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最顶端承露盘上蹲立着的神兽就是“望天吼”。其中城楼内侧的石犼面向北方,正对着紫禁城,称为“望君出”,外侧的石犼面向南方,称为“望君归",被老百姓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定制跟踪 前段时间客户一直想要定制一个望天吼的题材,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料子,迟迟没能兑现。近期有幸淘得碧玉大镯心料,色正型好,玉质均匀,温润细腻,料子足够霸气,做一个吼的题材,刚刚好! ...
一颗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钻坯,经过经验丰富的切割师最理想的切割,才会成为我们所惯见的闪烁生辉的钻石,而且切割面越多,越能折射夺目的光彩。 这颗和田籽玉在没经过任何的切磨、加工,就已经是个立体感满满的六面体,每一面几乎是正菱形呀! 六菱体和田籽玉 菱形是极不稳定的一种图形,可成长方形,可成正方形,或可成另一个菱形,由此,伸缩门便是的。菱形也是浪漫唯美的,七彩光圈的日晕,就因太阳的周边有六菱...
自从新疆和田玉籽料奇石“一夜成佛”在今年的1月21日的尚品润博拍卖会上以创记录的克价12.8万成交以后,从和田到新疆乃至全国掀起了一场收藏和田玉籽料奇石的高潮。 “5.5克的传奇” “载入史册的图片” 新疆和田玉籽料奇石——狗年大吉 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的也是一枚集天地造化神功的新疆和田玉籽料奇石——狗年大吉。 羊脂级别的和田玉籽料本就是极为...
和田玉的特征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有所了解,但是当大家听到“石筋”、“水线”、“玉裂”这些名词时,又是真的明白吗?和田玉的这些名词你都懂吗?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水线。 和田玉中的水线指一种细脉状的结构特征。水线的形成一般是和田玉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地质运动的影响,造成玉石矿体的断裂,后来在漫长岁月中又形成了二次的结晶。它是我们通过肉眼直接可见的线状痕迹,一般水...
有人说它和星象学有关,有人说这是数字起源的数字卦,也有人说它和历法相关,还有人说这是传说中的洛书。种种猜测都指向人类史前文明最尖端的科技与文化。鲜为人知的安徽凌家滩遗址,深藏着令人惊奇的发现。出土时,这片精美的玉版夹在玉龟壳中间,应为一套组合。 玉龟分背甲和腹甲两部分,上面钻有数个左右对应的圆孔。玉版中部琢有小圆圈,并以直线→,准确分割为八等份,大圆外又有四个→,指向玉版的四角,玉龟...
明(1368—1644) 直径5厘米 高0。9厘米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长3.3厘米 宽3.3厘米 高1.1厘米 白玉质,覆斗钮。文字镌刻精美,为白文“长于君相室鉨”六字。此玺为一枚战国时期的官玺,长于君是人名,相室是职官名。人名与职官名连署,在古玺中非常少见,极为珍稀。周叔弢先生捐赠。
天津博物馆藏《高上大洞玉经》卷,是元代书坛领袖赵孟頫的小楷书法代表作。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号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书法推崇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提倡复古,善写篆、隶、楷、行、草书,尤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世称“赵体”。 《高上大洞玉经》卷为纸本,纵29.7厘米,横457厘米,共276行,书于大德九年(1305),是赵...
紫光阁位于北京西苑中海的西岸,清康熙时曾作为阅试武进士的场所。清乾隆年间,为了加强国家的统一,清朝中央政府曾多次派兵出征,平定边疆地区的叛乱。为了宣扬“十全武功”,每次军队胜利凯旋,乾隆皇帝都要下令为征战中的功臣绘制画像,并将它们悬挂在中南海紫光阁内,计有280幅画像,统称为“紫光阁功臣像”,天津博物馆所藏《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 即是其中之一。 《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图轴,绢...
清乾隆(1736—1795) 高16.3厘米 口径4厘米 底径5厘米 明代有一种新兴的特殊工艺品,它是在铜胎上,以蓝为地色,掐以铜丝,填上红、黄、蓝、绿、白等几种色釉而烧成的精致工艺品。由于其蓝色在明景泰年间最好,因此有“景泰蓝”之称。清代前期,从国外进口有与景泰蓝相似的金珐琅、铜珐琅等品物。当时国内也盛行在铜、玻璃料和瓷器等不同质地的胎上,用进口的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珐琅彩器,其中...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直径4.6厘米 厚0.6厘米 灰青色玉质,器的表面有朱砂。上唇勾翘,张口露齿,“臣”字眼形,角紧贴颈项,边缘出脊齿。纹饰完全用阴线刻双钩技法,刀法刚劲,属商代晚期的玉龙精品之作。 商代玉器表面常有涂朱砂者,说明这种玉器原是商王戚贵族所享用。这种规律性的工艺方法,在鉴定古玉上很有意义。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直径25.3厘米 厚10.2厘米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5000年) 高14.1厘米 宽10.4厘米 龙,是古人心目中的神物。中国人素有崇龙信龙的文化传统,故称为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国家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脊梁。在封建社会,龙又比作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帝王。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据此可知,那时人们认为龙满身有鳞,能伸能缩,能粗能细...
清乾隆(1736—1795) 高18.5厘米 宽9.1厘米 口径5.3厘米 清朝制玉在继承明代玉器的基础上,有极好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乾隆时期玉器制作已成鼎盛之势。清代玉器选材广泛,除用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外,兼用翡翠、玛瑙、水晶、珊瑚、琥珀、碧玺等雕琢玉器,这些质色多异、造型别致的装饰品给人以绚丽多彩的感受。 乾隆年间的玉器,除原清宫秘藏大至数十、数千公斤重的玉山,小至...
宋(960—1279) 高11.2厘米 口径5.1厘米 宽7.1厘米 足径4厘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