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元 (1271-1368年) 通高4.8厘米、长4.2厘米、宽4.2厘米 青白玉,上有皮色。押面为正方形,上有白文图押。玉押纽镂雕成龙形,玉龙呈蹲卧状,低首弓身,下颔与前肢相连,双眉粗并凸出眼眶,眼珠凸起,阔鼻,口微张,头顶有独角,角后飘浮一络长发,呈飘伏状,与上扬长尾相连。尾分三叉,另两叉分向两旁勾卷。四肢圆浑粗壮,关节处有卷云状腿毛纹,胫部刻短阴线纹,掌厚,三爪。玉质纯净,无一丝杂...
汉 (前206-8年) 高1.6厘米、边长2.2厘米、边宽2.2厘米,重20克 白玉,有黑褐色沁。正方形,覆斗形纽,最上端两侧有一对横向穿孔,可系绳。印面也为正方形,其上阴刻篆书“淮阳王玺”四字。文字篆刻精美,字体端正流畅,线条刻划有力,文字排列整齐工丽,是汉官印中之精品,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书法史上亦有较高的地位,是研究汉代印文篆刻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印为汉官印。历史上汉...
秦 (前221 - 前206年)
战国 (前475 - 前221年) 高2.1厘米、边长2.5厘米、边宽2.5厘米,重20克 玉为白色,上有墨色沁。覆斗形纽,最上面两侧有一横向对穿孔,可系绳。印两侧及纽上通体刻勾云纹及树叶纹等。印面为正方形,其上方形框内,白文篆书“君之信玺”四字。 此印为楚国官印。战国时期,君指各国封君,封君多由王赐爵,反映出封建社会初期王权的加强。信玺是发布文书命令,打印封泥而起凭信作用。从此...
明 通高17.5厘米、口径13.3厘米、底径9.4厘米 青玉质,局部有褐色沁纹。侈口,束颈,鼓腹下垂,矮圈足,附盖。双兽吞耳,颈部阴琢夔龙纹,两侧各凸雕一兽面纹和两组戟形,腹部琢回纹地隐起兽面纹和卷云纹。 明代崇古尚古之风盛行,仿古玉器的造型和图案装饰多以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为蓝本,结合玉料自身的特点,精心琢制而成,如玉觚、玉爵、玉卣、玉壶、玉尊、玉鼎等。此件簋式炉原为清宫旧藏,为...
明 (1368-1644年) 高7厘米、口径8.6厘米、足径4厘米、厚0.4厘米 白玉。杯为直口,弧腹,凤耳,圈足。内壁光素无纹,外口沿饰回纹一周,外壁两侧各透雕一凤为耳,凤口衔杯沿,展双翅与杯壁相连。双凤尾贴附于杯身,形成器物上的图案花纹。凤头顶有冠,头上有披羽,发向后飘浮。细长形眼,尖喙,张口,口衔杯沿,凤颈较短。凤身饰叶形羽毛纹,翅膀饰小叶形羽毛纹,五翅,翅尾很尖。凤纹尾部似数条...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 1957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通长50.5厘米 组玉佩由金钩、五排玉饰与236颗玉珠纵向串联而成。最上一排为玉珩形饰。体扁薄,其上绘描金云龙纹。上有两孔与金钩相系,下有五孔,与五列玉珠相串联。第二排三件玉饰,中间一列为瑀形饰,上饰描金朵云纹,其上、下、左、右各钻一小孔,与玉珠相连,最外两侧各系一琚形饰,绘卷云纹,上钻三小孔,与上、下及左...
