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咸阳发现163座战国及秦代平民墓

陕西西安咸阳的周陵镇,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发现有战国秦代君王的陵墓,而最近,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这里又发现了163座保存完整的战国秦墓。根据墓葬的形制特点,考古专家初步判定,该墓葬的年代为战国晚期偏晚至秦代,墓葬主人的身份应属于平民阶层,这为研究了解当时秦人社会结构提供了珍贵资料。

为配合陕西恒盛预制管桩(恒盛)和凝远水泥生产基地(凝远)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对周陵镇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现的墓葬群,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周陵镇何家村北,东南距秦咸阳城遗址直线距离7.5公里,西距两座“周陵”1.7公里。主要以小型墓葬为主,大部分为竖穴墓道直线洞室墓。一些墓葬中还出土了包括鼎、盒、壶和釜、盆、罐等常见的陶器,部分陶器上还戳印有文字,可见有“咸□里□”“咸亭□里□”等,考古专家据此推测,这批墓地应与咸阳城居民有关。而在其中一座墓中,墓主人髌骨和骶骨嵌有箭镞,专家推断应死于箭伤,也可能是为国家服兵役的平民。

让考古人员不解的是,这批墓葬的发掘区域,位于此前发掘的“周陵”(秦人墓葬)和司家庄秦陵两座王(公)陵中间,也就是说,很多不同年代的后人墓葬和前人墓葬都葬在相同的地点,可谓是墓葬中套墓葬,考古专家说这就是考古意义上的“打破关系”,而这批墓葬中的“打破关系”似乎是故意为之,为何要将后人的墓葬故意葬在前人“领域”?随着对墓葬年代、墓主性别、墓主之间关系以及对整个墓地的进一步考古发掘,专家期望能找到答案。

此外,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条与墓葬同一时期的道路,为东北至西南方向,宽约10.4米左右,路两侧各有一排水沟,踩踏面厚5厘米至6厘米,上有车辙痕迹,部分车辙有叠加。道路可作为墓地的“自然”界域,对研究墓地的布局、结构、形成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车辙的发现,则为研究先秦丧葬或秦交通提供了实物资料。下一步,考古学家拟对道路进行钻探,考察秦咸阳城遗址和墓葬区能否通过这条道路连接起来,从而进一步证实这批墓葬与秦都咸阳的关系。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