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是一只康熙年的青花瓷盘,盘心绘一女子正在精心刺绣。画意正如明代诗人杨基所写的:“闲情正在停针处,笑嚼残绒唾碧窗”。古代刺绣,多以女子为之,谓之“女红”。绣女不外乎两种类型,一为民女谋生;二为贵族女子消遣。那么此盘上绘的是民女还是官府闺秀? 难道是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之妻赵夫人?相传赵夫人有“三绝”:机绝、针绝、丝绝。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吴王赵夫人,丞相赵达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
这件明永乐青花盘高9.2厘米,口径51.2厘米,足径34.5厘米。盘折沿,菱花口式,通体作16瓣莲花形,盘心宽大平坦,圈足,细砂底,无款识,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青花底釉青白亮丽,厚润透明。盘心主体图案是一只栖于枇杷枝上的绶带鸟,正回首啄食饱满的枇杷果。内壁绘石榴、桃实、荔枝、枇杷等折枝花果,沿面绘大小缠枝莲花,外沿下绘海水江崖纹,外壁绘折枝菊花纹。国内外现存传世的永乐青花瓷,大盘往往以花卉为装饰题...
在友人处见到几块青花瓷片,都是正德年的(图1、图2、图3),都有疑似阿拉伯文字。图4是香港天民楼收藏的一只正德年的青花瓷盒,也饰有阿拉伯文。这些阿拉伯文字是什么意思呢?我去请教紫砂壶收藏大家沙志明先生,他是回族人。他冒雨带我到南京伊斯兰教协会,找到了拓阿訇和杨阿訇。他们都是识别阿拉伯文的专家。不一会就看出来了。图4上五面都饰有文字,但能看清的只有一面,两个字大意是“数量多的容器”。译成汉语就是“百...
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青花盘,口径35厘米,高7.5厘米,足径17厘米,深腹,敞口,口边施酱色釉。盘内满绘人物故事画,画面被一高墙分成两部分。墙内有山石楼阁,奇花异草,祥云缭绕,一弯清溪沿墙基蜿蜒而去。庭院豪华而雅致,一宫妆仕女凭几而坐,风度雍容,却表情淡漠,似有满怀愁绪;仕女对面是一侍女,手指墙外,躬身对仕女说些什么。墙外,一位书生模样的男子手持一叶,对着墙内似在思索。书生的右上方,有“御...
麒麟作为纹饰出现在瓷器之上始于元代,明清时期仍广泛使用。笔者喜爱古代陶瓷器集藏,今自荐家藏的两件清代顺治年间青花麒麟芭蕉图大瓷盘,与读者同好们共同欣赏。 一、顺治青花麒麟芭焦图大盘(图1) 通高7.2厘米,口径34.2厘米,足径16.3厘米。该盘敞口,口沿处施酱色釉,弧形壁,圈足,圈足胎釉结合处显有微微火石红。盘底部青花双线圈内书“玉堂佳器”四字篆书款识。大盘内满绘青花麒麟芭蕉图案。图...
此标本是一件小型瓷瓶残留的瓶胫部分,仅从残胫及其断面就可以看出,此瓶造型敦厚,胎质洁白细腻,二层台圈足成90°折角,是典型康熙朝器物(图1)。 残胫所留天蓝地青花冰梅纹装饰,粗看之下与康熙青花冰梅纹装饰无异,但仔细观察发现在制作工艺上有根本区别。现以康熙青花冰梅纹小罐实物纹饰(图2)同残胫所留天蓝地青花冰梅纹进行比较,提出笔者的看法: 第一、图2小罐的冰梅纹天蓝青花地色,同图1...
哥釉青花又称碎器青花,旧称碎纹素地青花,传世品有明末吉州窑碎器青花、清代仿哥釉青花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许多古瓷著作中都将哥釉青花归为釉下青花的亚种,例如由已故中国著名古瓷研究大师冯先铭先生主编的权威性著作《中国古陶瓷图典》中就认为,哥釉青花“特点是在青花彩绘上罩以纹片釉,釉面碎片纹很像哥窑开片”(见该书第225页)。但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无论是明代或清代的仿哥釉,都同宋代哥釉一样...
