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代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写道:“文房器具,非玩物等也。古人云:笔精墨良,人生一乐。”事实上,书斋生活对中国古代文人而言,不但是生活中的一乐事,更是心灵的栖居地。而今,随着当下书画与收藏热的兴起,文玩杂项,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拍卖行推出文房专场,越来越多的新藏家加入这一领域,文玩收藏正在以“文而雅、小而精”的魅力博得人们的关注并已然在拍场上演了重要的角色。2012香港苏富比秋拍,瓷器...
明万历时期(1573—1620年),社会已发展到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出现的状态,又因废除禁海,官、民窑瓷器均可出口,促使瓷器生产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空前繁荣。万历朝青花瓷早期继承了嘉靖、隆庆两朝风格,晚期开始使用浙江青料,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一直影响到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的面貌。故国外一些学者称万历朝为中国青花瓷的“转变期”。从瓷器数量上来看,万历青花瓷产量剧增,品种繁多,还...
图1、图2是两只故宫(微博)博物院藏的康熙年青花瓷盘,两只瓷盘画面中均有仕女和折扇,图1是持扇回眸,图2叫名媛画扇。在欣赏这两只盘子时,大家议论图中的两把折扇产自何地,有人说是杭州扇子,有人说是苏州扇子,笔者坚持认为它出自南京,即“金陵折扇”。 早在宋代南京,制扇业就远近闻名。南京地方文献记载:“吾乡造作折纸扇骨素有盛名。”明初,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登上皇位后,十分欣赏江南的许多民间工艺品。他雅...
收藏家:谷敏家族(美籍华裔) 收藏渠道:拍卖会 年代:元代 尺寸:高43 cm 此梅瓶通高43cm,小口、丰肩,器形规整,胎质坚实,釉面白中闪青,青花色调蓝艳,有宝石蓝的感觉。带有黑褐色的斑点,微微带点锡光,手感凹凸不平。青花纹饰绘画潇洒自如,笔线有力,多层次结构,紧凑调和,与金彩飞凤纹饰交相辉映,富丽堂皇,具有一种壮美之感。 足底呈内凹圈足,宽厚较浅,有不规整之感,...
青花是中国瓷器制造技术中的一种工艺手法,原始青花于唐宋已见端倪,元代景德镇湖田窑出现成熟青花。今以景德镇出产的最为著名。历史上带有穆斯林风格花纹的瓷器称为“回青”,属于外销瓷。 青花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
这是一件由海外征集来的回流青花珍品,2010年我在北京的拍卖会上看到它时,立即被它的出众艺术魅力所吸引。 这件精致的青花罐,从造型与纹饰上均是刻意追摹前朝成化时期(1465-1487)的天字罐效果,可见成化官窑瓷器,在仅仅三十多年后的嘉靖朝,就得到了热烈的认同与赞美。从一些已经发表了的嘉靖仿成化器来看,它们均是笔绘特别精细,窑烧品质也相对本朝其他官窑作品要显得更精美。譬如本件应龙纹小罐,釉水...
青花瓷是清代德化窑中数量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它是一种釉下彩绘,含氧化钴的矿石作为颜料,在瓷器的生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施以透明釉,入窑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因釉下的钴料在高温下烧成后呈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由于淘洗不精,色调青中泛黑、泛灰,且略有晕散,但色调浓重,描绘的图案具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水墨画的韵味。德化窑的窑工熟练掌握了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所绘纹饰有云龙纹、缠枝纹、花卉纹等,题材...
这件乾隆青花釉里红喜鹊登梅纹大盘(见图),口径27.7厘米;盘面上画有四只喜鹊和几枝梅花,构图疏朗,喜鹊体形浑圆俊俏,各具姿态;梅干枝条笔直干脆,浓淡相间,梅花勾笔描线用笔勾勒,花心内点染釉里红;梅枝为一笔点染画法,线条恣意纵横。整体绘图给人以清雅素淡之感,表现出民窑瓷器纹样装饰用笔敢于恣肆的特点,而这也是官窑瓷所不具备的。美中不足的是,此盘有两处开裂,由锔钉修补痕迹。 喜鹊登梅是中国传统吉...
8月19日,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在上海举办,第二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排行榜(青花奖)颁奖典礼同期盛大举行。 颁奖现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凭借优异成绩数度登台,几近包揽所有重要奖项,成为获得奖项最多的企业:不仅荣膺2016年度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排行榜“年度规模奖”、“年度创收奖”、“年度创税奖”、“年度产业奖”、“年度结算能力奖”、“年度盈利能力奖”、...
一艘深埋600多年的古沉船2010年在菏泽“浮出”水面。考古专家认定沉船的年代应为元代,这是我省首次发现元代大型古沉船。这艘古沉船保存之好、考古成果之丰,大大出乎专家预料。目前,古沉船的保护工作已进入室内清理和修复阶段。我省及湖北、陕西等地的文物专家,将对沉船进行维修复原。复原后的沉船将完整地在菏泽市博物馆内进行展示。 沉船惊现建筑工地 2010年9月17日,在菏泽市的国贸中心建设工地...
宣德一朝窑业兴盛,上承永乐之品质,于短暂的十年里却铸就中国陶瓷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传奇,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开创之功甚伟,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器类式样之丰富,釉色装饰之广泛,为此前所未经见,隽品迭出,尤为精绝,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备受后世推崇。 中拍国际2011瓷珍雅玩拍卖会中推出的此件“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碗”即为此中之佳例,为斗笠葵口式,造型别致,自见...
明宣宗朱瞻基为史上寥寥可数擅长文艺和献身于仁政的儒家君主,执政十年,“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史称“仁宣之治”。每于万机之暇,宣宗皇帝寄情于各式文玩,以致彼时雕漆、 范金、织绣、制墨、埏埴等诸类宫廷工艺品成就斐然,皆称后世同类之典范。其御瓷一项,承前朝之辉煌,更为精进,其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创新发明极...
嘉庆青花 清朝自嘉庆帝起,国势逐渐走入下坡。康、雍、乾三朝盛世景观已成为历史,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反映在瓷器制作上也是同样,精美绝伦的瓷器日趋减少,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只能沿袭旧制,没有力量进行创新,不但如此,许多品种因此还有所减少。在这样大的背景下,乾隆以后,青花瓷器的烧制质量及数量已大不如从前。 嘉庆朝共25年,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景德镇御窑厂已无...
碗径16厘米,撇口,斜直腰、深腹、浅窄圈足,胎质细白,内外施满釉,釉层莹润,釉色亮青,外壁釉下用青花饰连续莲瓣纹和对称的两条卷草龙纹,碗内底饰团龙纹,青花呈色蓝艳,浓重处为棕褐色结晶斑,纹饰画工流畅生动。应为明代成化时期景德镇民窑烧制,同样的官窑青花瓷器曾见于博物馆和景德镇明代官窑遗址。在北京和南京等地也曾有此类窑器的残片出现,但私人收藏的此类民窑青花完整器很少见,尤其这是一对品相完好、胎白釉莹,...
罐高16.2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14.2厘米。 乍看上去,这幅构图令人费解,盛粥的罐,怎么同书卷相关联,似乎有点牛头不对马嘴。其实,这是现代人的惯性思维作怪,视粥罐为盛粥之物。倘若,把粥罐同“做官”挂钩,那么,“粥罐”与书卷,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簇簇……”彼此就有了必然关系。进而细想,这件绘有蕃莲嵌宝书纹的青花粥罐,其装饰含义真有点了不起,并让人感动。因为,它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