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盐发家的清代收藏大家安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安岐藏砚

财富的积累是一件异常艰辛的事情,所以多数人梦想从天上掉下来一个热乎乎香喷喷的馅饼来。而这样的好事还真有人碰到了。康熙年间,在扬州经营盐业的两个最富有的商人,号称“北安西亢”,“西亢”是山西亢家,相传当年李闯王进京,将明朝列帝积聚的“金花银”铸成厚重的银块,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闯王兵败撤离京城,携带银块逃往山西。眼见追兵就要赶上,只好将笨重的银块倾入山谷,后来被亢家拣了个“大漏”,以此为本钱经营盐业,从而成为巨富。

这“北安”指的是天津的安岐。安岐,朝鲜人,字仪周,号麓村、松泉老人。他原是高丽贡使的随从,在清代康熙年间做了权相明珠的家臣。安岐的发迹与藏宝图有关,在流传不一的传说中,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一是清人刘声木在《苌楚斋随笔》中说,安岐得到的藏宝图上,隐藏着明珠窖金的所在,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观园,安岐解读秘密之后,求见明珠子孙,“告以窖藏所在,尽发之。”

另一个版本说,安岐得到了一本秘笈,上面写满了天书般的符号和莫名其妙的隐语,安岐破解了其中的秘密,从而知道了宝藏的所在:那就是北京地安门外的什刹海,原为前明勋臣的府邸,之后和珅住过,再后来成为恭亲王府,为京中有名的大宅。李闯王进京的时候,来不及逃走的明朝勋臣便把积聚的金银深埋地下。时任宰相的明珠早就觊觎这批宝物,安岐自告奋勇前去寻宝,明珠当然同意,窖藏挖掘出来以后,就让安岐做本钱去天津、扬州经营盐业,安岐遂得以富甲天下。

安岐并不是只知道追逐铜臭的富商,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当时的文化名人,都充满了尊敬。《清稗类钞·鉴赏类·安麓村》记载,他曾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刻在石碑上,以便流传后世,还以二千金求袁枚题跋,“袁仅书‘乾隆五十七年(1792)某月某日,随园袁某印可,时年七十有七’二十二字归之,安已喜出望外矣。”说明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酷爱。出于对学问大家的敬慕,安岐还对回乡省亲路过扬州的朱彝尊赠以万金。

作为清初四大收藏家之一,安岐学问渊博,鉴赏精绝,收藏书画之富,闻名天下。当时的人评价说,“麓村安氏精鉴赏,凡携李项氏、河南卞氏、真定梁氏所蓄古迹,均倾赀收藏。图书名绘,甲于三辅。”展子虔《游春图》、董源《潇湘图》、王献之《东山松帖》、米芾《参政帖》、范仲淹《道服赞》、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等,都经过他的收藏,他的书画著录书《墨缘汇观》,计收入历代法书332件、名画201件,全为流传有序,可资凭信之迹。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