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在邢窑的影响下烧造白釉瓷的我国北方的一个著名窑口,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窑原为民窑,北宋年间,因一度烧造宫廷定烧瓷而声誉鹊起。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这个地方,在唐宋时属定州,定窑也就因此而得名。其实,定窑的瓷器烧造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代时开始烧造以白瓷为主,到宋金年代,是这个窑口发展的鼎盛时期,元代以后逐渐衰落,至明代宣德年间终至落幕。 ...
宋 北宋 (960-1127年) 高15.5厘米、口径318厘米、足径15.3厘米
宋 北宋 盛器 高6.1厘米,口径21.4厘米、足径6.6厘米 定窑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烧瓷始于唐代,北宋达到鼎盛,产品多为碗、盘、碟、盆、瓶、壶、炉、枕等日常生活用具。定窑以白瓷为主,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黄。北宋中期以后因采用覆烧工艺,其盘、碗、碟等产品口沿无釉,被称为“芒口”。定窑瓷器特别讲究器具内外的花纹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数种,到北宋中晚...
宋 金 生活用具 长23.2厘米、宽19.7厘米、高13.1厘米 此枕面呈椭圆形,内腔中空,白釉作地,枕面和枕壁雕刻忍冬花。 在金统治区域内的窑址中,白釉、黑釉、白釉黑花、酱色釉、黄绿釉瓷器多有出土。刻花、印花是北宋北方瓷窑常用的装饰方法。这件瓷枕无论是烧造技术,还是装饰工艺都直接继承北宋。 ( 撰文:王义康 )
笔者有幸藏有一个北宋定窑白釉笠式碗,购得时已碎成四块,还好未缺能拼成整器。其口径22厘米,高5.8厘米,底足直径6.2厘米,因覆烧而形成无釉芒口,口沿有六个小花口,底足低矮满施釉,薄胎细结白皙,白釉微泛牙黄色且有泪痕和刷丝纹。器内的划花萱草纹洒脱娴熟,花瓣茎叶的曲线优美正确,一刀划成,毫无迟疑抖擞,若非长年累月千万次地操作,是绝对练不出此种功夫的。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而其余四个名窑皆在釉色和造...
定窑莲瓣纹龙首净瓶 北宋,高60.5厘米,口径2厘米,腹径19.1厘米,足径10.1厘米,定州市博物院藏。一种从古印度传到中国来的佛教僧人水壶,译名有“君持”、“军持”等。小口长颈,颈中部附一相轮形圆盘。溜肩鼓腹,下腹修长,卧足稍撇。器肩一侧塑龙首流,头高昂。颈粗短,上颈划覆莲纹,下颈饰弦纹。相轮上鼓饰覆莲纹两层。肩部饰三层莲纹。上腹刻缠枝花纹、枝叶蔓卷,下腹刻仰莲纹四层。胎质洁白细腻,釉色...
北宋定窑白瓷无疑是白瓷中的“大宗”,而究竟这一千古美瓷又是以怎样的艺术特点征服世人的呢? 艺术因为独特而伟大,定窑白瓷也不例外! 1、泪痕 泪痕是指瓷器表的流釉现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泪痕现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唐至五代定瓷并无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洁白,胎釉结合十分紧密,无流釉现象;北宋则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淌,形成泪痕。 ...
品种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
定窑 产于定州境内(今河北曲阳涧磁燕山村),故名。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的瓷器。 工艺特色 据《曲阳县志》载,五代时曲阳涧磁已盛产白瓷,官府曾在此设官收瓷器税;但据调查,早在唐代这里已烧白瓷;至宋代有...
宋代是中国制瓷工艺百花争艳的时期,瓷窑遍及南北各地,民窑迭出、品类众多。闻名于世界的宋代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窑,就产生于这个时期。这五大名窑在各自材质的基础上,利用传统工艺,采用的不同装饰方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独特色的美感。 这些瓷窑由于各有成就,先后被官府选中,为宫廷烧制部分宫廷用瓷,都具有半官半民性质。当时的环境是官窑与民窑相持,民窑由民间投资经营,产品供给的...
兴于晚唐,盛于宋金的河北曲阳县定窑白釉瓷器,以其胎白釉细、造型规整、印花刻花划花精致美妙著称于世,成为唐末五代取邢窑而代之的北方白瓷的代表,并且因河北、山西甚至四川等地都有窑仿烧,形成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其带“官”或“新官”款的精品瓷器,从唐、五代直到北宋中期都是为宫廷制作的贡瓷或为官府生产的订烧品。江西景德镇两宋时也烧制白瓷,因其釉中含铁量高,釉色发青,积釉处泛湖蓝色,故被称为“影青”,而在白度、...
■定窑及其工艺特色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邢窑之后著名的白瓷窑场,窑址在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等地,这里唐宋属定州,故名。它始烧于晚唐,而终烧于元,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取得很高的成就了。 定窑在宋代主要烧制白瓷,也兼烧绿釉、黑釉和褐釉瓷器,即文献中所称的“绿定”、“黑定”、“紫定”。定窑白瓷白中带乳黄,俗称象牙白,积釉处多有泪痕。胎薄而轻,质地坚硬,色泽洁白,因多叠压覆烧,故...
所谓珍珠地,是指宋元时期,在瓷胎上刻划动植物花纹时,常常于空隙处填刻或填印细而密的珍珠纹,故又称珍珠地划花。它始于河南密县窑,后被各大名窑采用,这种装饰手法脱胎于唐宋时期金银器上的被称为“鱼子纹”的錾花工艺,在瓷枕中也普遍开发应用。杨永德伉俪捐赠的这批瓷枕,使用珍珠地划花的窑口有:河北定窑、磁州窑、河南新安城关窑、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巩县窑、修武当阳峪窑、密县西关窑、山西晋南诸窑等。 图...
印花也是定窑普遍采用且工艺高超的技法之一。所谓印花,是用刻有装饰纹样的瓷质或陶质印模,在尚未干透的瓷胎上拍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直接在瓷坯上留下花纹。这种工艺也在磁州窑、耀州窑、西村窑等窑口普遍运用。印花以花卉纹为主,主要有莲、菊、牡丹、梅等,也有凤、雁、鹅、牛等动物图案,工艺素雅的印花定窑瓷器,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的珍品。定窑印花工艺多出现在北宋晚期,其花纹布局严谨,内容丰富多彩。 ...
定窑是长期以来人们所公认的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历史学家傅振伦先生在《中国最古的瓷器》一文中曾谈到:世之言瓷者,以为宋世有瓷,且以定、汝、官、哥、均为宋代五大名窑,推而上之以柴、汝、官、哥、定为中国五大名窑。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是北方白瓷的杰出代表。经过叶麟趾先生提示、陈万里先生、冯先铭先生踏访,再加上墓葬塔基定窑文物的出土,学者们孜孜不倦深入研究,特别是近年窑址考古工作的开展,逐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