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定窑白釉刻划花内荷莲外莲瓣纹盘,北宋,高3.5cm,口径17.5cm,足径5.5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斜直壁,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口沿无釉。外壁浅浮雕三层莲瓣纹,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碗内刻划荷莲纹,纹饰线条简洁流畅,在白釉的衬托下,纹饰若隐若现。 覆烧方法是定窑在北宋晚期,为增加窑炉的装烧数量,而大量采用的一种装烧工艺,但采用这种装烧工艺会造成器物口沿一周无釉,形成所谓的“芒口”。这件...
定窑白釉刻划花荷莲纹花口盘,北宋,高3.9cm,口径20.5cm,足径6.1cm.故宫博物院藏。 盘口呈六瓣葵花式,口沿涩胎镶铜口,浅壁,圈足。里外满釉,釉面莹润洁白。盘里刻划花装饰,盘心饰相对怒放的缠枝莲花两组,辅以莲蓬一枝,内壁饰缠枝莲纹。 此盘胎体轻薄,纹饰构图简练明快,刻划线条清晰流畅,颇具图案装饰的美感。
定窑白釉刻划花荷莲鸭纹花口盘,北宋,高3.7cm,口径20cm,足径6.3cm.故宫博物院藏。 盘口呈六瓣葵花式,弧腹,圈足,口镶铜釦。胎质洁白,里外施釉,釉色莹润。盘身里外分别凸起凹进六条直线纹,将盘分为六等份。内壁刻划三组莲鸭纹,内底刻一折枝牡丹。 定窑瓷器上的荷莲鸭纹题材富于装饰性,布局多为二、四成双的鸭子首尾相接,间以荷莲水草,少数为三鸭与荷莲相间。
定窑白釉刻花萱草纹盘,北宋,高3.4cm,口径16.9cm,足径5.6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撇口,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口镶铜釦。盘内划花装饰,满饰缠枝萱草纹,外壁光素无纹。 此盘采用覆烧工艺,即将口部朝下倒扣装烧。覆烧时,为防止盘口沿与支圈粘连,口沿不能施釉,以致露出骨胎,形成毛涩的“芒口”。所以宋人有定瓷“有芒不堪用”的说法。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人们遂在芒口处镶一圈金、银、铜等,被称作“...
定窑白釉刻花内蟠螭外莲瓣纹盘,北宋,高3.3cm,口径16.2cm,足径5.2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撇口,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口镶铜釦。外壁浅浮雕三重莲瓣纹,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盘内刻划团状蟠螭纹,在白釉的映衬下,蟠螭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说文•虫部》曰:“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其形盘曲而伏者,称蟠螭。螭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受复古风气影...
定窑白釉刻划花海水双鱼纹盘,北宋,高4.3cm,口径21.3cm,足径6.5cm.故宫博物院藏。 盘呈浅斗笠式,撇口,瘦底,圈足。口镶铜釦。通身施白釉,外壁光素无纹,内壁刻花装饰,刻划两条游鱼在水中穿行。整个画面饱满而不显局促,游鱼刻画栩栩如生,海水纹以篦子划出,简洁灵动,不事雕琢。
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折沿盘,北宋,高3cm,口径27.4cm,足径18.8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折沿,浅腹,圈足。口镶铜釦。盘心刻划折枝牡丹纹,上结两朵牡丹花,折沿上划卷草纹一周。 牡丹为花中之王,美丽富贵。自唐代以来,牡丹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被广泛应用为各种工艺品的装饰。此盘保存完好,造型美观实用,刻花奔放自然,是定窑白瓷的上乘之作。
定窑白釉刻划花折枝芙蓉纹花口碗,北宋,高8.1cm,口径20.4cm,足径6.4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口呈六瓣葵花式,斜直壁,圈足。口沿无釉,镶铜釦。通体内外施釉,釉色白中微泛黄。内壁图案与口沿处的葵瓣相对应,分为六组,每组刻划芙蓉花一枝,内底亦刻芙蓉花纹。图案清晰,刻划线条流畅。
定窑白釉刻划花鱼藻纹碗,北宋,高5.4cm,口径11.5cm,足径3.3cm.故宫博物院藏。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口沿一周无釉,外壁釉面有垂流痕。足边不甚齐整,有粘沙痕迹。外壁光素,碗内近口沿刻划弦纹一道,内壁刻划双鱼水波纹,图案线条流畅。 北宋定窑瓷器一般都胎体轻薄,形体线条柔中见刚。
定窑白釉刻划花石榴纹碗,北宋,高8.9cm,口径18.6cm,足径7.8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口微撇,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口镶铜釦。碗内光素无纹,外刻缠枝石榴纹。一侧为花朵,一侧为绽开的榴实,缠绕的枝叶将花与榴实连为一体。釉色白中略泛牙黄,局部有泪痕。
定窑白釉刻花菊瓣纹笠式碗,北宋,高3.3cm,口径13cm,足径2.5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呈斗笠式,敞口,瘦底,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口镶铜釦。外壁光素,内壁刻30个菊花瓣。仔细观察可以看出,菊花瓣的宽窄不一,说明刻花工匠并不刻意追求整齐划一,而是力求体现花卉的自然形态。
定窑白釉刻花萱草纹折腰碗,北宋,高4.8cm,口径20.5cm,足径6.8cm.故宫博物院藏。 碗敞口,折腰,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釉色白中略泛牙黄,口镶铜釦。外壁光素无纹。内壁刻划折枝萱草纹,花朵饱满,花叶舒展。此碗的图案布局堪称定窑碗类装饰的一个突破,因为定窑碗内装饰一般仅在内底或内壁,而此碗的内部装饰图案由内底延伸至内壁,效果更显潇洒自然。
定窑白釉内外刻花萱草纹温碗,北宋,高13.3cm,口径26cm,足径14.5cm.故宫博物院藏。 温碗敞口,深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口镶铜釦。内外皆刻萱草纹,纹饰线条清晰流畅,刀法简洁大方。原本应有与之配套使用的温壶,用于温酒。 萱草,按《毛诗注疏》的解释,一名“宜男”,一名“忘忧草”,自古即是一种带有多重吉祥寓意的植物,宋代瓷器装饰中经常使用。
定窑白釉刻划花内海水双鱼外莲瓣纹温碗,北宋,高16.4cm,口径32.5cm,足径15.6cm.故宫博物院藏。 温碗口微敛,深弧腹,圈足。口沿无釉。外壁近口沿处刻划弦纹一道,下刻莲瓣纹;内壁刻划鱼藻纹。原本应有与之配套使用的温壶,用于温酒。 鱼是宋代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因“鱼”与“余”同音,故鱼寓意“富贵有余”、“连年有余”。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北宋,高2.6cm,口径13cm,底径9cm.故宫博物院藏。 洗敞口,浅弧壁,平底内凹。里外施白釉,釉面温润,口沿无釉,镶铜釦,外壁有垂釉痕。内壁口沿下印回纹一周,内底刻划蟠螭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