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 通高13.5、口径2.9、底长7.1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捐 捐赠 瓶扁圆,直口,平沿,长颈,颈有双耳,瓶身上侧浮雕一蝙蝠。其下一蟾蜍吐气上升,另侧下部浮雕一童手持葵枝直立,椭圆形,圆足。器形规整,玉质纯净,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张燕燕)
明 高4.5、口径1O.8、底径6厘米 1953年叶叔重先生捐 捐赠 青玉,局部有黑褐色沁斑。器呈撇口,斜腹,圈足。内壁光素无纹,外口沿两侧各饰一兽头为耳,腹部凸雕对称夔龙纹及云纹。此器造型别致,纹饰精美,既为实用器,又为精美的陈设品,代表了明代玉杯的制作水平。 (张润平)
明 通高12.5厘米 1956年周庆歧先生捐 捐赠 玉色黄,质温润,局部有浸痕,器形仿商周时代青铜觥。体扁圆,口沿向上斜出,与凸起的盖共同组成兽首,盖顶有龙形纽,粗颈,折肩,扁腹,高圈足,肩颈部有曲折长鋬。觥腹部用高浮雕和透雕法饰三只螭虎,螭纹生动,轻盈灵活,细腰长尾,正四处张望,上下攀爬,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仿古玉雕。(张燕)
战国 径14厘米 1955年叶叔重先生捐 捐赠 局部有沁斑,环身阴刻勾连云纹,一面并有当时开料的痕迹。环在古代可能是一种佩带的饰物。 (乔万宁)
战国 径5.5、厚0.2厘米 1981年章立凡先生捐 捐赠 玉质苍润,有褐色沁斑,内心扁圆,正面外缘饰阴线弦纹一圈,中间有五瓣花纹。弦纹与花瓣纹之间满饰勾连云纹。背面呈弧凸,中有一孔以纳剑柄。周饰云纹,云纹间夹有斜方格纹。由此说明剑首自春秋晚期出现至南北朝一直沿用,其中战国至西汉尤为盛行。以后逐渐减少。玉剑首为玉具剑的一部分。(乔万宁)
西周 径9.7、厚0.8厘米 1981年章立凡先生捐 捐赠 玉呈青白,微有红褐身沁斑。一面阴刻有云纹,另面边侧有阴刻云纹。尚有未刻完之处。此环从技法上可以看出当时的琢玉及磨制过程具有一定艺术价值。 (乔万宁)
新石器 良渚文化 直径6.7厘米 此器为圆筒形,通体精磨抛光,边缘未进行磨圆处理,基本保持切割后形成的棱角。良渚文化玉镯形器较多,出土时通常位于人前臂手腕处,有的外壁还雕琢有平行斜向凸棱或兽面纹等。
商 长9.7、宽5.7厘米 1955年叶叔重先生捐 捐赠 青玉,水沁呈白色,表面残留朱砂。梳背光平,形似斧钺,其上端凸出处穿孔。梳原有9枚齿,今残一枚。齿与背相连处两面对刻横线两道。 目前所见最早玉梳出土于陶寺龙山文化墓葬中。商周时期则多有发现。如殷墟妇好墓、浙川一号楚墓、曾侯乙墓等均出土有刻纹精美的玉梳。 (王俪阎)
新石器 龙山文化 长15.9厘米、宽11.3厘米 此器光素无纹饰,边缘平直,刃部双面磨制,背部有对钻大小两穿孔,用于固定柄。钺由斧转化而来,成为一种专用兵器,并成为力量与霸主地位的象征。良渚文化贵族墓葬中曾经出土了比较完整的漆绘柄石钺,钺被嵌在描绘精致的漆木柄上,置于墓主身旁,显示了这种兵器的真实用途。
清 高14.5、长28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捐 捐赠 青玉,玉料呈青白色,局部有黄赭色斑浸。正面及背面雕刻层峦叠嶂的山峰,山势高远。重叠的山峰中雕有松树、房屋及亭台楼阁,在玉山正面山石上,阴刻隶书御制万松山房诗:“万松春晓坐山房,雨后山峰濯翠光。因迥为高步入古,受宜得趣意延凉。闲听倚#涛翻鬣,极眺铺阡浪摆芒。讵事游山欣惬赏,为民额手庆宜吻。”清代玉山子题材很多,图案纹饰多为自...
清 通高9.9、口径9厘米 1956年李丰年先生捐 捐赠 炉体扁圆。器身锦地兽面纹,器肩双蜻蜒伴花,对称环耳,盖纽高起,上有双螭虎缠绕,盖周勾云纹。底足作三乳丁。玉质晶莹温润,造型规整。此器为薰炉形,焚檀香,盖无孔,用时撤盖,不用时为精美陈设品。 (张燕燕)
清 高7.5、长11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捐 捐赠 母鸡卧形,昂首,伸颈,双目前视,腹部丰满,口衔麦穗,姿态生动。鸡腹两侧各有卧式小鸡一只,背有小口,以卧式小鸡为盖,刀法简练,雕制精湛。鸡口微开,可以注水,为文房用具。 (张燕燕)
商 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长8.5厘米、宽4.3厘米、厚0.6厘米 玉为浅绿色,器表有光泽。鹅作站立状,圆形眼,嘴巴又长又扁。颈部向后弯曲呈弧形,胸部向前突出,头弯于胸前。短翅肥身,腿较粗,双足并拢,足上有一圆孔,足下部有榫,可作插嵌之用。颈部雕刻羽毛纹,身与翅膀饰勾云纹及翎纹。两面纹饰基本相同。 玉鹅为家禽类玉雕中精品,造型优美,纹饰精细,雕刻技法娴熟,...
商 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3.4厘米、长2厘米、宽1.7厘米 此器为圆雕,为熊抱膝蹲坐状。昂头,吻前伸,鼻微隆,双耳直立。以粗阴线雕琢出臀部和前后肢,并刻出足趾等。熊颈背部有两个上下对穿的小孔,臀下部也有圆孔,内有朱砂痕。动物形玉雕是商代装饰玉器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玉器的传统品类之一。玉雕通过展现动物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依存深刻的文化内涵。
温润灵透的玉石,自古以来就深受国人喜爱。我国的玉石收藏品鉴文化业已流传千年,沉淀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如今的玉石市场上,虽然是现代玉当道,但古玉也不容小觑。 判断古玉的年代,最重要的是看刀工,老工与新工的不同源于所用工具、磨具的不同,以及这些工具的转速、效能、精确程度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留下不同的痕迹。 玉兽首饰件,商 看刀工、断代只是协助看出土古玉生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