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26日,福建省尤溪县文物普查员谢庆添展示一块木制清代“点钞机”。 据介绍,这块清代使用的“点钞机”状似算盘,长37厘米,宽16厘米,内刻有11条凹槽,直径同当时流通的铜币直径吻合,其中10条长凹槽可一次性勘验1000枚铜币,中部的一条短凹槽可勘验50枚铜币。新华社记者彭张青摄
3月22日,翰海第64期季拍在北京亮马河饭店圆满收槌。良好的成绩,为仍处金融寒潮中的艺术品市场增添一抹春意。 拍卖当日,近千平方米古董珍玩拍卖会场上,晚到的竞买人已很难找到座位,会场内外挤满了人,有人说,在这一点儿看不出金融危机来。 80余件木器家具全部成交,成交价格均超过估价的十数倍,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倍。分析起来,这次翰海拍品大多贴近大众收藏,估价便宜,充满竞争力,因此吸引了各路藏家前来...
山东泰山学者周郢与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西游记》研究专家杜贵晨近日在山东东平考察时发现了一方《齐天大圣庙记》碑,碑文印证了《西游记》与泰山有深厚的文化渊源。 据介绍,《齐天大圣庙记》碑发现于山东省东平县尹山庄南的花果山之巅,碑高一点五米,宽约零点五米。是清嘉庆十年(一八0五年)十月所立。碑中讲述齐天大圣之祀云:“东平州林马庄,每逢旱,辄祷齐天大圣,屡降霖雨。虽然大圣者,金圣叹以为《西游...
前日,浠水县在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榨油作坊。 该作坊位于巴河镇朝阳村卢中湾,占地约200平方米,保存有木榨、碾槽、木甑、木斗、木炒勺、蒸锅、炒锅、撞杵等一套齐全的榨油设备。 浠水文物部门表示,卢中湾清代榨油作坊是该县发现的唯一一座仍在使用、保存完好的榨油作坊,为研究鄂东的传统榨油工艺和农耕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史料。 鉴于榨油作坊频于灭绝,文物部门将实施整体迁移保护。
“鱼化龙壶”是深受收藏爱好者喜爱的一款著名紫砂壶型。经过清代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的紫砂巨匠邵大亨的精心设计,寓意吉祥的“鱼化龙壶”成为一种成熟的壶型,并广泛流传。后世许多紫砂名家都把“鱼化龙壶”当作经典壶型,或依样仿制,或变化出新,生生不息,蔚为大观。 紫砂壶里的有些壶型,由一位大师首创,得到社会认可后,又经过后世多位大师不...
我国清代发行的邮票以龙图居多,云龙、蟠龙、二龙戏珠、双龙捧寿等图案跃然于方寸之纸,显现出浓郁的中华文化特色。1996年4月英国苏富比公司在香港举办远东珍邮拍卖会,其中1套“大龙阔边”新票共3枚,在各路买家的激烈竞争中,以8.625万港元花落有主。在我的《大清邮政》专集中,有一种1909年2月发行的票幅为210×60毫米的特大型清代整张快信邮票。该票主图为一条腾云驾...
北京故宫博物院于2008年1日10日至2008年4月10日,举办故宫院藏“清代四僧”绘画展。 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是活跃于清代的四位僧人画家,画史上合称“四僧”。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是他们的艺术理念。主张师法自然造化,以“我用我法”,“物我合一”的方式表现“天地之万物&...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据有关研究所分析,是一种...
亚心网 朱翊摄 想亲眼看看鄯善新出土的清代汉族男性干尸那两撇微翘的八字胡吗?这个愿望也许年内就能实现。 1月7日,记者电话联系了鄯善县旅游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干尸及相关物品已运至鄯善县旅游文物局采取特殊方式保存,如果鄯善县博物馆布展工作顺利,这具完整清代汉族男性干尸有望年内在博物馆展出,而与其一起展出的可能还包括距今2800年的萨满干尸等大量珍贵文物。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
这尊护墓武士像已经丢失(资料图片) 网友代炳先/供图 由于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洛阳市红卫村面临拆迁,商城县“清代武士”最终没斗过窃贼 由于未列入文保单位,洛阳市红卫村如今正面临拆迁命运,本月中旬是其原定的“大限”。 而此前,2008年12月22日,网友发帖披露:商城县周老坟前,一尊清朝咸丰年间的护墓武士石像已失踪近一年,相关部门虽知悉此事,但因&...
竹山县官渡镇出土一具女尸(如图),貌如初,当地人议论纷纷。7日上午,十堰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刘志军抵达现场考察,初步判断女尸生前是清代大户人家,但确切年代、年龄、身份、身世等尚不清楚。 上月30日下午5时许,竹山县官渡镇新集镇场平工地上,开挖掘机的刘师傅无意中挖出两副大棺材,其中一副棺材密封很好,村民们好奇地用挖掘机将棺盖打开。 据当时围观的村民称,棺材打开时,一股难闻的味道扑面而来,众人捂着嘴...
近日,江西省婺源县紫阳镇一名收藏爱好者收藏到一件清代的竹衣马甲。这件竹衣马甲长57厘米,宽55厘米,重约1两,由细小竹管串编而成。据文物专家称,竹衣马甲俗名隔汗衣,穿在身上具有透气和隔汗功能。新华社发(王国红摄) 1月3日拍摄的清代竹衣马甲。新华社发(王国红摄)
现代仿刻版《古今地舆全图》局部 老早就听说过:在清代,寒亭区杨家埠曾经有人雕刻过《古今地舆全图》年画作品。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地图的原刻板早已难觅。不过,最近从寒亭区杨家埠木版年画社传来好消息:他们在对年画木版的整理过程中,竟然意外得到了清代《古今地舆全图》的一块刻版。 记者随后赶到杨家埠,见到了这块雕刻于清代的原始的木版,木版大小约40厘米见方,正反两面均刻有地图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刻工精细,...
工尺谱的《牡丹亭》(片段) 一部在清代问世、并经历代秘传的珍贵曲谱《纳书楹曲谱》在传至第六代传人周雪华手中时,终于被译作简谱存世。日前,这部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昆曲汤显祖“临川四梦”全集——纳书楹曲谱版》在中国昆曲博物馆首发。这一简谱版昆曲曲集巨著的问世,填补了昆曲文献史上的一大空白,不仅为昆曲艺术的传承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也为后世研究古代音乐史、古代文学提供了重...
山西省平遥县日前在该县段村附近,发现一座名为“永庆堡”的清代古堡,该建筑规模较大、保存完整,平遥蔚盛长票号第二任掌柜尚永济、义士尚德元等人在此地居住过。 据了解,“永庆堡”是平遥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队在普查时发现的。“永庆堡”位于段村东南,为段村古镇六堡之一,最早建于清康熙年间。该堡堡门面朝北面,堡顶上建有玉皇阁,侧面有台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