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该藏品为明代宣德釉里红藏文莲瓣纹高足碗,高12厘米,口径16.6厘米。其造型优美,釉色莹润,包浆自然,保存完好;碗心落款为釉里红“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笔法圆润,工整;釉里红发色纯正,有晕散,红中带有暗绿色的斑块;风格古朴、厚重,纹饰丰满,气势夺人,是极其罕见的宣德时期的釉里红极品。 藏文意为: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被佛教界称为“永平安颂”。据查阅相...
两千六百多年前,二十九岁的古印度迦毗卫国净饭王太子乔达摩悉达多为穷生死之理而离家修道,于三十五岁在印度菩提迦耶开悟本性智慧,究明宇宙生命之实相,被人称呼为“佛陀”,意即“觉者”。随后身边逐渐有人来请益生命之道,佛陀观机逗教,随缘说法,形成“佛法”,慢慢的跟从佛陀出家学道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就形成了僧团,产生了“佛教”。佛陀施教讲法四十九年,圆寂之后,其弟子将佛一生所讲之言论集结成书,形成我们今日所见...
法门寺是中国佛教的一处千年圣迹。1987年4月3日,法门寺因修建半壁坍塌的明代真身砖塔,考古工作者在塔基下意外发现了唐代真身宝塔地宫。在这批发掘出土的唐代珍贵文物中,共有13件(另有一件未记载)唐代越窑青瓷。在同时出土的石刻《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碑文中,将这批精美绝伦的越窑青瓷记载为“瓷秘色碗七口,内二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这里所谓的“秘色瓷”就是越窑青瓷。这14件瓷...
2017年11月14日上午10点30分,“古刹传文昌,泰州最吉祥”2017泰州市佛教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泰州光孝律寺举行。出席启动仪式的高僧大德有:台湾玄奘大学董事长,台北市善导寺住持,世界佛教僧伽会会长了中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镇江金山江天禅寺、焦山定慧寺方丈心澄法师等。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庄兆林,副市长陈明冠,省宗教局原局长翁振进等出席启动仪式。市人大、市政协相关工...
我们都是时间旅行者 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 终其一生 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安迪·安德鲁斯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就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连,中国传统文化为佛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过来,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无论是在建筑方面,还是在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佛教石刻文化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坐落于中...
山东青州出土古佛像(资料图) [原标题:北魏时期的山东佛教造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东考古界频频发现“新大陆”。 1983年9月,博兴县崇德村农民贾效国,在村北200米处取土时,距地表40厘米深处,发现一批铜佛像和一件老子铜像。造像原盛在一个红陶瓮中,出土时瓮已破碎,造像和泥土混在一起。县文物管理所得知后,立即到现场调查、清理。 据该所所长李少南在《文物》1984年第5期...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相糅合,演化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三大体系,在其各自的传播和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地域和时代风格的佛教艺术,其中以造型各异的佛教造像最负盛名,海南省博物馆藏清代鎏金弥勒佛像及现代沉香木雕观音像,便是海南地区馆藏汉传佛教造像艺术的代表。 笑口常开笑痴人 海南省博物馆藏清代鎏金弥勒佛像,铜质,全身鎏金。髨首,头部相对较大,修耳垂肩,满面笑容,笑...
自西汉至明初,青州一直是山东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很早就开始建佛寺,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即建有宁福寺。龙兴寺在刘宋时期就开始 修造,宋元嘉时但呼佛堂,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称南阳寺,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曰长乐,又曰道藏,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改称大云,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始号龙兴。青州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间逐渐形成为一个佛教中心,寺院兴盛,龙兴寺即为其中代表,...
十字宝杵纹,是一种具有藏传佛教风格瓷器装饰的纹样,又称为金刚杵。金刚杵是藏传佛教法器之一,代表着藏传佛教的一种文化,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障碍修道的恶魔,为密教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之法器。曼荼罗海会之金刚部诸尊皆持金刚杵。真言行者亦常携带它上路,都是以此杵象征如来金刚智,用以破除愚痴...
摘要: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石窟雕像艺术的巅峰之作,它开凿正处于佛教在我国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佛教思想和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关键时期,本文从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演变来探讨佛教艺术世俗化本土化的过程。 关键词:佛教;佛教艺术;云冈石窟 中图分类号:J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171-02 Abstract : Longmen ...
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修缮后开放。李爱平摄 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驱车半小时,抬眼即可看到“准格尔召”四个大字,在正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鳞次栉比的庙宇群,远远望去气象万千,这座修缮十年的庙宇首次对外开放。 沉静了十余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准格尔召如今晨钟暮鼓、法号齐鸣、游人如织。 记者了解到,2006年当地政府与中国企业满世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经过十余年努力,不仅完成了恢复...
山东省博物馆肖贵田研究员作《山东佛教造像碑龙兽图源流考》演讲。肖贵田研究员分析了山东佛教造像碑像龛中常见的兽面纹与龙纹图像装饰组合,认为这种龙兽图组合在山东临沂地区形成固定样式,并成为当地造像碑装饰特色,龙兽图应有多种来源,除受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及北魏造像碑中龛楣装饰龙纹和兽面纹的影响外,还受汉族传统装饰习惯及汉代以来铺首装饰龙纹的影响,最终形成的龙兽图具有装饰、护法、辟邪等多种涵义。 天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佛教圣地,而地处西南的栖霞山一带, 佛教遗存更多。近日就有市民向《新闻360》栏目反映,在栖霞区西岗街道的桦墅村,有一处“石佛庵”石窟群,里面佛像造型生动,而且大半的石窟仍湮没于土层之下,亟需保护。 记者来到桦墅村,顺着村口的水泥路径直上山,在石道的尽头看到了石窟群。石窟群依一座半圆形的山体雕凿,裸露在地表以上的,大大小小加...
一座长期封闭的护法殿内发现不少壁画和佛像雕塑。刘忠俊摄 8月1至2日,中国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罗文华所带领的团队,在四川甘孜州石渠县真达乡嘛达村嘛达寺内一座长期封闭的护法殿内,发现了保存相当完整的明代壁画和泥塑雕像,这是迄今为止当地发现的最为重要的藏传佛教遗存之一。 护法殿内一角还有残存的盔甲。刘忠俊 摄 嘛达寺僧人称,该寺始建于1269年,最初为萨迦...
大约公元前1世纪前后,印度佛教由大月氏传人我国(今新疆及周围地区),地处丝绸南路的于阗国和北路的龟兹国最先接 受佛教,再经河西走廊向内地传播。 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在今郑州巩义东南青龙山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慈云寺,翻译佛教经卷。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摄摩腾、竺法兰又奉旨在洛阳城外的鸿胪寺(东汉掌管处理外交事务的机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