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周 盛酒器 高9.5厘米,口径9.6厘米,足径9.7厘米 器为直筒形,平底,口缘下附半环耳。器通体饰龙纹、云雷纹。器内壁铸铭文7行44字,记述周王将毕地“方五十里”赏赐作器者召。铭文通篇用字竖有行,横无列,参差错落;笔画波磔分明,反映了用笔过程中明显的提、按意识。( 撰文:于成龙 )
西周 农具 西周时期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活动,常用的农具是斤、斧、铲、耜等。斤、斧用于砍伐林木,以便开垦土地;铲、耜是起土耕作的农具。当时农具多以木石等材料制成,青铜性脆,多用来铸造武器和贵族的生活用具,所以青铜农具流传下来的很少。
西周 宣王时期 水器 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虢川司出土(今属宝鸡市陈仓区) 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 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 刘肃曾 捐赠 器作长方形,直口,方唇,腹壁斜下内收,微鼓,四壁各置一对兽首衔环耳,四足作矩形,是目前所见商周时期最大的水器。器口缘下部周饰穷曲纹,腹部环饰波曲纹。 器内底铸铭文: 铭文凡8行111字,记述了作器者虢季...
西周 炊器 传陕西省岐山县出土 高54.6厘米 器厚立耳,折沿,敛口,腹部横向宽大,腹壁斜外张而下垂外鼓,底部曲率较小,近平,下承三蹄足。颈部饰穷曲纹,间饰扉棱,腹部饰波曲纹,足上部饰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器内壁铸铭文20行207字,记述噩侯驭方率南淮夷、东夷侵犯周王朝的东部、南部疆土,周厉王命西六师、殷八师前往征讨。作器者禹受武公之命,率军参战,俘获噩侯驭方。...
西周 晚期 炊器 传陕西宝鸡虢镇出土 通高38.8厘米 口径39.8厘米 器立耳,敞口,腹下部收敛成圜底,下承三蹄足。腹部饰一周凸弦纹,颈部饰顾首龙纹,龙身曲折。 器腹内壁铸铭文8行79字,记述了某年五月甲寅日,周王在康庙册命南宫柳为“西六师”牧人、场人等职官。“西六师”是西周王朝以西土贵族集团为主组成的军事组织,为周初克商的主力。据《周礼·秋官·司徒》一职,司徒下辖...
西周 周穆王时期 乐器 1954年陕西长安普渡村长思墓出土 高38.5-48厘米,铣宽25.4-27.5厘米,重6.7-20千克 圆甬,有旋,旋上干作方形,腔体较阔,枚、篆间距较大,钲部与枚四周分布乳丁。 钟始见于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乐器,奏响在当时贵族举行的祭祀、宴飨等活动之中。青铜钟一组数枚,形状相同,大小相次,此即编钟。与音域的发展过程相关,编钟的组成数...
西周 西周晚期 盛酒器 高51厘米 器口、颈、腹部均为圆角扁方形,颈部收敛,两侧置兽首衔环耳,腹部庞大而下垂,圈足高且厚。颈部饰波曲纹,腹部饰蛟龙纹。 器颈、腹部内壁铸铭文: 铭文凡21行151字,记述了作器者颂受到周王“册命”。在目前所见出土材料中,对于 “册命”典礼之记录,见于多篇西周时期的金文,其中,尤以颂器铭文所记最为详尽、完整。上列《颂壶》所记之 “册命”典...
宋 北宋 公元960年-1127年 1971年在北京市明代城墙中发现 残高99厘米、残宽55厘米、厚26厘米 自晋《针灸甲乙经》问世以来,历代针灸学著述因图谱难绘而多数只记灸法不记针法。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1031年),在宋仁宗要求下,太医王惟一考订针灸经络,设计并主持铸造了两件针灸用的铜人模具。铜人与真人大小相似,胸腹腔中空,表面铸有经络走向及穴位位置,穴位钻孔,用于...
宋 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 明仿宋铸制 通高213厘米 北宋不断发现针灸新穴位,多由不同医生发现,难以交流验证。为防止混乱,医官王惟一于大圣四年(公元1026年)铸造了两个空心铜人体模型,其全身标注559个穴位,其中107个是一名二穴,故全身共有666个针灸点。铜人既是针灸医疗的范本,又是医官院教学与考试的工具。考试时,铜人外层涂蜡,穿上衣服,体内灌水;学生根据命题以针刺穴...
宋 公元960年-1279年 照面用具 直径17.3厘米,边厚0.6厘米 此镜为八出菱花形。镜背图案以海波纹为底,起伏的波涛中有一条桅杆高耸的海船正在行驶,船头船尾以及船舱中的人物清晰可见。镜钮上方铸有篆书铭文“煌亟昌天”四字。 宋代海外贸易极其繁盛,传统的对外贸易路线从陆上转移至海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从国内看,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全国经济重心已由中原转向南方,...
宋 公元960年-1279年 照面用具 边长11厘米、厚0.2厘米 此镜方形,有钮,镜背图案描绘了演出傀儡戏时的情形。图案中央自左至右拉起一道帷幕,幕后一童子手执木杖,杖头挑出木偶,幕前几人盘坐在地,手执各种乐器,配合着木偶的动作奏乐,中间两个童子的脑袋凑在一起,似乎在为木偶配音,青铜镜右上方还有一人坐台阶上,正观看木偶表演。整个画面构图巧妙,虽人物众多,却相互呼应,场景生动。 ...
宋 公元960年-1279年 照面用具 直径10.6厘米、厚0.6厘米 此镜镜背为高浮雕男女四人共同蹴鞠游戏的场景:左侧一个高髻女子正在踢球,右侧一个头戴幞头的男子仿佛正在防守,另有两人在旁观看,场景十分生动。 蹴鞠在我国起源很早,据《史记》和《战国策》记载,早在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就十分流行蹴鞠。到了汉唐,这项运动开始兴盛起来,这在史书以及唐诗等文学作品中都有记载。宋...
宋 公元960年-1279年 印刷版 长13.2厘米,宽12.4厘米 这块青铜版是用来印刷广告的,印版上方标明店铺字号“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间刻有一幅“白兔捣药图”,图案两侧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图案下方是广告词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这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出现商标的广告。 由于宋代城市人口众多,大都市人口在百万左...
宋 南宋 公元1127年-1279年 照面用具 直径17.4厘米,边厚0.4厘米 此镜为六出葵花形,桥钮,无钮座,斜立宽缘。镜背双线长方栏内铸铭一行六字“吉州李道工夫”。铭记中“吉州”即今江西吉安,“李道”为店家字号,“工夫”指精细制作。 宋代青铜镜承袭了唐代风格,形态多样,既有圆形、葵花形、菱花形,也有亚字形、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钟形、鼎形和带柄形,但宋镜也发展出自己的...
宋 南宋 公元1127年-1279年 照面用具 直径16.9厘米,边厚0.4厘米 此镜为八瓣葵形,桥钮,镜背左侧有长方形名号字框,内有“湖州仪凤桥石家真正一色青铜镜”两行十四字。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很多商品已经形成了区域化规模生产,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这些商品都标明产地和制作者名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湖州青铜镜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宋代的青铜镜产地主要集中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