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藏传佛教风格的十字宝杵纹瓷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十字宝杵纹,是一种具有藏传佛教风格瓷器装饰的纹样,又称为金刚杵。金刚杵是藏传佛教法器之一,代表着藏传佛教的一种文化,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障碍修道的恶魔,为密教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之法器。曼荼罗海会之金刚部诸尊皆持金刚杵。真言行者亦常携带它上路,都是以此杵象征如来金刚智,用以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与外道诸魔障。寺庙中有一尊穿着铠甲的菩萨,他手中就握着一支金刚杵,意在护持正法、斩除邪魔,他就是佛教界人所共知的护法神韦驮菩萨。金刚杵与金刚铃常常合用,即左手持铃,右手持杵。金刚铃是发音器物,常有令人惊觉、警悟之意。

 

  十字宝杵是以金刚杵为原型变化而来,为双头杵交叉成十字形,即将双头杵交叉成十字形,又称“十字杵”;由一橫一竖两根金刚杵组成,一支代表过去、现在、未来永恒不变,另一支代表能横遍十方法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十字宝杵用作瓷器上的纹饰最早见于元代青花碗内,于明初瓷器上较为少见,盛行于明代中期。特别是在明代成化官窑瓷器上,宝杵属典型图案。十字宝杵纹自明代以后就成为一种固定纹饰,其形式一直延续至清代。瓷器上的十字宝杵纹,有的加饰飘带者,称为“结带宝杵”,有的加如意云头的称“如意宝杵”。

 

  镇江博物馆藏乾隆款青花结带十字宝杵纹茶托(见图),高2.7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5.4厘米;口微敞,折腹,圈足;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书款。茶托内壁绘八宝纹,底部以青花双圈为界,绘结带十字宝杵纹,十字宝杵纹与绶带相连,茶托外壁绘回纹与莲瓣纹。八宝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双鱼、盘肠八种图案,八宝是藏传佛教的主要供器,被视为吉祥象征。在藏密的宗教中,十字金刚杵为断烦恼、伏魔的神圣法器,据说十字金刚杵具有智慧通达四方、降伏顽冥的无敌力量。莲瓣纹在瓷器上的出现与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的盛行有密切的关系,被视为佛门盛花的莲,便成为瓷器上的流行纹饰。十字宝杵纹与八宝纹、莲瓣纹相配,是藏传佛教纹饰中的一种典型纹饰的组合。(江苏镇江 刘丽文)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