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仿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碗,明,高10.2cm,口径21cm,足径10cm.故宫博物院藏。 碗撇口,弧腹,圈足。内外施白釉,碗内印花云龙纹装饰。 云龙纹,瓷器装饰上龙纹的一种,构图上以龙和云组成纹饰,龙纹为主纹,云为辅纹,龙或作驾云疾驰状,或作云间飞舞状。始见于唐宋瓷器上,如晚唐五代越窑秘色瓷瓶上的云龙纹、宋定窑印花盘上在祥云间舞动的龙纹等。元、明、清瓷器上云龙纹更为多见。
彭城窑仿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明,高12.6cm,口径15.3cm,足距13.1cm.故宫博物院藏。 樽圆口,筒形腹,平底,下承以三足。外施白釉,釉色白中略泛黄。胎体较厚。器身饰凸起弦纹多组。
彭城窑仿定窑白釉孩儿枕,明,高22cm,长36cm,宽12cm.故宫博物院藏。 枕为男童形象,面带笑容,两膝伏地,呈卧伏状,背部作枕面。胎体厚重,通体施白釉,釉色莹白。 定窑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清至今,许多瓷窑均视其为楷模进行仿制,一些技艺精湛的仿品甚至使人真赝难辨。明清仿宋金定窑白瓷,着重仿釉色和刻、划、印花装饰,器型既有孩儿枕等仿定产品,也有当时流行的各种式样,包括碗、盘、洗、盒、水丞等日用...
仿定窑白釉“云麓”款铺首耳瓶,明,高70cm,口径15.5cm,足径16.5cm.故宫博物院藏。 瓶盘口,细长颈,溜肩,鼓腹,高圈足。肩部塑贴铺首耳。腹部题写“云麓”二字。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黄。 与“云麓”有关的文字见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吉简王就藩长沙时所建造的“云麓宫”,为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嘉靖年间,形成较完整的道宫格局。据此推测,此瓶应与“云麓宫”有一定关系,可能为“云麓宫”...
仿定窑白釉花觚,清初,高52cm,口径19.2cm,底径21.5cm.故宫博物院藏。 花觚敞口,器身较直,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黄。内配铜胆。 觚为酒器,始见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夏、商、周时期流行青铜觚。仿青铜觚的瓷质花瓶,俗称“花觚”,流行于元、明、清三代。
定窑白釉出戟水丞,五代,高5.4cm,口径2.1cm,足径2.8cm.故宫博物院藏。 水丞敛口,直腹,腹下斜收,小圈足。腹部有四道出戟棱柱。通体施白釉,圈足处无釉。水丞内附小勺一柄。 水丞,又名水盂、水中丞,是用来盛水的文房用具。用内附的小勺将清水舀入砚上,再来研磨习字。明代屠隆撰《考槃余事》记载,宋代定窑、官窑、哥窑、龙泉窑等均烧造水丞,盛行一时。
定窑白釉刻划花卉纹罐,元,高30.5cm,口径17.2cm,底径13cm.故宫博物院藏。 罐唇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斜收,平底。通体施白釉。腹部刻划花卉纹。
磁州窑仿定窑白釉水丞,元,高4.5cm,口径2.6cm,足距4cm.故宫博物院藏。 水丞敛口,鼓腹,下承以三足。胎体较薄,内外施白釉,釉色莹白。 定窑瓷器以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装饰带动众多瓷窑烧造风格相似的产品。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证明,今日的河北、河南、四川、江西等地窑场在宋、金、元时期均曾烧造过与定窑风格相似的产品。其影响不仅表现在造型和纹样上,在薄胎器成型、覆烧法推广、煤燃料利用等技术方面...
霍县窑仿定窑白釉印花牡丹纹盘,元,高3.2cm,口径13.2cm,足径14 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折沿,弧腹,圈足。胎、釉均洁白,釉质光亮,施釉不及器底。里心模印阳文牡丹两朵,外壁刻竖线纹多道。 模仿定窑白瓷是金、元之际山西霍县窑的主要特色之一。明曹昭《格古要论》卷下“古窑器论•霍窑”条载:“出霍州,元朝戗金匠彭君宝效古定折腰样者,甚整齐,故曰彭窑。土脉细白,与定相似,皆滑口,欠滋润,极脆,...
这只金代定窑白釉刻花莲花纹盘(见图),高3.4厘米,口外径18.3厘米,足外径6.3厘米。盘口呈圆形,芒口,浅弧腹,圈足。盘内外施白釉,釉色泛米黄。器外壁光素无纹饰,器内刻一株线条自然流畅、生动有趣的莲花。 细心探究和考证,发现该器有如下几点特征: 釉层稍厚,但一些部位仍可见旋坯纹。积釉明显,其中盘内壁、内底有三处明显的积釉痕,一处积釉面积较大,盘口沿外壁、底足周围积釉明显。盘外壁泪痕自然流淌...
定窑白釉印花海兽鱼纹洗,金,高2.5cm,口径13.8cm,足径9.5cm.故宫博物院藏。 洗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口沿无釉,镶嵌铜釦。洗内印花装饰,内底印一海兽,环以回纹。内壁印游鱼四条穿行于海水之中,近口沿处印一周回纹。 此洗内虽满印花纹,但画面安排错落有致,繁而不乱,体现出高超的制作工艺水平。
定窑白釉印花海水鱼纹长方枕,金,高13cm,长25cm,宽19.5cm.故宫博物院藏。 枕长方形,枕面呈两边高翘的弧形,四壁平直,涩胎平底上开有一出气小孔。通体施白釉,底部无釉。枕面模印海水游鱼纹,枕壁前后面均刻划水波纹,两侧面均刻划折枝花纹,底部也印有纹饰。 此枕特殊之处在于底面亦饰有与枕面相同的印花海水游鱼纹样,这说明此枕制作工艺为先在长方泥片上模印纹饰,再分别镶接成器。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长方枕,金,高10.5cm,长25.5cm,宽11.8cm.故宫博物院藏。 枕呈长方形,枕面四边出檐,中部稍凹,两端翘起。边墙竖直,平底。枕面剔刻卷草纹。 卷草纹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图案为植物枝茎作连续波卷状,构图似缠枝纹,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两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卷草纹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忍冬纹,通常只作为辅助纹饰,表现技法有刻划、彩绘等。...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金,高13.5cm,长25.5cm,宽21cm.故宫博物院藏。 枕呈腰圆形,枕面下凹,前低后高。灰白色胎,质地稍粗。釉色白中泛灰。枕面剔刻草叶纹,枕壁剔刻卷草纹。从制作工艺看,系先在胎上施一层化妆土,勾勒出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内划出叶筋,最后剔去花纹以外的地子,形成白地浅褐色花纹。 陶瓷枕可分为生活实用器和随葬冥器两大类。品种有低温釉陶和高温釉瓷器两大类。始见于隋,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