器微侈口,直颈,平底,圆腹似球,故名天球瓶。口以海水纹、如意云头为边饰,近足处饰莲瓣纹,瓶身满绘龙穿花纹饰,龙张牙舞爪,双角向后伸展,龙身卷曲,作腾飞游动状,刚劲有力,穿插自如,生动活泼。青花发色鲜艳,笔意流畅自然。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始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天球瓶”原名为“千秋瓶”,象征着“千秋太平”之意。清雍正、乾隆两朝时值盛世,仿古风盛行,乾隆帝又极爱珍瓷雅器...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德化瓷业始于唐,烧成青瓷;兴盛于宋元,以青白瓷为主;明代创烧成功的象牙白瓷,如脂似玉,号称“中国白”,瓷器神仙人物造像,享有“东方艺术明珠”的荣誉。清代,德花窑大量生产青花瓷,将窑业推向全盛。德化青花瓷,以往被笼罩在自身白瓷和景德镇青花的阴影之下,不被藏家重视。1999年中国南海“泰兴”号沉船 道光二年;1822年 ,被英国人迈克·哈...
此枢府釉青花坐狮为元末时期烧制,高27.5厘米。狮子蹲踞于方形底座上,后腿弯曲下蹲,前臂将身体撑起,左爪按球,头自然地向左扭,极具动感,似在嬉戏。眼大睁,嘴大张,舌头伸于嘴外,像欢笑的幼狮,憨态可掬,而全无人们印象中雄师的凶猛和狰狞。狮子的整体造型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处理,呈现出浑圆的体态,将狮子原本凶悍的特性变形为一种憨厚和善良,看上去栩栩如生,十分可爱,再加上头顶、背部、爪部等多处的青花装饰,更增...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沈约所撰写的《宋史·符瑞志》言:“麒麟者,仁兽也,牡者曰麒,牝者曰麟。”古人将它视为仁德祥瑞之兽,认为只有在太平盛世,或者贵人降临之时才会出现。 古代关于麒麟形象出现最多的当为明清两代的绘画、刺绣、雕塑等艺术品。而在瓷绘中,明代民窑青花瓷器则多绘有麒麟望月、麒麟芭蕉等图案。现将笔者所收藏的明代青花瓷器上的麒麟图案介绍如下: 一、永乐青花麒麟纹瓷片,绘麒麟...
此碗高5.1厘米、口径15.4厘米、底径6.6厘米。 此碗为典型而开门的唐代长沙窑产品(图1),釉色大部青黄,有部分不规则黑褐色釉斑。釉表密布细密开片,并有少量自然脱釉。胎质青灰色,底足为饼足,微内凹(图2)。内底和外底各有5个用熟泥块垫烧的支钉痕。碗为折腰碗,大方而实用,为当时的大路货产品。 但此碗的奇妙之处在于,碗内有3个直径约1厘米左右的青花蓝点。这3个青花蓝点,不是工人有意为之...
此杯高:3.7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2.8厘米,胎釉:洁白细腻,胎体轻薄,纯净无瑕,温润如玉。清康熙时期景德镇窑烧造。杯口稍外敞、杯腹下收,底部收敛,圈足。 青花色泽鲜艳,浓淡有致,莹澈明亮,青翠欲滴。杯身绘青花山水、古槐、垂柳、系渔舟,远处孤帆点点,凡行大雁消失在白云间,正是山峦起伏,白水茫茫,意境深邃。所绘技法为中国水墨画中的“分水法”,极富立体感,底施白釉,楷书“慎德堂制”。 ...
明代万历一朝48年,是明代执政时间最长的一朝,此时景德镇制瓷业正处于一个官窑逐渐衰落,民窑在“官搭民烧”制度的刺激下却十分活跃的时期。明代万历的青花瓷早中期的官窑产品还是颇为精良的,胎釉较为细润,使用回青料,色泽浓艳,器型种类繁多,本文介绍的这件青花龙纹花瓣式蟋蟀罐便是一件颇为典型的万历官窑青花瓷。 此器高14.6厘米,口径15.8厘米,底径15.8厘米。器身为直筒式,器身有10瓣凸楞,每两...
青花观音瓶又称“观音尊”,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流行瓶式之一。器物呈撇口,颈部直短,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胫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秀美精巧,线条流畅。康熙朝时景德镇烧制的这种瓶式较多,有时尊和瓶在称呼上不易区分,一般来说以口小腹大者称之为瓶,但并非作日常生活用器,均是装饰陈列用瓷或观赏器。 这件青花山水人物纹观音瓶,器高31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7.9厘米,撇口,直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