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7年7月19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印度考古系列学术讲座”第四讲在考古研究所八楼多媒体厅举行。本场讲座邀请来自美国新泽西学院历史系的刘欣如教授(图一),为大家带来题为“印度早期佛教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刘健研究员(图二)主持并点评。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
7月8日,中新社记者从青海省湟中县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当地依托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构建的以藏文化及青海河湟文化展示为主题的博物馆群已基本成型,现在,还将首次常态化展演青海多项民俗文化。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发祥地,是格鲁派创始人、“第二佛陀”宗喀巴的诞生地,也是青海省5A级王牌景区之一。酥油花、堆绣、壁画被称为塔尔寺“藏艺三绝”。 青海省湟中县文化旅游体育...
南阳汉画馆珍藏3000多块画像石,而反映佛教譬喻经故事的“佛佑金环”画像石少见。图1所示的这块画像石就是其中一件。此石由南阳理工大学副教授、汉画收藏家袁祖雨收藏,长150厘米,宽34厘米,厚30厘米;左为双环相套,中有妇人骑鹿、射箭,右为奔跑之虎。画面刻佛故事,双环相套,意为失而复得之金指环;无角、短尾之母鹿,为佛之常用形象;妇人骑鹿,意为已得佛法;射虎之势,即施法之举;飞速奔跑之虎,意为业障,在...
清代鎏金弥勒佛像 沉香木雕观音像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相糅合,演化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三大体系,在其各自的传播和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地域和时代风格的佛教艺术,其中以造型各异的佛教造像最负盛名,海南省博物馆藏清代鎏金弥勒佛像及现代沉香木雕观音像,便是海南地区馆藏汉传佛教造像艺术的代表。 笑口常开笑痴人 海南省博物馆藏清代鎏金弥勒佛像,铜质...
日本曹洞宗在天童寺内树立了“日本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 天童寺,一座大隐于江南海边、有着1700年历史的寺院,它曾迎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印度佛教,又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将本土化后的佛教送到日本。《天童寺志》记载,宋、元、明时期,32批日僧到天童寺参禅、求法,11批中国僧人赴日弘法、传教。把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并创立临济宗、曹洞宗的日僧荣西、道元,都是从天童寺归国后开山立派的。 如今,天童寺...
6月3日下午,台湾中枥圆光寺方丈、圆光佛学院负责人性尚法师,金门县佛教会原理事长、海印寺方丈性海法师率台湾佛教界访福建寻根礼祖团四众弟子150余人,首站朝礼福州市明旸禅师纪念馆。 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州开元寺方丈、福州市明旸禅师纪念馆馆长本性法师率福州开元寺执事及明旸禅师纪念馆员工于馆门前迎接。 在纪念馆圆明讲坛,性尚法师回顾了慈航菩萨与台湾中枥圆光寺及圆光佛学院的深厚渊源...
2017年5月7日下午,应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之邀,中国佛协教育培训部主任圆慈大法师、福建省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本性大法师于朱大教育学院作主题为“弘法使:责任与使命”的讲座。 讲座由朱大副校长沙威长老主持,第23期受训的泰国佛教弘法使一百余人听讲,并问答互动。 为提升道德,稳定社会,泰国佛教界推行弘法使计划,选派僧人前往泰国乡村社区讲解佛法,劝人皈依佛教,受持五戒,乐善好施,效忠国王,热...
2017年5月6日上午,在泰国曼谷举行第三届国际佛教大学联盟研讨会开幕式,泰国新任僧王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佛教大学联盟代表与会。6日下午,以“南北传佛教交融,东西方文明对话”为宗旨的大乘佛教研究中心新办公区正式启用。新办公区位于泰国曼谷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国际学院新大楼内。 启用仪式由朱拉隆功大学副校长沙威长老主持,福建省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大乘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大法师代表中心...
岷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西南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的交界地区。秦统一六国前,即建县制,西魏大统十年(544年)始置岷州。岷州卫,在历史上曾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州卫之一。明初,岷州卫成为河、湟、洮、岷防御带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据点。随着明代藏传佛教在岷州地区的兴盛,在明政府对藏传佛教各派实行“多封众建”的政策下,进贡中央的近边番僧络绎不绝。朝廷的封赏一方面使寺院的经济实力增强,另一方面也使...
遗产编号 ⅰ―9 所属地区 陕西·汉中·洋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汉中市洋县 申报日期 2007 洋县佛教音乐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以其历史见证的雄辩性和自身的原生态性、完整性、实用性让世人称奇。 洋县佛教音乐是我国佛教音乐中的出类拔萃者,是我国西部民间音乐杰出的代表作,它从西魏时代诞生以来,历经千余年,至今仍流行在陕南洋县一...
遗产编号 ⅱ―9 所属地区 安徽·池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申报日期 2006 佛曲(佛教音乐)是佛教徒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歌咏的曲调。中国汉地佛曲的发展是由梵呗开始的,梵呗是传自印度的一种带有吟诵性质的佛教音乐,它包括咏经、歌赞两个方面,魏陈思王曹植在东阿县(今山东)的鱼山删治《瑞应本起经》,制成鱼山呗,是为东土梵呗之始。自元代南...
遗产编号 ⅱ-13 所属地区 四川·乐山·峨眉山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局 申报日期 2006 峨眉山佛教音乐是我国宗教音乐的组成部分,也是峨眉山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特定历史时代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峨眉山佛教音乐是由僧人们在佛事活动中集体完成的。在佛事活动中,常...
2017年2月7日,青州市博物馆文保科工作人员在文物整理过程中有惊喜发现,两件不同来源、不同时间进馆的佛像残块重新拼合,实现千年合璧。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法界人中像对这类造像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它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佛教美术界的热门话题。 曾于去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破碎与聚合: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中展出的北齐法界人中像残件(左臂)。 在青州市博物馆的库房...
当代中国佛教教育三题(图片来源:资料图) 一、历史的回顾 佛教教育是一个时代的话题,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自从佛教应世以来,教育始终是佛教里面的一个最重要的工作。释迦牟尼本人就非常重视教育,在《阿含经》里,多次提到教育这个话题,释迦牟尼主张要因人施教,同意用各种俗语来进行宣教,教育的目的是“见教利喜”,也就是说,通过佛教的教育使人的心情愉悦,达到解脱的境界。 当代佛教教育的开展,...
每年春节或“四月初八”期间,青岛市的广大市民和信教群众大多自发地前往各佛教寺院上香、礼佛、祈福,或参加有关庙会、法会活动。活动期间存在人员多、易形成多次短时间内人员过度拥堵的隐患,香火旺,易引发火灾事故等特点,对活动的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工作要求。 为切实保障包括春节祈福在内的各项重大宗教活动的安全有序开展,青岛市宗教事务局主动向领导和上级汇报工作情况,积极协调市政府办公厅和有关部门,明确任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