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丝绸之路”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件始末
2014-12-18 15:22:49 来源:中国文物网综合 已浏览次
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大运河”、“丝绸之路”上会审议。当地时间上午10时许,大会宣布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两个项目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3年6月22日,中国已有47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8处,居世界第二位。

大运河

丝绸之路中国段申遗点
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大运河"、"丝绸之路"上会审议。当地时间上午10时许,大会宣布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两个项目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3年6月22日,中国已有47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8处,居世界第二位。
“丝绸之路”项目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等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申报遗产区总面积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34464公顷。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其中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遗产区总面积28421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04011公顷。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各有8处和3处遗迹。
“丝绸之路”申遗过程
据参加会议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介绍,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历经了1998年至2005年的"酝酿",2006年以来,我国开展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工作。2013年1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申遗文本正式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本涉及中文、英文、俄文、吉尔吉斯文和哈萨克文5种文字。2013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甘肃、河南、陕西、新疆4个省份22处遗址点入选首批申遗点名单。
“丝绸之路”申遗之后
观点一:"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毕竟带来丰厚的收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横贯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商贸通衢,为沿线所属地区、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现在,虽说科技发达,人类进步,海陆空交通旷古繁荣,但其独有的欧亚非交通要道的作用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更进一步地加强。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后,这条路再次焕发青春,显现功能,影响更加强烈,更被中外所重视。当然,其未来的贡献也将会更大。
观点二:丝路申遗成功面临更大挑战管理不到位或被摘牌。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现在世界上更多采用的是一种西方的理念,比如我们熟知的"修旧如旧"等。遗产再重要,也是祖先留下来的,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工作,但如何使它们进入到《世界遗产名录》,这其中的理念和方法,则凝聚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这么多年来,我们对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实践,就采用的是一种中国式的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方法。坦率地讲,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标志着我们已经把中国的经验变成了东方的经验,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讲,荣耀只是暂时的,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担当。比如今后我们就要按照国际规则去管理,将接受国际的监督,这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管理不到位,还会亮红牌,甚至会摘牌,国际上已经有这样的惯例。所以说,申遗成功,只是一项工作的节。
大运河项目
纵贯中国南北的中国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已有2500年历史,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直辖市,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之一。2006年我国做出了大运河申遗的决定,历时8年申遗成功。据了解,此次大运河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包括中国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在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副主任姜师立看来,在世界上所有的人工运河中,中国大运河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使用时间最久,而且目前仍在使用,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水运工程的杰作,被《国际运河古迹名录》列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价值的运河"。
大运河申遗过程
2004年,中国京杭大运河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在济宁举办期间,促成沿运河18个城市达成运河联合申遗的共识。2006年12月底,大运河项目申遗工作拉开帷幕;2009年4月,由国务院牵头,8个省市和13个部委联合组成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大运河申遗上升为国家行动;2013年初,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了首批申遗点段,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份的31个遗产区。
大运河申遗之后
观点一:大运河申遗成功是旧瓶装新酒。申遗成功以后,政府对这个地方的期许可能就更高了,那期许一高呢,政府可能不知道下一步对运河应该怎么开发怎么保护?后申遗时代,搞开发不能让原住民远走高飞。大的好的宅子要变成博物馆,不要走那种路,原住民都没了,全部外来户。里面有无数原居民,无数博物馆,地方性很强,这才是发展的路。也不要一味的商业化,不是居民的东西了。大运河申遗之后,有很多东西要做,要设立一个大家都遵守的管理条例。
观点二:过程比结果重要。申遗成功为大运河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和动力。可以激励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更加珍惜运河、自觉保护运河,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等,进一步利用好这笔宝贵遗产。同时,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让中国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增强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认同感。作为济宁,应把申遗成功作为新的起点,更加自觉地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运河,传承运河文明,建设美丽济宁,让老祖宗留下的这笔遗产继续为济宁人民造福。
关于十大文物事件
2014年十大文物事件网络评选活动是由中国文物网发起,新华视讯、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文化传媒网、凤凰网、新浪收藏网、腾讯儒学、雅昌艺术网、中国网-中国视窗等多家媒体共同参与并联合推出。十大文物事件网络评选活动旨在呼吁大众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关注文物文化的一项公益活动,自2010年首届网络评选活动以来,已成功举办5届。十大文物事件网络评选活动诚挚邀请所有热爱中国文化、关心中国文博事业的网友与我们一同回顾、总结这一年里中国文物界的大事件,一起来传递中国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的正能量。
相关报道: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