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推动当代艺术陶瓷走上精品之路,2017年11月11日,由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与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收藏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当代艺术陶瓷精品高峰论坛暨中国近、当代艺术陶瓷精品展”在中国艺交所民族文化宫新址开幕。来自全国16个窑口300件藏品参展,近120位与会代表参加了活动。 中国艺交所总裁高常梓致辞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致辞 这次...
■北宋 钧窑月白釉渣斗式花盆 ■北宋 钧窑天蓝釉盏托 ■大英博物馆藏北宋 汝窑碗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北宋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传统制瓷工艺繁荣昌盛的时期。当时,制瓷业空前繁荣,大江南北名窑迭起。当时的窑厂各有特色,定窑、景德镇窑清秀,汝窑、耀州窑浑厚,官窑、哥窑典雅,钧窑绚丽,建窑淳朴,磁州窑、吉州窑具有民...
莲瓣形温碗,瓜菱形壶,狮釉壶盖……一套宋代定窑白釉酒具,造型独特,保存完整,在文物犯罪分子手中,几经辗转,由公安部门追回。 近日,在公安部直接组织指挥下,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公安机关侦破了“1·16”系列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6名,打掉犯罪团伙7个,侦破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件55起,收缴包括一级文物在内的被盗文物140多件。 宝鸡市凤翔古称雍,秦雍城遗址位于凤翔县...
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 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定窑造型以盘、碗最多。元朝文人刘祁在其《归潜志》中曾撰文赞扬定窑的精美,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许昌金雨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窑口:定窑 年代:北宋 规格:口径14厘米 笔洗是用来盛水洗笔的文房用具。这件定窑洗敞口,斜腹,卧足,近底处内折。细白胎,施满釉,釉色白中闪黄,芒口覆烧。此洗形制乖巧,器心刻划莲纹,图案生动,刀工娴熟,线条流畅,为定窑中的精美之作。莲花纹饰在古代陶瓷上极为流行,刻划和模印莲纹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装饰手法。莲纹是佛教常见纹饰之一,意取出淤泥而不染,同时莲花在炎热夏季的水中...
定窑印花双鱼花卉大盘 此盘直径30厘米,敞口,平底,弧壁,圈足,口沿露胎无釉处镶铜口;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黄。器里内壁口沿处模印弦纹三道,下饰缠枝卷草牡丹纹,盘心正中处模印开光回纹一周,内饰双鱼海浪纹饰。该盘在保利香港2012首届拍卖会上拍出391万港元。
此碗敞口,厚唇,深腹,下腹内收,下承极浅的隐圈足;胎薄而坚细,除圈足及口沿内侧一周芒口外,通体施白釉,釉薄而流动性大,釉层厚处呈现出白中闪黄的象牙色泽,外壁光素无纹,碗心至内壁刻划折枝卷叶萱草纹一株。 此器形体较大,端庄持重,釉色沉静内敛,划花纤细流畅、收放自如,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定窑精品。 在2014中国嘉德秋拍中,拍得103.5万元。
定窑创烧于唐代中期,勃兴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宋金时期,衰落于元代,历时七百余年,是我国最为著名的白瓷窑场。定窑在装饰工艺方面,早期以刻花、后期以印花最具代表性。而为了提高产量,定窑最先发明了覆烧技术,出现了芒口碗、盘等产品。本文要介绍的这件定窑白釉印花犀牛望月纹芒口碗,正好涵盖了上述定窑产品的几大特色。 定窑白釉印花犀牛望月纹芒口碗 局部“犀牛望月”纹饰 定...
元人刘祁《归潜志》云:“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这是元代文人对定窑白瓷的绝佳评论。定窑的发现是在1934年,时任北平大学的叶麟趾教授在河北曲阳县的剪子村(今涧磁村)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了窑址,于是在他所著的《中外陶瓷汇编》中首次作了公布。 定窑为宋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瓷始烧于唐,发展于宋,延续至金、元时期。金代定瓷是北宋定瓷的继续,在烧造方法上仍采用宋代的覆烧工艺。 定窑烧制的白瓷胎质...
这是一件辽代定窑白釉花口折腰盘(图1),高4.6厘米,口径15.8厘米,底足6厘米;五花口,圈足,白胎,釉色泛浅米黄。 这件器物系仰烧烧成,其工艺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釉色泛黄,釉层稍厚。盘外壁釉色或深或浅对比明显,色泽过渡自然;二是盘外壁有3道明显的从上至下的垂泪痕。痕迹自然流淌,并向周边随意扩散,不做作;三是盘内壁(图2)口沿处可见细细的手工拉坯痕,靠近盘内部肉眼看不见旋坯痕迹,可能是由于...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在邢窑的影响下烧造白釉瓷的中国北方的一个著名窑口,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窑原为民窑,北宋年间,因一度烧造宫廷定烧瓷而声誉鹊起。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这个地方,在唐宋时属定州,定窑也就因此而得名。其实,定窑的瓷器烧造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代时开始烧造以白瓷为主,到宋金年代,是这个窑口发展的鼎盛时期,元代以后逐渐衰落,至明代宣德年间终至落幕。 ...
定烧瓷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在邢窑的影响下烧造白釉瓷的中国北方的一个著名窑口,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窑原为民窑,北宋年间,因一度烧造宫廷定烧瓷而声名鹊起。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这个地方,在唐宋时属定州,定窑也就因此而得名。其实,定窑的瓷器烧造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代时开始烧造以白瓷为主,到宋金年代,是这个窑口发展的鼎盛时期,元代以后逐渐衰落,至明代宣德年间终...
尚药局设立初始即为专事负责皇帝医疗事务的中央机构,它正式创立于北魏孝文帝时期,但可溯源于东汉和魏晋。《唐六典》卷十一《殿中省·尚药局》条:自梁、陈、后魏以往,皆太医兼其职。北齐门下省统尚药局。唐代尚药局属殿中省。 隋大业三年(607)设殿内省(唐名殿中省),下辖尚药、尚食、尚衣、尚舍、尚乘(宋为尚酝)、尚辇等六局,掌宫廷之供奉等六局,每局置奉御二人。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曾改尚药局为奉...
盏托又称茶托子,为古人品茗用具。据考证,盏托最初是由耳杯承盘发展而来,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而盛行。五代末期,盏腹加深,托变高,美观实用。瓷盏托在宋代比较常见,南北窑场均有烧造,且式样繁多,颇具特色。 这件宋代定窑茶盏托(图1),高4.5厘米,上口径4.5厘米,外径12厘米,足径4厘米,上部呈杯形,边沿呈六瓣花口型,矮圈足(图2)。器内外施白釉,釉层较薄,釉色白中泛黄。托表面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