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窑青花盘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德化瓷业始于唐,烧成青瓷;兴盛于宋元,以青白瓷为主;明代创烧成功的象牙白瓷,如脂似玉,号称“中国白”,瓷器神仙人物造像,享有“东方艺术明珠”的荣誉。清代,德花窑大量生产青花瓷,将窑业推向全盛。德化青花瓷,以往被笼罩在自身白瓷和景德镇青花的阴影之下,不被藏家重视。1999年中国南海“泰兴”号沉船 道光二年;1822年 ,被英国人迈克·哈彻打捞出水,35万多件瓷器,德化青花居多,于2001年在法国公开拍卖,创下成交额2240万马克的空前记录,引起海内外轰动效应。德化青花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从此令世人刮目相看。
德化青花瓷,约产生于明代中叶,至清代工艺技术臻于成熟。根据目前为止国内外博物馆与民间传世品,沉船与墓葬等出土文物纪年器分析及与方志文献相映证,并与景德镇窑青花瓷相比较论证,德化青花的繁荣生产,应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又以乾隆朝处于黄金时段,嘉庆时高潮有所延续,其后呈下坡之势,清末民国时期走入低谷。
德化青花瓷产品,除了供应国内邻近地区需求以外,海外市场是其主要导向,其流播范围,以东南亚为最,远至非洲、欧美等地都有发现。据民国《德化县志》卷十六·艺文志记载:清嘉庆三年(1798年)县邑解元郑兼才《窑工》诗咏:“骈肩集市门,堆积群峰起,一朝海舶来,顺流价倍徙,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足见当时德化瓷业的生产与外销盛况。德化县接近沿海港口对外贸易发达地区,在海外商贸信息的支配下,产品种类以日用生活器皿为主,陈供艺术品次之。盘碗是习见的器皿,代表了德化青花的生产潮流,是其工业技术特征的标准典型器。笔者从一位民间收藏家处发现大量德化青花盘,特选取一些精品器物进行描述和赏析,相信对德化窑青花瓷的鉴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青花锦地开光花卉纹盘(图1)口径32厘米,高4.8厘米。宽板沿、弧壁、平底,矮圈足,足墙内斜,足端较尖。胎骨洁白糯米质,放大镜下看较晶莹,釉面较肥厚,釉色白中闪青,青花花色淡雅泛灰,内底中央采用双勾平涂画法绘折枝花卉和一朵小菊花,周围连续十段弧形纹,内饰鱼鳞锦,“卐”字形纹,口沿内壁二十开光,每开光分别饰折枝花卉与鱼鳞锦,万字及杂宝图案,互相对称列置。此盘形制风格承袭景德镇窑青花明万历以来青花锦地开光形制风格,在外销瓷中被称为“克拉克瓷”,日本学者称为“芙蓉手”,构图上已比较图案化,盘中央主题花卉与边框花卉较为相似。此类盘装饰方法渊源于江西景德镇窑,为顺治到康熙风格。
2、青花山水盘(图2)口径27厘米,高4.5厘米,敞口,浅弧腹,圈足。瓷胎淘炼精致,洁白细腻,胎釉结合紧密,白釉泛青,釉面比较肥厚莹润,青花发色蓝中泛黑,采用勾勒涂染绘法,辅以局部皴擦,呈色富于层次鲜明的变化,山水的阴阳向背进行明暗处理,形制风格承袭景德镇窑康熙时期流行的西洋画风格,以浓浓的笔触和留白的手法烘托出岩石的阴阳向背,远山黛色,天空日照,二行飞雁,用细平行线表示岩石下水面,呈现于世人眼前的是山乡一隅,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拙宁静之美。所见有外底光滑砂底,是清代早期特征。传世品中见有雍正12年(1734年)和乾隆辛巳年(1761年)同类图案的山水,可知其流行的年代当在18世纪上半叶。
3、青花“晨兴半炷香”纹盘(图3)口径28厘米,高4.5厘米,敞口,浅弧腹,圈足。白胎青白釉,泛灰。图案采用双勾平涂画法,以简练的线条勾勒出轮廓,然后在衣服、桌面、栏杆、树干上进行平涂。蓝白相间,布局疏密有致,运笔圆熟流畅。青花花色蓝中泛黑,有崩裂痕迹,俗称“蚯蚓走泥纹”。“书生攻读”的画面是德化窑青花瓷中非常流行的题材,书生在老树下,面对缭绕的香烟案几,席地而坐,晨起苦读,配以“平生志气比天高”、“闲来无事不从容”的题句,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充分表现了德化艺人高超的装饰艺术。此类图案传世品中见有乾隆纪年款,在1999年于中国南海打捞出水的“泰兴”号沉船上也有发现。其在德化窑兴盛时期当在乾隆、嘉庆时期学术昌盛的时代,且质量较好,其后画风趋于简单,发色偏灰,质量下降。
4、青花携琴访友纹盘(图4)口径20厘米,高4.5厘米,敞口,浅弧腹,圈足。白胎细腻,白釉泛青,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比较肥厚莹润。采用接近工笔的手法,画面上一个书生和一个书僮携琴行走于野外一棵老树下,少年书生回头招呼书僮,整个画面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树叶用淡墨晕染,树下路面涂染浅淡色彩。此盘画风有雍正遗风,传世品中,类似图案见于乾隆壬辰年(1772年),其年代当在清乾隆时期。
5、德化青花花卉纹盘(图5)口径17厘米,高4.5厘米,敞口,浅弧腹,圈足。内有青花缠枝纹,外有青花草边纹饰,足内有“月记”款,釉面洁白,胎白,质坚。在德化窑青花瓷中以花卉纹饰为图案的占多数,计有菊花、牡丹、荷花、兰花、玫瑰、石榴等等,纹样极为丰富。多以组合纹饰出现,尤以缠枝花卉的组合纹饰更甚,如缠枝配以荷莲、牡丹、菊花等纹饰而构成的缠枝花卉,显得富有生机;也有些缠枝作为边框装饰,衬以人物、动物等等,使装饰图案显得更丰富多姿;尤其是常青藤缠枝勾连纹饰,上下左右、循环往复,给人以秀雅和谐的美感,寓意深,具体装饰纹样,则据其器型圆形的特点,于盘心施绘团形花卉,如团菊、团荷、团牡丹等纹饰,多在器壁绘以纵横往复的勾连缠枝纹饰,以团菊,或团牡丹等花卉充于盘碟的中心,或绘于器物腹部,构成圆的中心画面,以增强圆器的美感;有些折枝花果等图案,则在盘面周围加绘几道弦纹,令人感到画面圆满集中,完美和谐。此类图案的器物在1999年于中国南海打捞出水的“泰兴”号沉船和1993年于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打捞出水的“戴安娜”号沉船上都有发现,其流行时代当在清嘉庆至道光时期。
6、青花山水渔乐纹盘(图6)口径27厘米,高4.5厘米,撇口,浅腹,圈足。釉白,微带青,胎洁白,温润质坚。底有“义珍”款。青花发色蓝中泛灰,局部有崩裂纹。采用双勾平涂画法,画面上一棵老树高大苍劲,一老者临川垂钓,神情十分轻松,悠闲而惬意。此盘图案沿袭了清康熙时期“渭川垂钓图”,流行年代当在清乾隆时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