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14日下午12时许,蒲城文物稽查大队接到群众报告,在桥陵镇义合村的田地里发现了一个石人。闻讯后,稽查大队执法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收回石人。经调查,该石人是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高1.7米,除头部丢失外,其余部位保存较为完整,根据其造型风格、服饰以及所处位置(据村民反映其后原有土冢),疑是景陵陪葬墓石人。该石人现保存于景陵文管所内。蒲城县文物旅游局对报告人给予了奖励,并对该区域进行全面勘探调查。
一个大石铲制作精美,长约40厘米。资料图片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近期对位于广西隆安县乔建镇的大龙潭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石铲和迄今广西最大最完整的石铲祭祀遗存场。 记者在一处约60平方米的探方里看到,石铲林立,特别密集。“仅这个探方就出土了70多个保存完整的石铲。”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谢广维说,目前发掘出完整的石铲近百个,较大的石铲碎片数百片。...
日前,方山县境内发现一距今700多年的元代里程碑类的石刻——东相王村董家庄双堠刻石。 该石刻形制为圆首碑,青石质地,高57厘米、宽45厘米、厚10厘米,刻文楷书,共6行54字。内容为:东相王村董家庄双堠,至中都一千六百一十里,东至汾州二百二十里,南至本州伍十里,西至临泉县一百三十五里,北至方山县九十里。 《康熙字典》对“堠”的解释为:封土为坛,以记里也。五里只堠,十里双堠。是否每堠都有今天里程...
日前,中央电视台科技教育频道《地理·中国》栏目组在遵义县毛石镇拍摄纪录片时,发现一处洞中古村落遗迹。 洞中古村落遗址位于毛石镇大梨村后塘村民组境内一个叫上洞的洞中。该洞空旷深阔,洞口宽约50米,高约60米,入口进洞下行一段百米陡坡,一道石墙横亘洞口,石墙长约40米,残高3-5米,厚约1米,墙后是两级平台,墙上瞭望孔尚存。寨门通道已被乱石堵塞。进入寨门,可以看见村落依势而建,残墙纵横,水井、灶台尚...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大同城区云波路北侧发现了北魏、明清时期的古墓葬群,该古墓葬群西北位置的10号墓里,有一个石椁墓尤为引人注目,到目前已发现十几件彩陶随葬品。该石椁墓的发现,对研究北魏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18日,记者来到该墓葬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已在墓葬上方搭建了保护棚。该石椁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室内有石椁、石椁内有木棺。在现场,记者看到,椁外有不少随葬的陶制品...
6月1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考古学家在英国一处人工湖发掘中,发现了极其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一种中世纪棋盘游戏的碎片和具有1000年历史的梳子等,这些发现将为了解中世纪爱尔兰人的生活以及该地区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提供新线索。 科学家在英国北爱尔兰恩尼斯基林市郊区的人工湖发现铁、青铜和骨饰品。发掘中出土了航海日志的碎片、皮鞋、刀具、衣服饰针、木船和一个在底部刻有十字架的碗等。鹿角和骨头梳子的风...
长宽不足5厘米的微型石铲。(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长4.5厘米,宽2.2厘米,这样罕见的微型石铲,形态完整,通体光滑,呈束腰状,小巧得像一枚吊坠。6月17日,在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最近一次对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大龙潭考古遗址的抢救性发掘中,一批有规律放置的石铲出土,这种微型石铲也在其中。 该遗址目前已挖掘了3600平方米。在挖掘现场记者看到,在一处约60平方米的探方范围内密集分布...
考古工作者正在清理彩陶随葬品。 本报通讯员 李毅摄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云波路北侧发现了一处北魏和明清时期的古墓葬群。在该古墓葬群西北位置的10号墓里,有一个石椁墓尤为引人注目。在该墓中,共出土了10多件精美的随葬彩陶制品。 18日,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该石椁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室内有石椁,石椁内有木棺。石椁为悬山顶结构,顶部是近方形石板拼接而成的两面坡顶和石...
广西发现目前最大的石铲祭祀遗存,其出土的微型石铲像吊坠 做个石铲来佩戴?古人有那么前卫吗 长宽不足5厘米的微型石铲。(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长4.5厘米,宽2.2厘米,这样罕见的微型石铲,形态完整,通体光滑,呈束腰状,小巧得像一枚吊坠。6月17日,在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最近一次对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大龙潭考古遗址的抢救性发掘中,一批有规律放置的石铲出土,这种微型石铲也在其中。 该遗址...
记者从南京市文广新局获悉,南京市政府日前下发了《关于做好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公布工作的通知》,责成各区文化部门于6月30日前将尚未核定为文保单位的文物普查资源点予以公布。据悉,“三普新发现”中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将挂牌保护。同时公众也将全面掌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南京新发现的情况。 2007年4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式启动。2009年底,南京市第三次全...
隋唐大运河柳孜遗址早已干涸。 在淮北市濉溪县西南30公里,泗永公路从柳孜村穿过。柳孜很多村民,都从地里挖出过“宝贝”。后来,村民们才知道,村子下方的“宝藏”,就是纵贯南北、盛极一时的隋唐大运河。 修路发现运河遗址 6月中旬,记者驱车沿着泗永公路,刚进入柳孜地界就看到路边醒目的标识牌“柳孜运河遗址”。 “这公路下方就是运河故道,当年就是道路拓宽时发现了遗址。”濉溪县文...
据外媒报道,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圣殿山附近挖掘发现一处公元7世纪时期宝藏,有罕见的金币和一些珍贵文物。 他们共挖掘发现36枚雕刻着拜占庭帝国图案的实物黄金币,一个雕刻着犹太教灯台的10厘米直径黄金浮雕奖章,一个羊角钩,一个律法卷轴。此次考古挖掘工作是由希伯莱大学艾拉特-马萨尔(EilatMazar)博士负责,同时还发现一个3千年前陶器水壶,被认为是该地区发现最早雕刻文字的器皿。马萨尔接受媒体采访时...
内蒙古呼和浩特托克托县文物管理所16日对外发布消息称,该县黄河故道郝家窑东梁坡地上最新发现两座鲜卑时期墓葬。 托克托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使磊介绍说,该墓葬位于黄河故道郝家窑东梁坡地上,因水土流失严重,墓葬埋葬深度已无从考察。经工作人员及时清理后,发现该墓葬为东西向,头东脚西并排两座。以其所在相对地理位置命名,南面为墓一,北面为墓二。两座墓皆为土坑竖穴墓,墓圹平面呈长方形,长210厘米、宽90厘...
大坪子墓地 2014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6月13日,昭化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昭化大坪子汉墓考古发掘详细情况向外界通报。历时半年的考古发掘,位于昭化区的大坪子墓地主要发掘工作已告一段落。截止目前,已发现墓葬79座,其中以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的土坑木椁墓为主,完成清理70座,清理出各类随葬品1100余件(套)。 2013年12月初,昭化古城一工地施工现场(昭化镇城关村大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