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定窑白釉印花蟠螭缠枝花卉纹洗,北宋,高4.6cm,口径17.4cm,足径11.2cm.故宫博物院藏。 洗敞口,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口沿无釉,镶有铜釦。外底漏釉处可见灰白色胎体,胎质细腻。外壁光素,洗内印花装饰,内壁印缠枝花卉纹,上下有回纹边饰,内底印蟠螭纹。
定窑白釉刻花芙蓉纹蔗段花口洗,北宋,高3cm,口径15.8cm,足径12.4cm。故宫博物院藏。 洗口呈五瓣葵花形,外壁凸起弦纹两道,浅圈足。里外施白釉,釉色雅洁,口沿无釉。里心刻划芙蓉花一枝,环以三花叶,构图简练大方,纹饰线条清晰自然,富于装饰性。
定窑白釉刻花荷莲纹梅瓶,北宋,高45.3cm,口径4.9cm,足径10.8cm。故宫博物院藏。 瓶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近足处外撇,圈足。瓶身修长。通体施白釉,釉面滋润。釉下刻划缠枝莲纹 ,纹饰线条遒劲奔放。 梅瓶是中国古陶瓷中的传统瓶式,自唐代正式出现,本为盛装酒水的日常用器,带有瓶盖。后来逐渐演变为纯粹的陈设器,亦可用来插花。
定窑白釉印花荷莲双鱼纹盘,北宋,高6.2cm,口径30.1cm,足径12.3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釉色白中泛牙黄,口镶铜釦。内底模印荷莲双鱼纹,双鱼在荷莲中穿行,形态悠然自得。内壁模印缠枝荷莲纹,花叶疏密有致。两层纹饰间以一周绳纹相隔。 此盘造型规整,纹饰布局严谨,层次清晰,给人以较强的立体感,堪称定窑白瓷中印花装饰的精品。
定窑白釉印花孔雀牡丹纹盘,北宋,高5.5cm,口径31cm,足径12.5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施釉,釉色白中泛牙黄,外壁可见泪痕状流釉,口镶铜釦。盘内印花装饰。内壁印四只孔雀穿牡丹花,内底印双雁穿花,纹饰之间以一周回纹相隔。 印花装饰是定窑白瓷最具代表性和最富表现力的装饰技法之一。这一工艺成熟于北宋中后期,金代更为普及。其做法是将半干的坯体扣在雕刻有图案的模具上,用手...
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北宋,高5.2cm,口径23.3cm,足径10.2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釉色白中闪牙黄,口沿无釉。盘内印花装饰。内壁印祥云纹,内底印一矫健行龙。 定窑瓷器上常见龙凤纹装饰,说明定窑瓷业生产与宫廷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定窑白釉印花折枝花卉纹碗,北宋,高9.3cm,口径26.6cm,足径8.7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口微撇,深弧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泛牙黄。口镶铜釦。碗外壁光素,内壁模印折枝花卉纹。 此碗形体较大,制作工整,印花生动,反映出宋代定窑印花白瓷的烧造水平。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芙蓉纹花口碗,北宋,高6.4cm,口径19.8cm,底径6.3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口呈六瓣葵花形,斜直壁,圈足。通体施牙白釉,釉面有黑色细小杂质颗粒,外壁可见泪痕状流釉。口镶铜釦,近足处及足底露胎。内壁模印缠枝芙蓉花纹。
定窑白釉印花鸳鸯鹭莲纹碗,北宋,高7.5cm,口径20.7cm,足径6.6cm。故宫博物院藏。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里外施白釉,口沿处无釉,镶铜釦。碗内印花装饰,内底为鸳鸯、鹭鸶、莲花纹,近口沿处有一道回纹。印花布局严谨,纹饰清晰。碗外壁光素。 此类碗形为宋代定窑典型风格,对同时期的宿州窑、泗州窑、景德镇窑等均有较大影响。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菊纹笠式碗,北宋,高4.6cm,口径16.6cm,足径3.6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呈斗笠式,圈足。内外施白釉,口镶铜釦。外壁光素,碗内印花装饰,内壁模印缠枝菊纹,近口沿处印回纹一周。
定窑白釉刻乾隆御制诗印花蟠螭缠枝花卉纹洗,北宋,高4.3cm,口径18.4cm,足径11.1cm。故宫博物院藏。 洗敞口,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温润,局部形成泪痕状垂流。口沿无釉,镶有铜釦。外壁光素无纹,内印花装饰,内底印双螭纹,内壁印回纹、缠枝花纹各一周。盘外底錾刻乾隆御题《咏定窑盘子》诗:“越器出庐奴,七言曾咏苏。巧轮今冶矣,朴副古多夫。哆口铜平锁,圆形月就模。云中见龙爪,如有复如无。...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海石榴纹笠式碗,北宋,高5.7cm,口径20.3cm,足径4.4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呈斗笠式,圈足。内外施白釉,口镶铜釦。碗内印花装饰,近口沿处印一周回纹,内壁印缠枝石榴花纹。 石榴因多子而满足了人们祈求多子多孙的愿望,故被赋予吉祥寓意,被大量用作各种工艺美术品的装饰题材。此碗所印缠枝石榴花异常清晰,反映了定窑印花瓷器高超的制作水平。
定窑白釉印花凤衔花纹笠式碗,北宋,高5.2cm,口径17.8cm,足径3.5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呈斗笠式,圈足。内外施白釉,口镶铜釦。外壁光素,内印花装饰,主要纹饰为凤衔花纹,近口沿处印一周回纹。
定窑白釉印花蟠螭花卉莲瓣纹洗,北宋,高4.6cm,口径17.4cm,底径10.7cm.故宫博物院藏。 洗口微撇,浅弧壁,平底。通体施白釉,口镶铜釦。洗内近口沿处印一周回纹,内壁刻划蕉叶纹,内底模印折枝花及蟠螭纹。 此洗综合运用印花、刻花装饰技法,印花纹样清晰,刻花刀工有力,为宋代定窑瓷器中颇富代表性的器物。
定窑白釉描金折沿盘,北宋,高1.9cm,口径18.7cm,足径14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折沿,浅腹,圈足,胎体坚硬,里外施白釉,釉色洁白光润,上施金彩,均已脱落。 南宋人周密撰《癸辛杂识》曰:“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之,永不复脱。”以描金技法装饰的定窑瓷器传世甚少,海内外仅存10余件,其金彩均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可见“永不复脱”不足为信。 定窑工匠所以用大蒜汁调金粉,是因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