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牡丹江市政府10日正式对外发布,满族古刺绣——“渤海靺鞨绣”已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保护名录。 靺鞨绣的刺绣技法起源于唐朝时期的渤海国(公元698—926年)。渤海国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史称“海东盛国”,手工业与刺绣业十分发达。靺鞨绣作为渤海国“国宝”,除与内陆的官私贸易外,与日本等邻国同样有贸易往来。而满族起源于靺鞨,渤海靺鞨绣也被称为满族古刺绣法,流传至今。 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
游客在三门峡市陕县张汴乡游览地坑院 地坑院内的雕塑“幸福一家人” “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描述的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坑院建筑。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地坑院。 地坑院也称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生存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三门峡市的地坑院是在平整...
牡丹江市政府10日正式对外发布,满族古刺绣——“渤海靺鞨绣”已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保护名录。 靺鞨绣的刺绣技法起源于唐朝时期的渤海国(公元698—926年)。渤海国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史称“海东盛国”,手工业与刺绣业十分发达。靺鞨绣作为渤海国“国宝”,除与内陆的官私贸易外,与日本等邻国同样有贸易往来。而满族起源于靺鞨,渤海靺鞨绣也被称为满族古刺绣法,流传至今。 渤海靺鞨绣第...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桦树皮工艺 桦皮文化是北半球古代民族利用当地资源白桦树,从事生产、生活、宗教和艺术活动的文化。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饶河当地的原始居民就因地制宜,制作各种各样的桦树皮用具。由于其制作简易、携带方便、使用广泛,颇...
近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古装柳琴戏电影《古汤缘》新闻发布会暨开机仪式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泉旅游度假区隆重举行。 临沂市委原副书记、临沂市政协原主席孟宪海,河东区政协主席、临沂汤泉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李延杰,临沂蒙山旅游区管委会主任解东,河东区委副书记姚运明,临沂市政协研究室主任徐兴东同志,亿利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永文,临沂市润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润总经理、电影《古汤缘》出品人孔祥聚...
2月6日下午,“满族刺绣——渤海靺鞨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保护名录揭牌仪式,在世茂假日酒店举行。在现场,一幅幅色彩瑰丽、大气磅礴的作品,让人们对这项古老的工艺发出连连赞叹。据悉,渤海靺鞨绣是我市工艺美术类的首个国家级非物质遗产。 市领导闫岩、庄乾良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渤海靺鞨绣揭牌,原市政协主席王同堂出席揭牌仪式。 据了解,2014年11月11日,在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
近日,和静县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培训班开班。来自该县的150多名“非遗”传承人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为期4天,由和静县文体广电局主办,和静县文化馆非遗办承办。 在培训班上,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策·巴图阐述了卫拉特长调的研究,介绍了成功经验。巴州非遗专家尼曼才仁论述民间舞蹈“萨吾尔登”,巴州非遗中心副主任孟根其其格对《非遗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进行了解析...
1月13日,宁夏军区某部三连中士马学军手捧着由宁夏文化部门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的烫金大红荣誉证书,在战友的祝贺声中笑得合不拢嘴。这是对他在传承“花儿”演唱中所作努力和突出贡献的褒奖。 “花儿”是流传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传统演唱形式,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今年29岁的马学军,是出生于宁夏固原山区的一名回族战士,从小跟着村里的回族民间艺人学唱“花儿”。2006年12月入...
日前,省人民政府公布了贵州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其中黄平县3个项目入选,分别是《踩亲舞》作为传统舞蹈列为新增项目,《苗族多声部情歌》作为传统音乐列为扩展项目,《苗族板凳舞》作为传统舞蹈列为扩展项目。 近年来,黄平县大力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突出地域民族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能够展现黄平少数民族文化的创造力,世代传承、活态存在,具有鲜明特色和重大影响。进...
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古建油漆彩绘”、“山石韩叠山技艺”等两项中国园林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正式入选北京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了解,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近年来针对园林传统技艺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发掘和保护,在传播北京市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弘扬造园艺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14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以“古建油漆彩绘”、“山石韩叠山技艺”等两项传统造园技...
为保护非遗和做好居民健康服务,2015年1月30日下午,玉泉区大南街街道办事处友谊社区和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友谊社区会议室联合开展“保护非遗、传承文化”知识讲座。本次讲座活动,参加人员有办事处全体干部、社区4050工作人员和辖区中老年居民代表,共100余人。 讲座活动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讲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蒙古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蒙医药学,蒙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文...
日前,石河子大学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授予“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培训基地”称号,据悉,此次共获批5个“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培训基地”。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是石河子大学首批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其前身为成立于2011年7月的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中心汇聚了石河子大学多学院、多学科、多专业的优势力量,现有研究人员24...
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语言,素有“东方芭蕾”的美称。日前记者从蚌埠市文广新局了解到,今年年初,蚌埠市已启动花鼓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花鼓灯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汉族具有代...
山东两会毛驴议案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胶 1月30日在山东省的第十二届的代表大会第四次的会议的代表议案中,出现了一篇关于驴的议案,将毛驴也纳入了家畜补贴的范围。为什么提议毛驴要和牛羊都是同一样的待遇?原来这个一个提案者是一个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的传承人秦玉峰。 他的提案名字为《关于将草畜范围由牛羊等扩大至毛驴的议案》,秦玉峰开门见山的说:“没有...
日前,乐平古戏台营造技艺被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古戏台营造技艺填补了乐平市国家级“非遗”的空白,标志着该市从此跻身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队”。 乐平是戏剧之乡,赣剧发源地之一。明清以来,乐平古戏台的兴建长盛不衰,一直延续至今,时间跨度长达500多年。目前,乐平境内保存着风格迥异的各类古戏台412座,其中明代建造的戏台有2座,清代建造的戏台有77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