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永登发现一批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

  近日,永登县红城镇政府组织干部人员在汛期来临前调查排摸各村社农民危旧房屋时,在进华村意外发现了一批至今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民居。据永登县文管部门研究人员介绍,这批古民居中建筑年代最远的明末清初,距今350年以上,同时还在当地村民家中发现了传承二十多世保存相对完整的老家谱、古旧家具等文物价值较高的一批古旧文物。

  据永登县志记载,地处庄浪河西岸的红城镇进华村,历史上就是一个繁庶之地,在民国时期当地先后出过两位官声颇佳的县令。当地居民以王氏和李氏为主,这次发现的古民居也基本上是王李两大姓继承下来的祖屋。据初步了解,进华村目前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民居有十余户,年代最远的是进华村二社村民李彦和他堂兄一家居住的老屋。据李彦介绍,他爷爷在世的时候曾说起过祖屋是他们的老祖先在清朝初期建的。这批古民宅主要分布在原进华大堡内的二社和四五社,主要以木制四合院为主,房主多为两大姓氏中外出经商者或从政子弟以及地方乡绅大户。这些四合院采用前庭后檐式风格,木镂花纹丝清晰,个别宅院大门两侧柱子边、廊檐下配以精美砖雕,古民宅大门形制独特,厚重坚固。四合院中主房多为出檐廊柱式,木工精致,构件铆合轻巧,虽已年久不减当年神采。院墙最厚处有3米多,据永登县文化馆研究人员介绍,这批古建筑以传统北方建筑为主,在局部设计上又采用南方建筑的灵秀风格,说明当时的建造技术已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另外院墙深厚,房屋起架也比北方传统民居要高,所有古居都呈现外观平淡,内部奢华的特点,说明当时人们在建筑时充分考虑到防盗、防匪等问题。在这次发现的这批古民居中,基本上都有王李二氏后人居住。从房屋构造及现存的古旧家具、宗族家谱、农耕用具、厨房炊具等实物来分析,对了解当时农村社会的生活面貌、礼仪规制、文化风俗、家族活动等情况有较大帮助。

  永登县文化馆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这批古民居是目前在永登县境内发现存留年代最远、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在我市周边像这样成批留存的古民居建筑群几乎没有。这对了解清中期后,永登县的历史文化、庄浪河流域建筑史以及百年前古镇红城在丝路文化交流中的枢纽地位,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据红城镇镇长鲁兴国介绍,目前当地政府部门已经启动对这批古民居的保护工作,并邀请相关文物和建筑专家来进行检查和考证,同时进华村以这批古民居为代表开始着手“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申报工作。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