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永川来苏镇石牛寺村,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进到崖居中 连接跃层的楼梯 40米高峭壁上的崖居 在目前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永川区文管所在该区来苏镇发现了分布在40余米高峭壁上的崖居群,共有7套居室,总面积超过600平方米。其中4套居室内有石床,灶台,储藏室,及刻在墙上的石碑。据碑文显示,该崖居群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主人为了躲避当时的战乱而建。其中有3个崖居因地势险要,无...
杨石秀肖像。 昨日上午,河源市东源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灯塔镇黄土岭村承前自然村普查文物时,确认发现一处与清朝太平天国有关的河源农民起义军首领杨石秀的古墓葬和杨家的故居遗址。 据《河源县志》记载,清咸丰元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并定国号为太平天国。次年(1852年),河源境内爆发大规模的反清农民起义,河源农民起义军首领杨石秀积极响应,在河源黄土岭承前村揭竿...
昨日,宜宾市江安县在开展文物普查中,在该县红桥镇的梅竹小溪上,发现一座清代时期由当地人历经20余年才修建完成的石拱桥,尽管该石拱桥不大,但在近期洪水冲刷后暴露桥边水中的一块石碑上,却记载着一个当地居民两代人前赴后继修桥的感人故事。 据当地文物部门的杨先生介绍,修建在梅竹小溪上的该石桥,长10.6米,宽3.8米,高6.3米,是过去连接江安县红桥镇和长宁县官兴镇古道上的主要通道,多年来为当地人出行等...
一幅“没镞饮羽,诚心石穿”八个大字的清代石刻,惊现江西九江湖口县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的石钟山的悬崖峭壁间。 记者四日从九江市考古部门获悉,在地处江西九江长江畔的石钟山东北角悬崖峭壁间发现这幅清代石刻。据当地考古专家介绍,这幅清代石刻落款为“咸丰丁巳(一八五七年)重九,谐杨厚庵(杨载福)军门、李迪庵方伯(李续宾)破贼处。” 考古专家称,此石刻为清末湘...
郎世宁在清内廷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创作了大量反映康雍乾三帝时期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关系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题材的绘画,留下了近百件作品,并创造出融中西画法于一体的新体绘画。郎世宁在画坛及宫廷画院内占据着重要地位。 郎世宁于1688年7月19日生于意大利北部的米兰,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加入宗教组织天主教耶稣会。1714年5月4日,年仅二十六岁的郎世宁由耶稣会的葡萄牙传道部派遣,经由大西...
近日,开阳县文物普查组在双流镇双永村苗族村寨瓜瓢寨一袁姓苗族村民家中调查发现了清代地契、税票和诉状等文书百余件,时间跨乾隆初期至清末150多年。 据当地苗族村民介绍,瓜瓢寨苗族以袁姓和王姓居多,他们自称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迁来,至今已在贵州居住600多年,由于长期和苗族人民和睦相处,互相通婚,他们逐步接受苗族文化,并与苗族人民融为一体,至今仍然保持着古老的苗族抢婚、跳圆及桃花、刺绣等习俗。 瓜瓢...
图为儋州中和镇七里村祠堂东林堂及壁画。本报记者 林萌 摄 记者日前从儋州市文体局获悉,文物部门在对儋州中和镇七里村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一处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家族祠堂——东林堂。 记者在现场看到,祠堂的前门仅留下地基与柱础石,九天门保留相对完整,最引人瞩目的是绘于正堂门廊、窗、内墙上的彩绘浮雕壁画,以黑色、蓝色、红色、黄色为主色调,内容有寓意多子多孙的玉米、吉祥富贵的菊花、高风亮节...
展出的103枚茶筹。赵晔娇摄 中国茶文化研究又有新发现。十八日,一百零三枚茶筹首次亮相于中国茶叶博物馆。专家初步认为,这曾是茶馆向客人收取茶钱的凭证,上面写有茶馆商号和茶名,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消费券,中国茶筹的历史由此向前推至清代至民国初年。 “筹,本是算具。古代没有计算器,一般用竹木削制成筹来进行运算。有了茶筹,茶馆的掌柜不用算盘就可以结算出茶钱了。”这些茶筹均由浙江宁...
