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年来,龙岩巧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多措并举促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旅游新亮点。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对优秀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被誉为近代中华谜圣的永定籍张起南先生在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享有盛名,留下了近2万谜条佳作和多篇中华灯谜艺术研究理论,是我市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近日,国发〔2014〕59号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富平石刻”名列其中,入选传统美术类扩展项目。 据了解,富平石刻已有1500多年历史,种类繁多,遍布关中各地,浑厚的南北朝造像、威武高大的陵墓雕像、刻工细腻的历朝墓志等,充分反映了富平石刻技艺的精湛造诣和历史内涵。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中华文化的延续和繁荣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其...
近日,丰都县文广新局传出喜讯,丰都县向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的“丰都庙会”项目,已经通过社会公示期。11月11日,文化部正式发文,“丰都庙会”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丰都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就此改写。 从2006年开始,丰都县就启动了“丰都庙会”国家级申遗工作,前两次因种种原因失败。 2013 年,文化部部署开展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2003年开始启动,历经11年反复研究论证、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备受关注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终获省政府批准。记者12月18日从广州市规划局获悉,该规划目前已生效实施。 该规划包括市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城区的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根据最终生效的保护规划,广州将...
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天津达仁堂安宫牛黄丸传统制作技艺荣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宫牛黄丸为中医界“温病三宝”、“中药三宝”之一。今年正值天津达仁堂百年华诞,作为国药老字号,达仁堂始终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为宗旨,以“疗效至上,仁药永恒”为圭臬,做好药,做仁药,惠福民生。
大运河 丝绸之路中国段申遗点 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大运河"、"丝绸之路"上会审议。当地时间上午10时许,大会宣布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两个项目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3年6月22日,中国已有47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8处,居世界第二位。 “丝绸之路”项目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线路跨度近...
广西资源河灯节在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资源河灯节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风浓郁的传统节日。每到农历七月半,当地人以唱歌放灯的形式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起初,资源河灯只有“敬神灯”、“莲花灯”、“粽子灯”3种。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河灯的制作工艺及内容得以日益完善和丰富,河灯的种类也花样百出。每到农历七月十四夜,县城风雨桥河段两岸人山人海,大...
海南省文体厅非遗文化处利用1年时间组织专家调研组赴三沙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日前已完成报告。经调查,南海总计有13项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出炉,包括深海、浅海捕捞技术,以及南海更路簿、祭祀兄弟公、幼儿避邪吉祥物等均被甄选入榜,海洋特色凸显。 2014年初,海南省文化主管部门启动了三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赴三沙多岛屿开展细致调查,尤其是对西沙群岛海域进行了重点普查。同时,为了完善相关资...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赵氏夫妇在保定西大街二道口(今永华路与西大街交会处)东北角古槐树下建了槐茂酱园店铺。 民国年间长春园端午节全体工人合影。长春园饭庄的旧址,位于保定市灶君庙街南头路东(现永华北路),它是民国年间保定府名店之一。 温碗 家乡的味道 近两年来,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热播勾起了人们对美食文化的关注,“家乡的味道”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我省保定...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唐山乐亭皮影榜上有名,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且是今年唐山市的唯一项目。至此,唐山市乐亭县已有乐亭大鼓、乐亭地秧歌、乐亭皮影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几乎占据全市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半壁江山”,位列各县(市)区之首。 据了解,唐山皮影申报国家级非遗可谓一波三折, 2006年国家非遗项目申报之...
棠溪宝剑拥有300多套独特的手工艺 近日,西平县棠溪剑业有限公司继承研发的棠溪宝剑锻制技艺以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独特的300多套手工艺等,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西平县棠溪宝剑锻造技艺始于西周,距今已有2700多年。在《史记》、《战国策》、《水经注》、《资治通鉴》等典籍中,都有对西平县棠溪宝剑锻制技艺的记载。位于棠溪河畔的战国冶铁炉,是我国迄今为止发...
日前,涟源珠梅故事被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珠梅故事”始于明代崇祯年间,传承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借鉴戏剧造型的高台艺术,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习俗节目。 随着社会发展,珠梅故事已经面临濒危,涟源市非遗保护中心深入挖掘,积极申报非遗保护项目,在非遗中心和珠梅故事理事会的努力下,珠梅故事2007年被娄底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
近日,从新疆市文化广播体育影视局传来喜讯,塔城地区乌苏市蒙古族搏克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搏克”为蒙古语,译为摔跤,有结实、团结、持久之意。它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属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搏克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西汉初期开展,元代盛行,至清代得到空前发展。在全国及国外蒙古族群众聚居地区都有流传,而且各具特色。乌苏市蒙古族搏克属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传统式摔跤的一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