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宋 辽 照面用具 直径19厘米、边厚0.7厘米、重650克 镜背正中为钮,环钮饰四朵瑞云和凤凰、飞龙。外围一周联珠纹。另铸有“乾统七年”字样,刻有“都右院官押”字样。乾统七年即公元1107年。“都右院官押”题款,说明此镜由辽官府督造。
宋 辽 量器 1950年辽宁省义县清河门辽墓出土 全长27.2厘米、高8.4厘米、重1千克 这是一件由朝廷铸造的标准量器,筒身内2/3处有档隔,将铜铫分为上下两个皿状容器。上部容器容量为1047毫升,下部为500毫升。铜铫外壁刻有铭文:“嵩德宫造重一斤□□□三日”。
宋 北宋 高6厘米、宽4.2厘米 此牌上方呈梯形,中有系孔,正面錾“鄜延第四将带器械”八字。 北宋朝廷外有契丹和西夏军事威胁,内有冗官冗员消耗大量财政,国力孱弱,面对内忧外患,北宋中期,范仲淹、王安石等先后开始变法图强的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改革军制,实行将兵法,除在京禁军及驻防外地的部分禁军以外,其余禁军与地方武装混合组成“将”的编制,将下设部,部下设队,在各路...
宋 北宋 货币 工商业的发展使货币需求量大为增加,北宋政府每年铸钱在500万贯以上,相当于唐代每年铸钱的20倍。当时多数地区流通铜钱,仅四川地区使用铁钱。宋钱以年号钱为主,约有50余种。每种年号钱又有多种形式,从字体看,分为楷书、隶书、草书和篆书;从钱文看,分元宝、通宝和重宝。此外,宋太祖铸有“宋元通宝”,宋仁宗铸有“皇宋通宝”,宋徽宗铸有“圣宋元宝”和“圣宋通宝”。宋代铜钱和铁钱是中...
宋 北宋 衡器 1975年湖南省湘潭县出土 高30厘米、厚20厘米、重64千克 铜则是官府颁发的标准衡器,相当于砝码。这件铜则通体刻细团花,前后两面刻有铭文,一面是“嘉祐元年丙申岁造”,即公元1056年造,一面是“铜则重壹佰斤黄字号”。根据实测重量推算,当时每斤合640克。
宋 辽 盛具 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辽驸马墓出土 高4.9厘米、口径22.1厘米、底径9.1厘米 此盘盘口呈莲瓣形,镶有铜釦,圈足也镶有铜釦,盘身遍施白色釉,有冰裂纹。瓷盘造型和釉色略同于宋代定窑的白瓷盘。宋代定窑白瓷在匣钵中往往覆烧,故镶有铜釦,以遮盖盘口的毛刺。这种莲瓣形的盘口在宋瓷中已不多见,但受宋代定窑白瓷的影响还是明显的。
宋 金 长、宽均为7厘米 此印印钮为长方形,上刻“上”字,右侧有阴刻汉字“大定十二年十月”,左侧阴刻汉字“少府监造”。其正面印文为汉字篆体阳文:“河东南路兵马都总管印”。此印为河东南路兵马都总管的官印。大定十二年即公元1172年,是此印的铸造时间。“少府监造”的刻文说明了此印为官府监制。
宋 金 长、宽约为6.3厘米 此印印文为汉字篆体阳文“韩州刺史之印”6字,印背阴刻“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4字。金建五京,置14个总管府、19个路,共有府州197个、县683个。金代官印的形制大致仿照宋、辽旧制,印材有金、玉、银、铜之别,皇帝印多用金、玉,一般官印多用铜质,为长方形板状扭,叠篆书,朱文。韩州是上京路的一个州,韩州刺史铜印是州县长官的印信。
宋 南宋 货币 南宋承袭北宋制度,政府铸钱以年号钱为主,每种钱有各种字体。由于通货膨胀,政府发行了大量纸币,铸钱数量不及北宋。
宋 金 照面用具 1964年黑龙江阿城出土 直径36.7厘米,重4.3千克 镜圆形、圆钮,无钮座,宽素平缘。镜背布满波浪起伏的水波纹。双鲤长须,张口,摆尾,环钮回游嬉戏,间有荷花、荷叶点缀,生动活泼。此镜形体大,质地厚重,在金代青铜镜中尚不多见。 鱼纹青铜镜唐代已有,但最为称道者则是金代的鱼纹青铜镜。金代鱼纹镜具有“多”和“大”的特色,是金代青铜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宋 金 公元1115年-1234年 照面用具 1964年黑龙江省阿城县出土 直径10厘米、边厚0.2厘米、重100克 此镜圆钮,无钮座,宽平缘,钮一侧有一棵大树,树枝向一边延伸,树下站一对男女,拱手见礼,脚下花草丛生,河水扬波,河边一侍者牵马立于一旁。这是表现洞庭湖龙君小女儿牧羊道旁,向柳毅诉说嫁给泾河小龙的不幸,柳毅应允为她传递书信的情景。这个故事取材于唐朝李朝威的传奇《...
商 由于商代距今久远,当时的丝织品均已腐烂无存,但在一些商代的铜器等物上仍留有丝织品的痕迹。这块铜片上残留的平纹绢痕迹,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丝织痕迹。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50余件铜礼器表面也粘附有丝织品残片痕迹。这些遗痕中,不仅有平纹绢帛,还有菱形纹的暗花绸、大孔罗等。表明商代采用较高纺织技术,已有了提花装置的织机。 1953年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出土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打击乐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同时出土一套5件,形制、纹饰基本相同,唯大小依次递减,可以演奏出不同音阶。最大的一件,通高14.4厘米、重0.6千克。最小的一件,通高7.7厘米、重0.15千克,口内壁铸有“亚弜”铭文。商代晚期,在湖南、江苏、福建、浙江等越人的活动地区,还出现一种大铙,形体高大厚重,最大的高达1米,重200多...
商 车马饰 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出土 一件长15.5厘米、直径5厘米,一件长15.6厘米、直径4.8厘米 铜軎出土时分别在车轴的两端,为细长圆筒状,一头粗,纳于轴头上,另一端细而有顶。有穿,供穿钉或缚系带索用。器表饰有龙形纹、蕉叶纹、盘龙纹。在殷墟等地车马坑中出土铜轭、铜軎、铜辖、銮铃、当卢、铜马衔、铜马镳等品类繁多的车马饰。当时制作一辆车子,需金工、木工、漆工、皮工等多种...
商 车马具 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商代车马坑中出土 轭脚长55.7厘米、宽5.7厘米,轭首高8厘米、上径7厘米、下径4厘米 整器由轭首、轭肢与轭 组成。轭首顶端如菌状,饰夔龙纹,下部为管状体,饰夔龙纹。轭肢为半管状“人”字形体,下部上翘成轭 ,末端附扁圆筒形体。 青铜轭,青铜器铭文中称之为“金轭”,包在“人”字形木质轭体外侧,使用时,轭首缚在车衡上,轭肢夹在马的肩胛骨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