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8日有读者爆料,在鼓楼区下燕路边,正在进行考古发掘。据考古部门介绍,这是一处明代遗址。现场的探方内,有很多表面平整的大条石、石块,疑似古代某种设施。记者邀请考古专家分析现场图片后认为,很可能是南京明城墙外郭——上元门一线的城墙遗迹。 扬子晚报记者 张 可 按照规划,老虎山北麓的下燕路将进行道路拓宽,因此在一个月前,考古部门便依法在工程建设前进行考古勘探。扬子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
智利学生野外游玩时发现7000年古老木乃伊 据德国《图片报》5月26日报道,近日,智利北部的一班学生在外出远足时意外发现了一具古老的木乃伊,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 报道称,这具木乃伊属于新克罗文化时期。此次远足活动的领队奈哈(Hans Neira)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现木乃伊的地点及周围地区已经被封闭,因为这里很可能隐藏着规模宏大的墓葬群。
近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民居在进行整体维修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大量带文字与图案的布瓦,为研究民居的维修历史与文化内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其所发现的带文字与图案的布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布瓦上书写文字。又分为墨书与刻画书写两种。墨书是以墨汁采用毛笔书写,每匹布瓦上一个文字,分别书写在布瓦的背面,所采集到的文字有:宜、考、更等。文字为楷书字体,字径10厘米;而刻画书写的文字则是在烧制...
接到群众反映,固镇县城南前台二号安置区施工工地挖出文物。5月20日上午,固镇县文物局配合省考古研究所赶往现场核实情况。现场位于连城镇前台村二号安置区二号楼,在开挖地基时暴露出土坑墓二座。经判断,一座是楚墓,一座是汉墓。随后组织人员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清理。经过清理,楚墓破坏较严重,已看不清墓葬形制,汉墓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该墓长约3.0米,宽1.4米,残深约0.20米。因该墓早期被盗和机械施工对墓...
刻有形似“WiFi”信号图案的陶片。 徐杨祎 摄 部分出土文物。 徐杨祎 摄 宋代的水井。 徐杨祎 摄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26日对外公布了成都体育中心遗址发掘工作的结果,发现大量汉代、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存,包括城墙、道路、房屋、院落、水井、水沟、池塘等。其中,一件刻有形似“WiFi”信号图案的陶片格外引人注意。 据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工作人员介绍,该件...
记者25日从省政府了解到,近日佳木斯市在文物调查勘探工作中新发现四处文物遗址,最早一处可追溯到汉魏时期。 据了解,调查勘探中新发现的4处文物遗址是:桦川县悦来镇悦强村辽金时期遗址、同江市乐业镇万发村西南辽金时期遗址、富锦市上街基镇松江村汉魏时期遗址和大榆树镇富珍村明代驿站遗址。
经历了多重门事件后,故宫易帅,旨在消除七大隐患的“平安故宫”工程开始酝酿。去年4月获批立项至今,已整整一年,国家已分两次拨付4.4亿资金用于工程项目。这项标志性的重大文化建设工程一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 昨天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就此通过媒体向公众汇报。比如,院内升级了立体安防喷雾器,监测系统发现不法行为人的破坏便能够进行喷雾,致使“坏人”看不见,便于控制。 平安故宫工程背景 “平安故宫”...
5月24日,中新网记者从江西省乐安县委宣传部获悉,该县文物工作人员近日在南昌至宁都高速公路工程沿线发现大型商周遗址和东汉陶器。 经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已清理商周遗址4处、汉代墓葬群1处,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标本和2件完整的东汉方格纹陶罐,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 据了解,这些古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遗址遗迹面积1.1万平方米,分布在该县山砀镇龙义村、万崇镇坪背村和...
成都市体育中心项目工地考古发掘,自2013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以来,历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员7个月的艰苦发掘,先后发现了疑似唐代官衙的重要文化遗迹与遗物。昨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员向成都商报记者透露,在成体中心还发现了隋代摩诃池遗迹。 考古现场负责人易立告诉记者,除了在成体中心发现唐代建筑基址外,还首次确认了摩诃池东南部的走向、范围和堆积情况。据史料记载,摩诃池其实并未刻意修造,而是隋代...
墓中发现11枚铜钱。 “不是说有金镯子吗,怎么就这么几个烂铜钱啊?”5月25日下午5点过,广汉市文管所副所长徐伟和同事对辖区和兴镇一麦田里的宋墓考古发掘结束后正要离去,有村民跑过来询问宋墓的发掘进展。 徐伟介绍,这个墓是广汉市和兴镇华严村一村民,在自家的麦田里收麦子时,收割机不小心压塌墓道发现的,“初步断定是南宋的墓,属于平民墓葬,除了11枚‘开元通宝’铜钱外,没有发现其它随葬品。” 目前,...
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晋阳古城遗址发掘。 韦亮 摄 晋阳古城遗址发掘现场。 韦亮 摄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4日向公众透露了有关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发掘的最新成果,在晋阳古城一号建筑基址首次发现一处兴建于唐末的寺庙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对晋阳古城整体布局的导向,以及下一步的发掘有着重要作用。 晋阳古城始建于公元前497年,距今2500多年,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赵氏起家的地方。在唐朝是与京都长安、东都...
残碑上的“处州”二字。 昨天,经过雨水冲刷,一块残碑出现在天庆观旧址的挖掘现场。经过仔细辨认,文保人员惊讶地发现,碑文或记载着处州和天庆观的历史。 天庆观旧址位于市区卢镗街附近。它是丽水历史最悠久的寺庙,前身是唐代开元观,晋代老君庙。宋代改天庆观,大书法家米芾曾题写书额,今博物馆尚存天庆观铜钟。 昨天,在天庆观旧址发现那块残碑的是义务文保员武巧莲。 昨天下午3点多,武大姐在天庆观旧址发现现...
日前,临海市文保所工作人员在邵家渡街道年坑村走访时在农民蒋显作家廊前发现二方明代嘉靖年间的墓志铭。 一方系明通奉大夫河南右布政使蔡潮墓志,墓志长66厘米,宽60厘米,厚9.5厘米,青石质,文38行,满行50字,字径1厘米。题“明通奉大夫河南右布政使霞山先生蔡公墓志铭;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江西按察司提督学校副使致仕门人金贲亨撰文;赐进士第资政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前刑部右侍郎同郡王广(火加广)...
近日,永登县红城镇政府组织干部人员在汛期来临前调查排摸各村社农民危旧房屋时,在进华村意外发现了一批至今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民居。据永登县文管部门研究人员介绍,这批古民居中建筑年代最远的明末清初,距今350年以上,同时还在当地村民家中发现了传承二十多世保存相对完整的老家谱、古旧家具等文物价值较高的一批古旧文物。 据永登县志记载,地处庄浪河西岸的红城镇进华村,历史上就是一个繁庶之地,在民国时期当地先后出...
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文物工作者在对晋阳古城进行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一处唐末至宋初的寺庙遗址,不仅对研究晋阳古城城市布局、唐代建筑等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证明晋阳城被火烧水灌后依旧有很多居民频繁活动。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始建于春秋晚期,毁于宋太平兴国四年,连续使用近1500年。晋阳古城大遗址总面积200余平方公里,由城池区遗址、墓葬区遗址和宗教祭祀区遗址三部分组成。2001年晋阳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