多件。这是10月10日拍摄的河北省南和县大型汉墓群局部。 图为河北省南和县发现的大型汉墓群中一座墓葬。南水北调工程邢清干渠建设期间,文物工作者在河北省南和县东三召乡北大召前东村发现了一处汉代古墓群,发掘工作自5月份至今,清理墓葬73座,出土各...
上图:丹凤发现的红军铜币 近日,在丹凤县商洛镇发现三枚“川陕省苏维埃”实心五角星的红军铜币。 记者了解到,这三枚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铸造的铜币都是红铜质地。据丹凤县研究党史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三枚铜币既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同时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相关链接 1932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率领下,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春成立了川陕省...
考古学家在英国赫特福德郡的多尔斯通山丘附近发现了公元前4000年-3600年建造的两座古墓大厅。考古学界认为这种新石器时代的大厅极为稀少,在古墓里发现则更为罕见。 这两座大厅呈长条形状,内部有隔间,由立柱支撑。其中一些建筑原料来自数百英里之外。目前还不能准确判断墓穴的面积,但它们的长度分别是30米和70米,与以往发现的同时代墓穴的长度相近。比较小的古墓内有一个长7米、宽2.5米的停尸间。当...
近日,文物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发现一批东汉晚期文物。据了解,这些陶罐、金饰件、耳环、串珠等文物属于同一墓坑殉葬品。 陈巴尔虎旗文物所在对东乌珠尔苏木境内古遗址例行巡查时发现了这批文物。其中,一件长6厘米、宽3厘米、重4.5克,含金量在90%以上的长方形片状人面双马纹金饰最为珍贵。从打孔和切削边缘看没有使用痕迹,估计为宗教礼器。从金饰的形状来看,人面为鲜卑族典型的尖头、大眼...
被认为由达芬奇所作的《伊莎贝拉·黛丝恬肖像》油画版局部 Courtesy of Corriere della Sera 供图 《伊莎贝拉·黛丝恬肖像》素描版 Corriere della Sera 供图 据英国《卫报》报道,意大利研究人员近日表示发现了一幅失踪500年之久的达芬奇贵妇油画,并指出画中人拥有和蒙娜丽莎一样的神秘微笑。 这幅《伊莎贝拉·黛丝恬...
考古人员正对古墓群进行抢救性清理保护。 墓穴口砌筑"封门石"用于防盗 。 近日,在即墨古城片区改造现场,施工时发现一处由6个墓穴组成的古墓群,且都设有封石门来防盗。据青岛考古专家初步鉴定,墓群可能是北宋晚期的一处家族墓地 ,多为二次葬墓,距今已有 800多年的历史。让考古人员惊喜的是,墓群中有一处比较少见的方形墓穴。 施工时意外发现墓穴群 10月8日下午 ,记者闻讯来到即墨古城片区...
笔者从乐山大佛文物保护管理所获悉,为加强对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乐山大佛的保护,四川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报经上级文物管理部门同意,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组建联合考古调查队,开展了乐山大佛景区文物考古调查测绘工作。目的是调查大佛景区不可移动文物分布、数量、文化内涵,摸清家底,建立科学的景区文物数据库,尤其是乐山大佛的数据库,为乐山大佛保护、管理、维修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今年适逢乐山大佛建造130...
近日,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紫薇天枢小区建设工地发现一处唐代贵族墓葬群。 该墓群共发现唐墓11座,是三门峡市考古发现的一处较集中的唐代贵族墓葬群,墓葬南北走向,由台阶式墓道和土洞墓室构成,带一至两个天井;出土了陶壶、铜镜、铜簪、瓷碗等珍贵文物。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应为晚唐贵族或官吏的墓葬。这为研究三门峡市唐代历史和社会风俗提供了新的珍贵的实物资料。
近日,一座淹没在埃及海岸下的古城,被著名海洋考古学家、法国人弗兰克·戈德里奥发现。这是一座公元前800年的古代港口城市,它在存在了1600年后于公元800年左右沉没。令人惊讶的是,戈德里奥发现的人工制品雕像、石碑、家居用品、匾甚至是金币竟被如此完好地保存。 戈德里奥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已经开始在水下寻找宝藏。由于热爱水下考古学,戈德里奥辞去了金融工作,成立了欧洲海洋考古研究中心,并...
西安首次发现汉代“石椁墓” 为夫妻合葬墓 考古工作者近日在西安市北二环一个基建工地发掘了10座汉墓,其中在汉长安城遗址东4800米处发现两座用石块垒筑的“石椁墓”,这是西安地区的首次考古发现。从积石为椁的墓葬形制看,相当罕见,凸显了墓主人非同寻常的地位。专家推断,这是身份显贵的夫妻合葬墓。从丈夫墓中出土了一套锈迹斑斑的铁铠甲,推断墓主人生前应是...
日前,广西贵港市考古人员在贵港职业学院旧址发现古墓葬,经过考古发掘,出土100多件珍贵的文物,为研究古代贵港人民的生产生活、研究贵港的历史演变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从八月初开始,由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与贵港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发掘队就开始在现场开展文物考古发掘工作。在整个发掘过程中,惊喜不断呈现,先后发现银手镯和古铜镜。尤其是在六号古墓,是这次考古发掘中发现随葬品数量最多的一个,有几十件,...
分布在悬崖上的石穴、石室 国庆前夕,经国家和省市文物专家认定,商州区杨峪河镇境内的4200座被俗称为“巴人洞”、“跑匪洞”的石穴、石室实为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特殊墓葬,这一考古重大发现,见证了这些崖墓遗存数量及密集程度堪称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之最。 采访中,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崖墓的商洛市文物专家、博物馆馆长王昌富告诉记者,经过国家文物部门专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