7月8日上午,工人们在门头沟区石门营村拆迁现场挖出两尊汉白玉石碑,随后将其运往门头沟区博物馆。昨天下午,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表示,石碑为清代光绪年间文物,具体价值正在考证。 该拆迁工地为中铁三局四公司负责。据工作人员王先生介绍,当天上午10点左右,工人们正用挖掘机推一间民房的地基,发现地基下出现一块白色石碑。石碑在地基下方两三米,上面有龙凤图案,并刻有大量繁体字。此外,还发现另外一块石碑以及石碑的...
10日,门头沟区棚户区改造石门营施工现场挖出古井、功德碑、记事碑等文物,初步鉴定为清代文物。 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在对石门营村一处民房进行清理时,发现地基下方有一口古井,在这口古井北面不远处发现了两个石碑和碑座。在发现的文物中,古井呈长方形,长120厘米,宽68厘米。两个碑座大小相近,高65厘米,长100厘米。记事碑上的文字记载表明,石碑立于光绪二十一年,石碑两侧的花纹呈龙纹状、细腻清秀,碑上的...
清代宗枝亭 浮雕人物栩栩如生 昨日,南部县文管所文物普查人员在丘垭乡勇敢村发现了一处保存完整、造型独特的清代宗枝亭。 宗枝亭建在勇敢村狮子坪山的半山腰上。该亭坐北向南,呈四方体塔形,三重檐石结构,高约5.4米。石亭第一、二层为四角檐,第三层为六角檐。一、二层四角呈抱鼓石状,其上刻有人物、动物和花草图案。一层内嵌有四通碑成柱体,碑文记述了杜氏家族发展及迁徙历史。一层檐下横额正面刻有...
清代合金凤头簪 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中,清朝古董首饰的价格相差很大。数量众多的民间藏品价格并不高,但宫廷制作的首饰类似于瓷器中的“官窑”,价格一般是同等质地民间首饰价格的3倍。 今年以来,古董拍卖市场逐渐回暖,不但明清两朝的瓷器备受追捧,就连古董首饰也受到了藏家关注。康熙乾隆朝代的扳指与晚清时代的玉簪均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6月中旬的北京与杭州的艺术品拍卖会上,多件清代首饰...
发现的塔形“字库” 昨日,宜宾城郊宋家乡红石村的一座山坡上,文物普查人员发现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塔形“字库”。 据文物普查人员赖先生介绍,“字库”又称“惜字塔”,系古代文化人用于焚烧废弃的文字稿件,以示对文字的尊重又不亵渎文化人声誉的石塔形建筑,一般设在衙门、书院、寺庙、街口等地,也有些文化人设在...
韶关市曲江区文化部门昨天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一座清代开筑,上世纪兴建,至今仍在使用的农业灌溉水利工程——马坝中陂。该工程南北两渠,至今仍能灌溉农田万余亩。 据了解,马坝中陂位于曲江区城区(马坝镇)东南约2公里南华温泉旁边的马坝河中游。 早在清光绪元年《曲江县志》就已经有对该工程的记载,该工程原为木桩乱石堆砌而成拦河坝,遇有洪水泛滥,淹没殆尽。 1943年曲江乡绅士沈秉强倡议,组织农业灌溉合...
石城堡北门 佛坪文物部门近日在岳坝乡龙潭村发现一处距今270多年的石城堡,当地文物专家称该城堡建筑风格之独特全省罕见。 7月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石城堡坐落在该县龙潭溪与银洞沟溪交汇处的台地上,背山面水,南临银洞深沟,地势险要。城堡占地约3500平方米,平面呈椭圆形,城墙全用河卵石砌成,高5米,宽3米,现仅余北门。其门枋坎墩均为大块石料砌成,拱顶弧形。北门外地势较为平缓,但城墙外侧至东边,有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