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造型与“雍正斗彩莲托八吉祥纹高足碗”相同,这个陶瓷艺术品所绘主题纹饰也基本一致,但组合不一样。此碗所饰“莲托八吉祥纹”用变体如意云纹、莲纹、八吉祥纹表现;胫部的变体如意云纹处在下位,由莲叶和朵花构成,一仰一覆地托着中位的8朵莲花,8朵莲花托着八吉祥纹,由此形成一个整体。 这件官窑瓷的纹样设计,不仅寓意吉祥,正面效果好,而且适于从各个角度去观赏。碗高足上的纹样自上而下,分别为螺旋纹、朵花纹、横...
有一句俗语:大器难成。即缘自“釉里红”器皿的加工。古人喜好之朱红,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红很不同,色泽清雅而略偏橘红色,若是用了大红,就俗了。 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也许是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陶瓷市场有很多赝品,还需自己懂得鉴赏。 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
雍正青花的风格可分为两类,形象地说,是一枚硬币有两个面。雍正上台时,他的修养与艺术造诣已经非常高了。他首先对明朝瓷器了解得透彻至极,知道明朝瓷器中最重要的青花就是永宣青花,所以他一上来就直追永宣,要把本朝的青花仿得跟永宣一模一样。雍正也获得了成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可以乱真。我甚至认为,今天世界各大博物馆里,还有一些被视为永宣的青花瓷器,陶瓷市场有可能是雍正时期仿造的,只是我们没办法用肉眼分辨。 ...
宣德官窑青花瓷大部分使用苏麻离青料,同时具有永乐时期青花纹饰色泽浓艳、晕散、凹陷胎骨、具黑色斑点等特点。同时宣德官窑还有一小部分使用国产钴料绘纹饰,颜色艳丽稳定,没有黑斑。 宣德青花龙纹洗 宜德时期的青花瓷的胎体,比永乐时期的同类器物要厚重,釉子肥厚,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糯皮釉”。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会发现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是小气泡擦大气...
从永乐朝开始,青花瓷器的制作己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从永乐朝典型器看,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一部分永乐器也有很多气泡。永乐青花器的釉,基本上为白中泛青色,少数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 永乐青花 永乐朝器型多见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双系扁瓶、深腹洗、大盘、大碗、碟、罐、高足杯、小型竹节柄自壶及各式碗、各式盘、压...
洪武官窑青花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作品,继承了元青花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多。图案题材以程式化的花卉纹为主,布局趋于简单,扁菊纹、缠枝纹或折枝莲叶纹较为多见,龙纹出现五爪,五爪尖连成一个圆形,一般以三爪、四爪为多。造型以盘、碗、罐为主。除玉壶巷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余瓷器均为糙底。糙底的盘、碗之类底部有红色护胎釉,且多数有明显刷纹。 明洪武青花瓷 洪...
洪武青花瓷的制作是在元代青花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承前启后,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足。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大都沿袭元末旧制;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了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扁菊花纹使用较多,葫芦叶的绘画却不如元代规矩。 明洪武·青花缠枝花卉纹菱口盏托 元代青花瓷器胎体厚实,釉色主要有青白...
随着工艺的进步和创新,青花的品种在不断增多,用青花表现纹饰的方法也不断变化,“青花留白”就是一种非常工致美丽的纹饰制作方法。图1所示的青花留白“清廉多寿纹”钵式炉和图2所示的青花留白饕餮纹花觚就是这种工艺的例证。 所谓“青花留白”是指用釉下青花表现蓝地白花纹饰或图案的一种方法,它同高温蓝釉地填白(或堆白)和低温蓝地白花在制作上有本质的不同。高温蓝釉地填白(或堆白)器是在胎体表面施以高温蓝釉(...
明代永乐与宣德两朝,是明初国力比较强盛的时期,政局稳定,城市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刺激了包括瓷器在内的手工业生产的繁荣,使瓷器制造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御窑厂烧造的永乐、宣德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永宣青花的烧制技术无疑是最好的,是明清青花工艺的典范。《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永宣官窑青...
在海外诸多重要拍卖会上,可以见到中国瓷器和工艺品的拍卖专场。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Christie’s(克里斯蒂)拍卖公司在“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14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拍出,成为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拍卖市场的最高纪录。毫无疑问,这一消息震惊了国际和国内收藏界,于是元青花“搜刮”之风兴起,当然赝品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元青花数量较...
崇祯朝传世瓷器中没出现过官窑瓷器,只有民间烧制的佛前用器、一般民用瓷器及外销瓷。有一部分供器胎子相当细润,甚至达到了清代瓷器胎子细密的程度,施釉稍薄、较白、光润,青花色深蓝,很稳定。还有一种胎子较粗的,胎体厚重,施釉厚,釉子光润泛青。釉中有极细小的黑点,青花颜色暗蓝闪灰并晕散。 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是崇祯青花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崇祯以前虽然也有不少青花瓷器以人物作装饰,但题材大多局限于八仙...
至正型元青花胎质洁白润腻,有玉质感,用料应该是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混合泥料。制坯泥料可分为两类,一是面料,这是一种细腻、可塑性好的泥料。在模印成形填料时,主要使用在需要修坯的壁面部分或制作小的雕塑件,用量较小,目的是要保证外观表面平整光滑。 第二类是混合料,其中瓷石的粉碎不完全,要保留一定量的细粒状体,在“二元配方”料中起着骨料的作用,以保证瓷器在高温烧结时瓷胎减少蠕变率,是模印成形填...
元青花的纹饰图案自上至下分为单层或多层,纹饰图案层次繁密却无烦琐感,显得格外华丽繁缛。绘画手法笔画自如,清晰流畅,山石花卉工致精美,动物飞禽形态生动,人物故事情节极富表现性。特别是人物形象的描绘,神态细致生动,表情丰富各异,成功地刻画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内心情感,绘画技巧可以很好的体现元代人物画的艺术风格。至正型元青花的青花钴料发色,除细线类纹饰呈青蓝色外,主要画面纹饰都应发色浓艳亮丽,呈深宝石蓝色...
洪武(1368-1398)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朱元璋建国后不久,就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但是从南京和江西地区出土的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的青花瓷制作大都有元代遗风。 洪武青花瓷的制作是在元代青花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洪武青花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足。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大都沿袭元末旧制;青花色泽...
明宣德朝典型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宣德地层出土的青花器和传世品中的有款器。明宣德青花瓷的青料与明永乐朝青花瓷的青料相同。其他特征。以下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介绍。 出土品:景德镇御窑厂明宣德地层出土,分前后两期。前期为明宣德一年至五年。出土器物有:海水瑞兽纹爵残片;篆书款“宣德年制”残片;砖残片;海水瑞兽纹大碗残片;外缠枝灵芝内折枝瑞果纹大盘残片,复原口径74 厘米、底径63 厘米、高1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