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此扁壶为长方造型,高23.7厘米;方肩对称,或取材金属器型,非拉坯可得,仅能由模造拼合而来;双龙戏珠纹张扬,耀显皇威,虽非罕见,著录未见同款扁壶;在香港苏富比2016秋拍中以308万港元成交。
洪武二年,明朝即在景德镇设御窑厂,专烧宫廷用瓷。嘉靖时期,由于派烧任务大,御窑厂的窑位不够,所以,一部分瓷器在御窑厂内成型,然后搭放在民窑内烧成,称为“官搭民烧”。这时候官窑的“官”味还是挺浓的,因为仅仅是借用民窑的窑位,作品仍保持了原汁原味。到万历时期,因“钦限”瓷器的数量大增,御窑厂来不及完成,又巧借“官搭民烧”之名,把部分的瓷器强行摊派给民窑完成,若民窑交不够数量,就得出高价向御窑厂购买器物...
罐高10.8厘米,口径4.3厘米,足径6.1厘米;釉底,圈足。白釉泛黄,青花发黑。制作规整,器外不见横拼痕,器内横接缝微露。 关于元明罐上的横拼痕,目前仿制品总体上还是没能模仿到位。有些仿品,其他方面已摹仿得八九不离十,就是内壁上的横向拼接痕,让人一眼就识破了真相,不是接胎缝不自然、生硬,就是露过头,显得做作。其实,古人从未有意要露出接胎缝,更无意把拼接痕留待后人当作断代标记,而是在器物入窑...
此壶高28.9厘米;融合明代梅瓶纹饰于扁壶器型,肩部如意云头纹与底足莲瓣纹之间,绘六组折枝花果纹,古雅犹见新颖;腹上段饰三组折枝花丼纹搭配下腹三组折枝瑞果纹,雅致悦目且寓意吉祥。该器在香港苏富比2016秋拍中,以1808万港元成交。
罐高6.3厘米,口径5.6 厘米,底径5.3厘米;口平切、不施釉,平底涩胎。器身施白釉,釉色白中微泛青绿。器内为荡釉,器腹衔接痕内含而外不露。纹饰较细腻,花朵呈扁菊形,腹下的倒垂莲瓣纹呈独立分开排列式,具元代和明初时的纹饰特征。青花略显晕散,色泽青蓝透彻。 元代的瓷胎,由于采用景德镇市郊麻仓地所发现的一种结合性能及耐火度均较高的黏土(即麻仓土),提高了瓷坯的烧成温度。但麻仓土内往往含有较多杂...
青花五彩,是指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青花五彩瓷器创始于明代宣德时期,从传世品看,西藏萨迦寺收藏有一件明宣德御窑青花五彩碗,当为青花五彩瓷最早的实物。此后,历经成化、嘉靖、万历时期,青花五彩瓷得到进一步发展,至清代康熙年间则达到了鼎盛。 青花五彩瓷的烧造工艺是较为复杂的,首先要在瓷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出一定的纹样,罩上透明釉后入窑,经1300℃的高温烧造,再在釉...
壶圆口,口边微外侈,长颈自上而下渐阔,扁圆式腹,椭圆形浅圈足。通体青花为饰,壶口及颈部绘卷草纹和缠枝莲纹各一周。腹部为青花留白海水龙纹,一条矫健威猛的白龙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中遨游,白龙回首曲体,须发飘扬,四肢伸张,呼之欲出。青白相间的波涛上下翻滚,汹涌澎湃,又见点点黑斑,大有铺天盖地、水珠激溅、迎面而来之感。尤其是以青花点白龙双睛,愈显神采。 宣德时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此壶的装饰...
清雍正青花苜蓿纹盘 清雍正青花苜蓿纹盘(直径15.6cm),敞口浅盘,盘形周正。盘心及外壁以双青花线勾勒苜蓿花纹,线内留白不填色,即所谓的铁线描技法,枝蔓翻卷,绰约生姿。白釉温润,胎体细腻,青花发色妍丽雅致,底落“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铁线描”是中国画中所称的“高古十八描”笔法之一,其特征为双勾线条相对较粗,而且不需要在双勾线内填彩。“铁线描青花”是青花瓷中的一个小品种,始于明代,...
考古人员日前在我国隋唐时期重要窑址——河南巩义窑址保护控制地带内,新出土数以万计的唐代瓷片和大量基本完整或可复原瓷器,为巩义窑址瓷器生产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实物资料,并对进一步探寻瓷窑和作坊遗迹分布提供了线索。 巩义窑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部,由分布在白河两岸的一系列窑址组成,是我国隋唐时期一处重要的烧制白瓷和唐三彩的古窑址,也是青花瓷的发源地,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
有一句俗语:大器难成。即缘自“釉里红”器皿的加工。古人喜好之朱红,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红很不同,色泽清雅而略偏橘红色,若是用了大红,就俗了。 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也许是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
明万历青花团花罐 罐高7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6.7厘米;罐呈肥矮型,造型浑厚,纹样新颖典雅。肩部青花锦地四开光内分别铭“福”、“寿”、“康”、“宁”。有关其用途,另有“文房”一说,盖因形制与装饰非常适宜作水盂。 锦地纹,在元青花上曾广泛应用,如罐、盘、炉、出戟花觚、葫芦瓶等。明代早期和中期,以锦地纹为装饰的主要有炉与碗。罐之类上的锦地纹,则十分少见。宣德时,锦地纹往往用以作碗口的...
罐高13.2厘米,口径6.3厘米,足径7.8厘米;嘉万锦地纹的主要变化:锦地图案大多由长、短线或纵横交错的几何线条构成,纹样按器物需要作有机组合,可以规则的,亦可以是不规则的;同一画面上的锦地纹,不再重复单一的图形,大多由两组或两组以上不同类型的锦地花纹组成;锦地纹间多数设有开光,内中图案(包括文字)所具有的内涵,往往反映了主题思想,有的则是主题图案的升华与延续,使锦地纹演绎成与主题纹同等重要的图...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只民国时期兰草纹青花盘(见图),高4.5厘米,口径26.1厘米,底径16厘米;盘面绘有兰草纹,周围用短线纹做装饰,口沿略有残缺。 从瓷盘形制上看比较普通,但一些巧思使它变得与众不同起来。这只青花盘的底部有一条栩栩如生的浅浮雕鱼纹,鱼眼、鱼鳍、鱼鳞都刻画得细致入微,甚至还阴刻有一条鱼须,整个器物的底部施有一层不均匀的褐釉。中国古代的瓷器,底款多为字款,比如纪年款、堂名款...
“听说最近桐庐博物馆有个“青花瓷”展览,里面的作品可漂亮啦,都是清朝的外销青花瓷,我们快去看看吧!” 10月16号,结合“青花瓷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手绘青花”在博物馆大厅展开。18位小朋友乖巧地围着桌子坐成一圈,等着工作人员开始活动。 “小朋友们知道这么漂亮的青花瓷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用颜料在瓶子上面画出来的!”最先举手的那位小朋友说道。 “嗯,对的,这是制作过程中的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