明 高36.5厘米、口径13.4×10厘米、底径11.5×8厘米 青白玉质,局部有黄褐色沁纹。体呈八棱扁形,附盖,壶口为子母口,束颈,斜肩,长腹,撇足。兽首吞流,流与颈间镂雕一螭龙相连,流底与壶胫部攀附一镂雕螭龙,壶柄顶部与壶口之间镂雕一螭龙纹。壶盖琢“寿”字纹及莲花纹,盖顶纽部琢透雕龙纹,龙纽下部与壶胫之间连一条由39个椭圆形小环组成的长链。壶口沿绘一周回纹,颈部绘莲花纹,腹部绘莲花...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 通高40厘米、鼓长51.8厘米、鼓博34.2厘米、股长36.5厘米、股博21厘米 玉为碧绿色,曲尺形。正面两边及四周为描金二龙戏珠纹和云纹,中部有篆刻填金文:“子舆有言,金声玉振。一虡无双,九成递进。准今酌古,既制镈钟。磬不可阙,条理始终。和阗我疆,玉山是矗。依度采取,以命磬叔。审音协律,咸备中和。泗滨同拊,其质则过。图经所传,浮岳泾水。谁诚见之,鸣...
清 (1636-1911年) 通高28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7.5厘米 白玉质,器呈长扁圆形。子母口,短颈,溜肩,长扁腹,腹部下敛,平底,附盖,盖顶为圆形钮。瓶体光素无纹饰,瓶身一侧镂雕一颗粗干梅树,老干新发的枝干、枝叶及梅花环抱缠绕于瓶体。 此器原为清宫旧藏,玉质纯净,白泽光亮,造型大方而纹饰奇巧,独出心裁,做工精致,采用镂雕、浮雕等雕琢技法,是一件精美的清宫陈设器。此器以...
明 嘉靖年间(1522 - 1566年) 1958年江西省南城县长塘街洪门水库益庄王朱厚烨墓出土 铊尾:长13厘米、宽4.4厘米,长方形带板:长6——9.8厘米、宽4.1——4.4厘米,小长条形带板:长4.3厘米、宽1.7厘米,桃形带板:长4厘米、宽4厘米 白玉,带板一套共计20块。长方形铊尾2块,长方形带板8块,小长条形带板4块,桃形带板6块。均为双层透雕。长方形铊尾、长方形带...
元 (1271 - 1368年) 1955年安徽省安庆市棋盘山范文虎墓出土 通长84厘米,玉銙:长7厘米、宽6.9厘米、厚0.8厘米,铊尾:长14.5厘米、宽7厘米、厚0.8厘米 白玉,由八块方形玉銙、一块长方形铊尾和带扣组成。玉銙为方形,四周近边缘处雕刻方形阴线纹。长方形铊尾一侧为直角,另一侧为半圆形。带扣呈椭圆形。玉銙背部四角处各有一对穿孔,铊尾背部近直角处上下及中部有四对穿...
宋 金 (1115 - 1234年) 1973年黑龙江省绥滨县中兴金墓出土 全长37.7厘米、银盒径8.4厘米、长方形金饰长5.9厘米
宋 金 (1115 - 1234年) 高9.5厘米、底径2.4厘米 青玉,上端与下端为墨色。刀柄上端雕刻两个穿戴、长相相似的男童。站立状,头戴平顶出沿帽,圆形脸,眯眼微笑,两人左右各饰一耳。身穿圆领窄袖袍服,腰束绅带,双手插于袖中,身上刻阴线纹。人物下部为椭圆柱形,最下部有榫。此器为巧雕,人面部及袍服为青玉,头上的帽子和刀柄为墨色,巧妙利用玉的不同颜色来雕刻。 《金史•舆服志》中...
唐 (618 - 907年) 高5厘米、长7.8厘米、宽3.2厘米 白玉,狮呈蹲卧状。昂首,头部较大且圆,双耳,双角向后勾卷。双眉向上卷,双圆眼凸出,阔鼻,张口露齿,胡须向下,与胸相连。短颈,挺胸,身体两侧有飞翼状纹饰。臀部肥硕,尾向上卷,上刻细阴线纹。四肢曲卧于腹下,前后肢有细阴刻线纹表示茸茸细毛。 狮子原产于非洲、南美洲和印度等地。到东汉章帝时,狮子作为贡品传入我国。《后汉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