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北省文物工作者日前在蔚县一处庙宇内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清代《百工图》壁画,壁画完整绘制了清代64个行业的产品制作、销售等场景。 据蔚县文化局副局长李新威介绍,《百工图》始自清代乾隆年间,内容囊括当时社会各行各业的生活状态,被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此次发现的《百工图》壁画位于一座财神庙内东、西配殿的山墙上,为四行四列分布,每面墙绘制16幅,共有64幅图,均以墨线相隔,右上角有榜题。内容有首饰...
近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宝鸡市凤翔县田家庄镇田西村发现一块清代警示碑。据了解,该碑系当时群众为了警示贪心之人所立。 据介绍,碑上所刻文字记述了一个清朝道光年间的故事。大意是当地豪强和官员勾结,在征收粮食时多收了百姓六石多粮食,在审平里任里书的雒永泰仔细计算之后发现了多收百姓粮食的事,事情查清后,多收粮食的人退还了这些粮食。在清代,一石约合现在的28公斤,一斗为10升,每升约重1.5公斤;一升为十合...
看后妃们私生活 “一朝入选帝王宫,万千宠爱于一身”。这是民间对平民女子被选进皇宫后的赞美之词。那么称为“六宫粉黛”、“后宫佳丽”的清代后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数百年来,由于被高高的宫墙所隔,她们的锦衣华服、艳妆靓容和哀怨闲愁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南京博物院清宫典藏系列“太后吉祥--清代后宫御用品展”开...
6月15日上午,山东青岛城阳夏庄街道东宅子头社区居民在村头一条土路上修路时,一铲下去挖出了一座石碑。后经城阳文物部门相关专家鉴定出,该石碑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石碑,距今已有300余年,而石碑上的文字记载对研究被毁的通明宫有重要价值,再现了当时城阳道教文化的繁华景象。 6月16日下午,记者闻讯来到了城阳夏庄街道东宅子头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带着记者观看了这座石碑。该石碑四周都出现了残缺,而上面的...
6月14日,工作人员在清理清代志石。近日,河南社旗县在文物普查活动中,发现五枚清代志石,经文物专家鉴定这五枚志石,两枚始于道光年间,三枚始于光绪年间。这五枚志石的发现,为研究清代经济发展及度量衡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佐证。中新社发 宋同杰 摄
6月4日,浙江杭州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展出了56件刀剪剑珍品,其中有四把银质的小剪刀,最小的只有指甲盖大小,是中国现存剪刀中最为小巧的一件。这四把剪刀产于清代,多装饰在礼帽和衣服上,用于避邪。中新社发 赵晔娇 摄
6月4日,浙江杭州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展出了56件刀剪剑珍品,其中有四把银质的小剪刀,最小的只有指甲盖大小,是中国现存剪刀中最为小巧的一件。这四把剪刀产于清代,多装饰在礼帽和衣服上,用于避邪。
这件玉制水牛呈墨绿色,卧在镀金青铜座上,神态悠然,工艺精湛。 图为玉牛的原主人萨克维尔·佩勒姆伯爵 供图/伍利沃利斯拍卖行 4528万元 清代玉牛拍出新纪录 买家为英国著名古董收藏公司 曾有香港买家参与竞拍 据新民网报道,北京时间21日凌晨,一件中国18世纪珍贵玉牛摆件在英国举行的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被拍出了4528万元的天价,创下了玉制文物拍卖的世界纪录。 拍卖 ...
5月18日一早,开发区金石滩街道庙上村海带厂的老板王永全正指挥挖掘机在庙上村一处海滩附近施工。随着“怪手”的起起落落,大块泥土被挖掘开来,当“怪手”挖到第五下时,王永全突然眼前一亮:坑底突然出现了一块隐约刻有图案的石头。等大家从土坑中搬出这块石头后,发现竟然是一块刻有龙形图案和文字的神秘石碑。经市考古文物研究所专家初步鉴定,确认这是一块清代中期的功德...
清佚名贵妇肖像油画玻璃 明清时期油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清代是中国油画发展的初始阶段。在欧洲传教士将油画传入中国后,在中国本地形成了以清代宫廷油画和广州外销画为主的两大油画类别。 油画在中国的出现最早始自明代,从公元十六世纪起,欧洲不断派遣人员到中国传教,为了这一目的,欧洲的传教士们携带了一些宗教宣传物,包括天主像、圣母像等油画画像。他们在传教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西方的油画传入了中国...
近日,达州渠县文管所在该县安北乡境内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座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单拱石桥,据嵌于拱顶的两通石质题记,可知该桥的名称、建造年代、捐资人姓名、历史沿革等,至今保存完好实为罕见。 该石桥位于渠县安北乡南山村九社安北中心小学南500米处,因原桥面中心两侧立有高约20厘米的公鸡雕刻,当地俗称鸡公桥。桥为单拱石桥,由桥拱与两头引桥组成,长12.5米,宽3.2米,高2.4米。桥拱、...
德化窑以白瓷而闻名天下,进入清代,德化窑白釉瓷退居次位,而青花瓷却跃居主导地位。其制作的装饰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明代中晚期兴起的青花瓷目前所见主要有瓶、炉等器物,其青花色泽浅淡,蓝中泛灰黑或蓝中微紫。纹饰主要是人物和花草。其装饰技法是手绘,用笔草率,构图简朴。所绘人物,衣裳多单薄,五官或模糊不清,如青花人物三足炉。是目前所见德化青花瓷中最完美的一...
地面散落着大量黑釉瓷碗片、陶垫等 近日,河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在下化乡老窑头村普查时,发现一处清代至近现代的瓷窑遗址。它的发现,为研究当时瓷器生产工艺流程和规模,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该遗址位于老窑头村中,长700米,宽80米,面积5.6万平方米。地面散落有大量黑釉瓷碗片、陶垫、碗笼等。现存有一基本完整的碗窑址,形状为馒头状,窑门高1.1米、宽0.65米,窑高6.4米,周长15.7米...
一件中国18世纪珍贵玉牛摆件在英国重现世人面前。拥有者准备以50万英镑(约合73.5万美元)拍卖这件中国清代文物。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5日报道,这只玉制水牛呈墨绿色,卧在镀金青铜座上,回首望天,尾成弧形,神态悠然,工艺精湛。 这件玉牛摆件由英国军人萨克维尔·佩勒姆伯爵于1938年购得,当时价格为300英镑,相当于时下5.2万英镑(约合7.6万美元)。 佩勒姆于1948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