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渤海靺鞨绣”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牡丹江市政府10日正式对外发布,满族古刺绣——“渤海靺鞨绣”已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保护名录。

  靺鞨绣的刺绣技法起源于唐朝时期的渤海国(公元698—926年)。渤海国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史称“海东盛国”,手工业与刺绣业十分发达。靺鞨绣作为渤海国“国宝”,除与内陆的官私贸易外,与日本等邻国同样有贸易往来。而满族起源于靺鞨,渤海靺鞨绣也被称为满族古刺绣法,流传至今。

  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向记者介绍,在经过1300多年凝练后,渤海靺鞨绣从传承到开发已融入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有山地文化。与中原地区流传的苏绣细腻如水、小家碧玉的风格比较,靺鞨刺绣色彩艳丽、大气磅礴、把东北人那种粗犷豪放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孙艳玲说,她在学习继承传统靺鞨绣的基础上,尝试将现代摄影技术与传统的东北三角针技术融合在一起。绣娘们“需要把图案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用不同的感觉去诠释作品”。据了解,在优秀的绣品中,很小的一部分图案就有可能要用到几十种颜色,来制造出画面淡进淡出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在孙艳玲学习传承靺鞨绣前,渤海靺鞨绣曾经一度濒临失传的境地。目前在牡丹江市已有超过5000名绣娘掌握这项技法,并创造了7000余万元人民币的社会财富。

  孙艳玲介绍说,今年6月她将赴意大利参加米兰世博会。作为一名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者,届时孙艳玲会将中国这项“指尖上的艺术”展示给全世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