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古代艺术品的收藏热已席卷全国。玉器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之一,也是人们收藏的热点。还有更多人跃跃欲试,准备投资玉器收藏。笔者试对目前社会各界的古代玉器收藏现象作一简要分析,以期引起同行兴趣。 首先,要投资玉器收藏,自然要认识到它的优势。与其他艺术品相比较,玉器具有以下优势:1.文化内涵丰富。玉器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尤其是古玉,...
玉圭 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玉笏 上朝时所执的玉制手板。即“珽”。《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注:“球,美玉也。” ...
夏 二里头文化 礼器 1974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 长11.3厘米、刃宽7厘米 器呈长方形,弧刃,顶端有一圆穿,两侧装饰齿牙。 在中国上古时期,钺作为一种礼仪用器,用以象征军事统帅权。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又如《史记·周本纪》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钺作为军事统帅权的象征,在出土材...
商 商后期 商王武丁时期 礼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长27.8厘米,援长15.8厘米,穿径0.5厘米 玉援呈青黄色,长条状,通体抛光。前锋尖锐,有上、下刃与中脊,援末端嵌入青铜体之中,近末端处有一圆穿。与玉援相接青铜体前段为长方形,上以绿松石嵌作饕餮纹。有上、下阑,阑后有柲槽,槽内残存朽木痕迹。青铜内后段作鸟形,歧冠,“臣”字状目,钩喙,卷尾,通体嵌绿松...
商 礼器 1974年湖北省黄陂县盘龙城出土 约长62厘米、援长48.8厘米、胡长10.1厘米 此戈玉色驳杂,器型巨大。戈援狭长,有中脊与上、下刃,前锋作三角形,上、下阑略凸,内部为长方形,前端近阑处有一圆穿。出土此器的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武汉黄陂区滠口镇叶店村境内,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面积约75400平方米。城内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城外掘有壕沟,附近分布同时期墓地。这...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良渚文化 1958年征集 高49.7厘米 这件玉琮由墨玉制成,内圆外方,上大下小,中有穿孔,共19节,是目前国内所见最高的玉琮。玉琮四边的兽面纹已经高度符号化,近顶端阴刻有日月纹图案,器身局部残留有制作时的切割痕迹。 玉琮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最重要的一种礼器。典型的玉琮往往在四角雕刻兽面纹,在四边正中刻神人兽面纹。规整的造型、细腻的雕琢与威严的神像,...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 长19.1厘米,刃宽10.3厘米 此玉铲呈梯形。方柄直刃,刃略宽于柄,柄部正中有一个对钻的圆孔。铲身通体细致抛光,刃口双面磨制。玉铲器身扁薄,形制规整,表面经过抛光,十分光滑。穿孔整齐,可能是用木棒、竹管加沙蘸水钻成。这种精美的玉铲不可能真正作为生产工具来使用,可能是为了代表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甚至还有宗教上的...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良渚文化 1988年浙江余杭长命出土 直径20.5厘米,厚0.9厘米 这件玉璧造型圆整,纹理斑斓,中心穿孔较小,器身残留切割痕迹。 玉璧是良渚文化礼器中的代表性玉器。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璧可分为两类:一类玉质细密,色彩纯净,制作工整,通体抛光,工艺十分考究,随葬时置于墓主人胸部,应该属于礼玉之列。另一类玉质稍逊,多数纹彩斑斓,制作粗糙,璧形不圆整,甚至有...
清 (1644 - 1911年) 陈设品 高6.7厘米、最长23.5厘米、最宽15.6厘米 清代的玉雕工艺非常出色。清代宫廷设造办处,下设玉作,专门招揽全国名匠从事皇家玉器的雕琢。民间碾玉作坊,以北京、扬州、苏州、大理为著。当时玉雕的原料有白、青、碧、黄、翠玉等,常见器物有瓶、壶、碗、洗、花插等,还有各种动物及巨型山子等。这件青玉双联洗,是由两个四角洗的各一角相联为一整体,其余六...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佩饰物 1974——1975年山东省胶县三里河出土 长3.3——9.5厘米 此组锥形玉饰造型大体接近,尖部均呈较钝的锥状,尾部磨成细铤状的短榫,榫端多带小孔。 锥形玉饰可能由早期锥形骨器演化而来。在大汶口文化早期墓葬中普遍存在锥形骨器成束随葬的现象,最多的一片墓地内有200余件。在晚于大汶口文化的长江流域良渚文化里则发现了大量的锥形...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良渚文化 佩饰物 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瑶山9号墓出土 长3.3-12厘米 新石器时代晚期,贫富分化日益扩大,富有的人习惯用各种玉饰装扮自己。瑶山7号墓出土的这组锥形玉饰即是当时的装饰品。锥形玉饰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常见的人体装饰品,原始人或把它垂挂在头发上,或把它戴在颈项上,或把它佩在腰间。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良渚文化 礼器 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瑶山8号墓出土 长16.3厘米、宽13厘米 使用玉钺时,利用钺身的穿孔捆绑木柄。发掘时发现已朽的木柄痕迹,柄长80厘米,柄上端装有玉钺冠饰,柄下端装有玉钺端饰。玉钺身、木钺柄、玉钺冠饰和端饰组成了完整的玉钺形态。另外,在本钺柄的一侧还发现两个小玉琮,当为玉钺的挂饰。据文献记载:周武王伐商纣王时,周武王手持一把大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