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真寺西侧工地里有一个石槽,可能是文物,你们来看看吧。”9月23日下午,记者接到线索电话立马赶到清真寺。邻近的一些居民,把记者带到放石槽的地方——清真寺西侧的工地,石槽就静静的躺在门亭下边,上边压着两把大扫帚,旁边堆着一些木头。 居民老李说:两个多月前,他在清真寺附近遛达,看到清真寺西侧工地上推土机在平整地面,一个石槽扣在一边,看起来有些古色,就找来老同事老金来看,两人...
清朝经历了近300年的历史,家具由继承、演变到发展,在形制、材料、工艺手段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其独特之处。清代坐卧类家具有太师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连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承物类家具有圆桌、半圆桌、方桌、琴桌、炕桌、书桌、梳妆桌、条几(案)、供桌(案)、花几、茶几等;贮藏类家具有博古柜架、架格、闷芦橱、书柜、箱等;其他家具还有座屏、围屏、灯架等。 现分述如下: 1、造型厚重,形式...
安岐藏砚 财富的积累是一件异常艰辛的事情,所以多数人梦想从天上掉下来一个热乎乎香喷喷的馅饼来。而这样的好事还真有人碰到了。康熙年间,在扬州经营盐业的两个最富有的商人,号称“北安西亢”,“西亢”是山西亢家,相传当年李闯王进京,将明朝列帝积聚的“金花银”铸成厚重的银块,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闯王兵败撤离京城,携带银块逃往山西。眼见追...
隋唐长安名刹木塔寺遗址近日确实发现了地宫,只不过并非唐代的地宫,而是清代僧人的灵塔地宫。 昨日记者来到木塔寺遗址公园东广场,这是一片占地约10亩的在建工地。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研究员张全民现场介绍说,今年8月上旬,这里基建时挖掘出地宫石门及石基座。市考古所人员清理发掘出三个僧人的墓葬。张全民说,旧时僧人去世后多焚化埋葬,墓穴建成地宫形式,其地面上建有灵塔或称舍利塔。此处墓葬的灵塔早年已散失,但地...
近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我市东钱湖镇殷家湾地域发现了五处清代至民国时期建筑:郑氏宗祠、殷湾十四间走马楼、殷湾二十四间、西村老二十四间及四古山四间走马楼。考古专家表示,这说明殷家湾在当时东钱湖建筑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郑氏宗祠:“九进十明堂”闻名浙东 郑氏宗祠位于东钱湖镇莫枝西村,是一处清代祠堂建筑。郑氏宗祠南北长58米,东西宽35米,仪厅和正厅均为五开间硬山...
一张地图中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是一个时期历史的缩影。在众多收藏品中,地图收藏可谓是冷门旁道,一是收藏的人数少,二是藏品难以寻觅,三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老地图具有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以及艺术价值不容小觑,在近几年的收藏市场中价格不断攀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绘制地图的国家之一,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地图,为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汉代长沙国南部三幅彩色的《地形图》、《驻军图》和《 ...
山西省柳林县文物工作者近日在该县穆村镇发现了一处清代当铺旧址。该旧址坐北向南,占地约64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清代构建。店铺中设门洞,上方写“福德吕厚”四字,两侧各为三间店铺;后院中轴线建有正房,两侧厢房均为三间。
崖墓似有盗墓贼光顾过的痕迹 最近,陆良县文物普查工作队文物普查时获得重大新发现,在陆良县芳华镇龙潭村发现了一座崖墓。据介绍,这次发现的崖墓,也是迄今为止曲靖市确认的唯一一座崖墓。 陆良发现曲靖首个崖墓 近日,记者在陆良县芳华镇龙潭村西南两公里处的沙洞山实地看到,墓葬所在地位于沙洞山一座山峰上,海拔1871米。据文物考察队考察,沙洞山的西南面呈缓坡状,东北面呈悬崖状,悬崖下方是一条田间小道。...
内画大师携徒广州开展 清代内画佳作屡屡拍出几十万上百万元高价 专家称最早内画鼻烟壶名家是广东人 鼻烟如今在国内或许已经不再算是一种大众潮流,但是用来容纳鼻烟的鼻烟壶却越来越成为一种收藏风尚。从9月9日至13日,《中国冀派内画鼻烟壶作品展》在广州市东风东路的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展出,300件内画鼻烟壶异彩纷呈。鼻烟壶泰斗王习三的几位高徒也在现场表演内画技艺。 2010年上海世博会唯一...
近日,渠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流溪乡祥兴村调查时,发现一清朝时期的石质平板桥,极为罕见。 流溪石板桥横跨流溪河,呈西南至东北向,建于清朝中后期,为连接流溪场与临巴场的必经之地。桥面为四节长方形巨石平铺而成,长23.2米,宽2.28米。其中一巨石长7.2米,宽1.14米,厚0.6米,重达7至8吨。有5个石质桥墩,原高为7—8米,由于淤泥堆积,现桥墩高3.15米,平面呈一头椭圆形、一头长方形,长2...
绥宁县文物普查队近日在该县黄桑坪苗族乡和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发现6处清代乾隆年间的烽火台(又称烟墩)遗址。 该县文物部门考证,这6处烽火台遗址是清朝政府于乾隆五年(1740年)镇压绥宁苗民起义领袖粟贤宇为首的湘桂边界农民起义后,整修和增建的烽火台。这些烽火台的主要作用是在边远山区快速传递军事情报,形成军情传递网络和报警系统。当时,清政府以黄桑营为中心,分别向东、南、西、北四面开辟了传递军情的烽火台线...
裘曰修(1712—1773),字叔度,一字漫士,南昌府新建县人。清代名臣、文学家。他出身诗礼世家,三代六位翰林。乾隆初年中进士,历任礼、刑、工三部尚书,乾隆称赞他“品学端醇,才献练达”。他的主要政绩是治水。裘曰修还是名重一时的文学家,曾任《清会典》总裁,奉敕撰修《热河志》、《石渠宝笈》等大型著作。他还是纪晓岚的授业师,二人关系很是密切,纪晓岚有《断碑砚歌为裘漫士先生作》等诗...
日前,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员在凤县河口镇安河寺院内发现一通“大清道光十六年”裁决告示碑,碑文内容是对已裁决的案件进行刻石告示。这样的石碑在宝鸡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据介绍,此碑高约 1.80米,碑石为砂岩质,长方形,上部横刻“恩垂千古”四个楷书大字,首题为“钦命陕西分巡陕安兵备道兼管水利驿站事务随带加二级军功……...
近日,苍南县文物普查队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节孝牌坊。 该牌坊系三门四柱冲天式牌坊,坐东南面西北,矗立在苍南县金乡镇洪岭下村。牌坊总面阔约5.67米,总高约4.85米,石柱为花岗岩质地,基座已全部没入水中。牌坊上方中央刻有“节孝”二字,上部筑有方形牌匾,匾上书“圣旨”二字,匾周沿刻一对栩栩如生的双升龙。牌坊外侧两根石柱上,还雕刻着...
宝鸡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队在凤县取得重要成果,经过艰苦寻考,调查队近日在凤县马场村发现了清代窑址。这是宝鸡岭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制瓷作坊遗址。 马场窑址位于双石铺镇马场村一组东约50米,面积约1500平方米,长约15米,厚约1米。普查队员在现场采集到了青白釉、酱釉、酱红釉的碗、碟、罐等残片,还有托垫、匣钵等烧制瓷器的用具。在已经暴露的窑址一角,破碎的碗碟残片一层压着一层,似乎在诉说着昔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