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留意青花瓷是在十来年前。在原上海博物馆的底楼见到新制的青花瓷,鲜艳光亮已有了三分欢喜。到了三楼,见到在那儿出售的乾隆六十年后的青花瓷,瓷上的青花已扎入釉中,青花的颜色也显得沉稳、着实起来,便有了上了层楼的感觉。之后又上了几层,见到了博物馆的藏品,清康、雍、乾三代的青花官瓷,乃至明青花官窑瓷,和元青花。对青花瓷的感觉便有了十分的敬仰。那青花从釉的深处幽幽地渗出,色泽和玉一样温文尔雅,有一种写意和凄迷...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景德镇 收藏周刊: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关于青花瓷的历史溯源,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肇始于唐或宋,也有人称起始于元。在您看来,青花瓷的源头在哪个历史时期? 黄静: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的巩县窑就开始使用含有钴的蓝釉彩来装饰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制作还不成熟,量不大,对后代的影响也小。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的宏观,是指我们眼睛看到的整体和各项结构。比如器形、看构图布局、看绘画的流畅娴熟度、看酥润漂亮的秞面、看器内挂秞、看瓷胎接法、看修胎工艺、看印坯留下的人工按压痕迹、看底胎的出土(还有传世和出水)老皮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元青花的微观,是指局部细节和微观痕迹方面。并不只是拿着放大镜看气泡的大小和疏密度。首先在宏观都确认的情况下,利用微观放大镜看秞面的自然氧化痕迹,看自然土沁与水沁。有铁锈斑的也可以...
中国历代王朝创建伊始,帝王都雄心勃勃地为一统天下、国富民强而励精图治,以期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强盛愿景。这种景象也成为衡量国家是否政通人和、国力强大、德被四方、有圣明之君的标准,更成为太平盛世的吉兆!我国历代王朝在国力鼎盛之时期,外夷藩邦前来朝拜的景象络绎不绝,史书记载颇多。如成语“万国来朝”,出于《隋书·音乐志》:“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唐玄宗“...
中国瓷器源远流长,瓷器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器物。世界早先认识中国也是从“丝绸”和“瓷器”开始的。中国瓷器以青、白、黑、蓝、彩等诸色而闻名与世,青瓷是中国的母瓷之称,从商周开始延续发展数千年,尤其青瓷和白瓷发展到唐代成为主流名瓷称霸世界。青花瓷在唐代虽然诞生,并和越窑、邢窑、长沙窑等一道出口东南亚、中东和埃及等国家。但它没有形成主流,一度被历史埋没。五代和宋代名窑辈出,尤其宋代六大窑系纷...
公元13世纪,蒙古族崛起,建立了元帝国,揭开了中西交通史的重要一页。元帝国征服了欧亚许多民族,使其统治范围横跨欧亚两洲,中西交通往来十分频繁,海外贸易发达。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不但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大量销往海外。 到14世纪以后,中国的青花瓷器就通过贸易的渠道输往西亚、东南亚、南非、欧洲等地。这些青花瓷今天能看到的不外乎当时出口而保存至今的传世品,以及古代遗址和墓葬发掘出土...
元代青花瓷器的创烧产生,以及收藏鉴赏普及,是全世界的一个文化课题,更是全球范围内,文博界、收藏界最为关注和热衷的焦点议题之一。 元青花收藏获青睐 元朝自忽必烈立国后至元十五年(1278)便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元贞元年(1295),浮梁县升为浮梁州,在元泰定后“由本路总管监陶”。景德镇是创烧元青花的圣地,无论是饶州路总管监陶还是浮梁瓷局管理,元朝政府对景德镇这个地方的重视是...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分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
青花瓷是一种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再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白色相间效果的釉下彩瓷器。其色调明快典雅,釉面光洁莹润,历久弥新。 据专家考证,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此时河南巩县窑附近地区已有原始青花制作,遗存的青花瓷器及考古发现残片可以佐证。宋代青花瓷虽有生产,但仍属于初级阶段,发展缓慢,传世器物很少。元代青花瓷趋向成熟,尤以江西景德镇生产的最为精致,有一定数量的青...
在瓷器上画螃蟹,以明清青花瓷器上最多,从已知的资料看,明代中期的正德朝民窑青花器上已经有用写实性的螃蟹图形作为盘心主纹饰的(见熊寥《中国历代青花画典·人物、动物画卷》第88页)。到明代后期万历至崇祯朝,民窑青花器上的螃蟹图形更是大量出现,无论瓷器精粗皆有螃蟹入画(图1、图2)。这一现象至清初也延续下来,并且更多地出现在殷富人家才能用得起的高级民窑青花细瓷上(图3、图4)。 在瓷器上画螃蟹纹有...
青花瓷最早在我国唐代烧制成功,历经五代、北宋、南宋,至元代发展成熟,以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为代表,其产品不但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征,而且还有融入西方文化的元素。明清之后,青花瓷又有了新的创新与发展,出现了三大技术发展高潮。青花瓷不但满足中国人的需要,而且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国外陶瓷市场,并促进了国外制瓷业的发展,同时中国文化也借助瓷器的载体,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 本展览内容拟包括技术(原料与工艺)...
“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之“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特展5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展出50余件自唐代至民国时期反映青花瓷技术、文化、艺术特征的代表文物,多角度地诠释青花瓷的发展脉络、艺术鉴赏、文化内涵、制瓷工艺、科学鉴定方法等。展览利用多种科技元素,让观众沉浸式、交互式地参观体验。 展览以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为主题,聚焦青花瓷诞生、成长、繁荣与复兴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尤其是通过对...
雍正青花有多种色调同时并存,有的发色浅淡而深沉,略有晕散有的发色灰暗,但呈色稳定,色泽深浅不一;有的发色青翠,色调鲜艳而稳定;有的发色晕散,仿明宣德青花色调。胎体坚致、洁白、细腻,釉面呈青色,表面呈现橘皮纹。雍正官窑青花有书“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即后代仿前代官窑年号的;其余都书“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少数书三行六字篆书青花款。近现代仿雍正青花瓷器品种很多,常见的器型有双耳...
青花釉里红始于元代,以钴为着色剂的青花和以铜为发色剂的釉里红两种工艺结合烧制而成,其工艺和窑火不易掌握。在明代很少有青花釉里红的成功之作。康熙青花釉里红主要是官窑产品。其器型主要有盘、碗、瓶、笔筒、高足碗、摇铃尊等。民窑青花釉里红的烧制工艺也日趋成熟。康熙青花釉里红近年在古玩市场常有出现,仿品青花浅淡、釉里红的色泽发灰黑,呈色不稳定,与康熙青花釉里红相比,色差很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