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战国 中期(前375 - 前276年) 1951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二号墓出土 长7.6厘米、宽3.4厘米、厚0.4厘米 器呈白色,上有黑色沁斑,尾端稍有残缺。体扁平,两面透雕成凤鸟形状,身成“S”形。俯首,张口,尖喙较长,并向内勾卷。圆圈形目,头顶有冠,身体较长,胸前部伸出一爪,较锋利,呈抓握状。背部雕有翅羽纹,分成两叉,一长一短,均向上呈卷曲状。尾部下垂。器身阴刻云纹、曲线纹等...
战国 早期(前475 - 前376年) 1955年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1316号墓出土 大玛瑙环直径5.5厘米、小玛瑙环直径3厘米、玉环直径3.6厘米、夔龙长7.1厘米 组玉佩是由一大一小玛瑙环、一件玉环、一件玉夔龙和六颗绿松石、两颗水晶珠组成串饰。出土时,组玉佩位于墓主的胸部,次序依图所示。最上面一件是白玛瑙环,器表洁白光润,截面呈六棱形。佩中间分为两竖行,左边由上到下依次为绿松...
春秋 (前770 - 前476年) 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出土 直径3.7厘米、孔径1.2厘米、厚0.4厘米
西周 晚期(约前8世纪) 1956-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1820号墓出土 全长54厘米,玉管形饰长2——2.7厘米,红玛瑙珠径0.5——0.8厘米 这组颈串饰是由577颗红玛瑙珠和21件玉管形饰组成。全长54厘米,从上到下分为十二层,像扇面排开,最上面两层为4件玉管形饰,中间五层为玛瑙珠组成,最下面五层分为五组,两两排在一起,由玛瑙珠与玉管形饰相隔。玉管形饰呈青...
商 武丁时期 (前1300 - 前1046年)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 高3.1厘米、长14厘米、宽1.9厘米 玉质为深绿色,上有黄色沁,立体圆雕呈虎形,作伏卧状。方形头,头顶双角后伏,“臣”字形眼,张口露齿,背呈弧形,中部下凹,臀部隆起,四肢前屈,尾长下垂,尾尖上卷。器身饰卷云纹,尾饰竹节纹。 玉琥在殷墟妇好墓中共出土8件,其中圆雕4件,片雕4件。《说文》:“琥...
商 武丁时期 (前1300 - 1046年)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 长10.2厘米、宽4.8厘米、厚2.1厘米 玉为深绿色,长方扁圆体,斧上端有榫,榫呈长方形,较体为薄,正中有一圆孔。刃部呈弧形,较锋利,由两面磨成。斧身两面均雕兽面纹:细眉,臣字大眼,如意形鼻,脸部还刻纹饰,额部饰雷纹,头部有双角,下部两边各阴刻一弯弧形线。无使用痕迹。 纹饰精细,制作精美,应为...
西周 (约前11世纪) 1959年河南省洛阳市东郊墓出土 高7.3厘米、宽2.5厘米、厚1.3厘米
宋 (960 - 1279年) 冠高7.4厘米、长10.6厘米、宽7.4厘米 青玉,冠四面各雕双层重叠莲花瓣,冠顶部为椭圆形,向上拱起。一侧正中有一椭圆形孔,冠四面凸起,冠口部为椭圆形。冠里壁掏空,冠壁薄。冠两侧底部中央各穿透一圆孔,可供插簪固发。 冠造型别致优美,构思奇巧,玉质温润,磨制光滑,雕琢精巧,技艺高超,掏膛技术达到很高水平,里壁也很光滑平整,边部有的仅0.1厘米,非常...
清 (1644 - 1911年) 高8厘米、长18.6厘米、宽12厘米 白玉,略有皮色。器形为葫芦状,双椭圆形口,里面掏空,里壁光素无纹,葫芦形外壁雕有蒂纹,四周及底部用透雕、高浮雕等雕刻葫芦枝叶及藤萝纹和蝙蝠纹。玉为新疆和田玉,玉质白润细腻,光洁莹润,抛光精良。反映出清代玉雕的掏膛技术以及精湛的雕刻工艺。 水盛为文房用具之一。又称洗,是贮水、洗笔之器。巧做成葫芦形,模仿自然界中...
西周 (前1046 - 前771年) 长10厘米、宽1.9厘米、厚0.5厘米 璜是一种圆弧形玉器,目前所知最早的璜出土于浙江余姚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除用作日常佩饰外,璜具有重要的礼仪功用。《周礼》就将玉璜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称为“礼天地四方”的礼器。春秋战国时期,玉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礼记•玉藻》云:“君子于玉比德焉。”王公贵族皆以佩玉为时尚。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
西周 中期(约前10世纪) 1954年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 高7.2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 玉为绿色,器呈梯形。上宽下窄,两面雕刻纹饰,双线刻凤鸟纹,凤鸟呈站立状,头顶有高冠,尖勾喙,圆圈眼,器身饰勾云纹及翅羽纹,下面饰龙纹,下部有榫,可做插嵌之用。此凤鸟纹饰,雕刻华美,是周代凤鸟纹中的精细之作。 此器用勾彻法雕刻,即细阴线加“一面坡”的雕刻技法,纹饰雕刻精美,...
西周 周穆王时期 1954年陕西长安普渡村长思墓出土 高7.2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 器玉质呈青色,间有黑色沁斑。整器为梯形,上刻一凤鸟。凤鸟昂首挺胸,作站立状,圆眼、钩喙,长尾随器势而向上卷曲、垂落,恰到自然。足踏云纹,补白适中。整器线条疏密得当,显示了制作者的匠心独具。图纹刻划流畅,线条刚劲有力。在雕琢中,“勾”、“彻”并用,即采用细阴线与斜坡式粗阴线相结合的技法以...
商 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11.1厘米,宽4.4厘米 玉质多呈黄褐色,间少许淡绿。整器造型为一凤负一龙,构思别致。凤圆眼、尖喙,冠部为瓶形双角,短尾,身饰羽翎纹,一足,下踏云纹。龙“臣”字状目,瓶形角,身尾向上勾卷,饰菱形纹、鳞纹。 商代的玉石器雕刻继承了二里头文化的双线阴勾,而且用以表现龙、兽、禽、鱼类的装饰花纹各不相同。如龙、兽、禽的眼部造型...
元 高25.8厘米、口径7.2厘米、足径7.4厘米
近日国玄艺术网张先生“九龙碧玉聚宝盆”来自江苏省南京市收藏家张先生(张氏古宝阁),店铺内展示精品。 “九龙聚宝盆”取料完整碧玉,成色均匀,肉内有墨点。画面构图独具匠心,富有想象力。盆中央以第三轮龙邮票为原型琢一蟠龙,张牙舞爪,神动形移,动感十足,似欲破壁而出,四周环绕一周铜钱,寓意招财进宝。盆壁琢几条小龙,弓身弩背,张驰有度,盘卷回旋,腾飞于云浪之中,既是单独鲜活的个体,又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