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甘孜石渠县获悉,“科考石渠·重走唐蕃古道”专题研讨会7日在石渠县举行,与会专家交流和探讨了石渠县吐蕃石刻的挖掘与保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正式宣布在石渠县已发现疑似吐蕃墓葬,目前还在再次考证中,此项发现可能将成为全国首例吐蕃墓葬发现。 据介绍,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东部唐蕃古道走向,对文成公主进藏路线再次进行考证,2014年5月底,陕甘青川藏五省份考古院组织了“唐...
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9日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内蒙古考古学者最近在举世闻名的元上都遗址新发现多处“皇家遗址”。 王大方受访时认为,内蒙古文物考古学者继承了中国蒙元史学界重视金石之学的优良传统,运用现代考古学方法,在元上都遗址发掘、整理蒙元时期的碑刻,丰富了蒙元时期北方草原地区的历史,为蒙元时期金石考古、古籍整理、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消息称,内蒙古考古学者在元上都外城北部与...
6日,记者从广州市文广新局获悉,北京南路发现3艘清代古船,目前正由广州市考古所负责考古挖掘工作。这是广州历史城区第一次考古发现古船,对于广船的造船工艺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也为研究广州历史地理和珠江岸线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考古工地现场位于北京南路,处于严格围闭之中,难以进入。据广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考古工地位于广州南关地区,地处珠江北岸,据文献记载,这一带在清中期以前还是珠江...
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工作人员日前完成一处古代塔林的发掘和断代工作,文物显示这一遗址从唐代一直绵延至明清时期,时间跨度大,为研究北方地区宗教文化提供了资料。 2013年8月,宣化北山发现一古代塔林基座,共清理出15座塔基和140座和尚墓葬,出土香炉、陶盆、蜡扦、佛珠等20多件文物,从其形制来看,从唐代、辽金绵延至明清。 此次发掘遗址面积2.1万平方米,南北长241米,东西宽105米,呈...
记者8日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江西九江荞麦岭商代遗址考古获重大进展,发掘出与青铜冶炼有关的重要遗存,并在遗址下层发现有中原二里头文化因素的生活用具,年代应与夏代晚期相接近。 专家认为,这对于中国早期青铜器的起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青铜器冶炼史或被前推至夏代。 荞麦岭商代遗址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发掘。经初步钻探,其分布范围约5万平方米,此次发掘考古面积为2000平方米。目前已发...
继5月14日龙潭湖片区建设工地发现一座金代砖室墓之后,我市考古人员又在此处发现一座宋代砖室墓,该墓中出土的用于盛敛尸骨碎片的石函为我市首次发现。 该宋代墓葬位于龙潭湖西岸,与此前发现的金代砖室墓距离不足3米。墓葬整体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墓室3个部分组成。墓道为斜坡式土坑。甬道内用条砖“人”字形砌筑封堵。墓室平面呈四边形,用方砖铺地,很为规整。墙体大量使用砖雕,利用砖的不同形状来仿造木结...
昨日,记者从广州市文广新局获悉,北京南路发现3艘清代古船,目前正由广州市考古所负责考古挖掘工作。这是广州历史城区第一次考古发现古船,对于广船的造船工艺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也为研究广州历史地理和珠江岸线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考古工地现场位于北京南路,处于严格围闭之中,难以进入。据广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考古工地位于广州南关地区,地处珠江北岸,据文献记载,这一带在清中期以前还...
昨日,记者从广州市文广新局获悉,北京南路发现3艘清代古船,目前正由广州市考古所负责考古挖掘工作。这是广州历史城区第一次考古发现古船,对于广船的造船工艺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也为研究广州历史地理和珠江岸线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考古工地现场位于北京南路,处于严格围闭之中,难以进入。据广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考古工地位于广州南关地区,地处珠江北岸,据文献记载,这一带在清中期以前还是珠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科考队队长汪筱林接受专访 6月6日,哈密翼龙重大发现与研究成果发布会新疆哈密地区博物馆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哈密科考队通过近十年考察得出的有关哈密翼龙的此项发现,引起国际业界瞩目。 为此,天山网记者特别专访了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科考队队长汪筱林。 三大首次世界级翼龙考古研究发现 引业界关...
近日,泸州市合江县文物局接大桥乡镇府有关人员来电,在修建泸合大道时发现古墓,合江县文物局组织专业人员立即赶到现场,经现场察看,初步断定为宋代石室墓。随后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据了解,该墓位于黄包山村8社关刀山,共两座墓,两墓相联,占地面积20平方米。墓葬形制为竖穴式,结构大小一致,由墓门、甬道、排水沟、左右壁龛、后龛、棺台、肋柱组成。墓室圹残进深3.8米,宽1.3米,高2米,墓室内结构简单,...
昨天,市民张先生向记者反映,戚墅堰区潞城街道的圆觉庵老房搬迁重建后,村民发现一块清代建桥碑刻,已有120余年历史,经有关文物专家考证,该碑刻上文字信息丰富,文物价值颇高。 该碑刻名为《重建漳明桥碑》。 漳明桥是一座大型石板桥,长20米、宽2.5米,原位于潞城街道前韩区与北庄交界处的丁塘港,1982年倒塌,后在原址改建了水泥桥。重建漳明桥碑光绪15年立,高2.13米、宽1.15米、厚0.13米,...
九江星子发现罕见明代高僧壁画墓 出土一高三尺六寸龟趺 系江西省目前发现唯一塔院结构明代墓葬 6月5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去年5月至今,该所考古专家在星子县秀峰景区发掘了一座明代塔院,清理高僧墓葬3座,发现精美的壁画,出土了一批珍贵青花瓷器和白釉瓷器,以及大量与塔院建筑有关的石构件。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此次发掘为研究江西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佛教文化及其僧人的丧...
在第9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我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来喜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星子县秀峰景区发掘一座明代高僧塔院,其完整的陵园塔院结构、独特的墓室形式、保存基本完好的墓室壁画,江南少有,全国罕见。 据悉,该墓葬在去年星子秀峰景区修建停车场过程中被发现,随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星子县文博单位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至6月5日,共清理出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塔院和高僧墓葬3座,还在墓葬中揭露出精...
日前,记者从小淀镇获悉,该镇发现一份清代宣统年间的典当地产龙契,经文史专家鉴定后认定,这是一件罕见的清末民初跨时代的珍贵官契。由此可证实小淀镇是公元1912年之前建立的行政乡,已历经百年岁月积淀。 记者了解到,该契约分为正契、尾契和附件三部分,纸质保存良好、字迹清晰完整、内容明确详实。据了解,该契约是由镇志办负责人徐克新在收集写作素材时发现的,后经专家鉴定,最终确定契约为清代宣统年间的典当地产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