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胶东地区最大的宋元时期古墓群,在烟台市高新区被发现。4日上午,记者在高新区日头泊墓群发掘现场看到,115座古墓的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共出土80多件文物。 在一座穹隆顶砖室墓里,有大门、灯台、木窗棱、家具……当然,这些陈设全由砖石砌成,但坟墓的样子完全仿照地面房屋建造,像一处埋在地底的房子,当地人叫它“丘子坟”。在发掘的115座古墓中,像这样的穹隆顶砖室墓有84座,另外还有方形砖室墓12座,券...
经过70余天的抢救性考古清理,考古人员在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碧水镇西北7公里处的一个天然岩洞内,发现上千件石器、骨器、玉器、陶器、铁器、古玻璃、玛瑙料珠等文物,并在洞口的一个探沟内发掘出8个叠压紧密的文化层,这些文化层从东汉时期的鲜卑文化上溯到上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明。专家认为,这一黑龙江省首次洞穴考古发现,初步打开了回望中华民族源头之一——大兴安岭文化的“无字史书”。 岩洞内呈现三个平...
纹饰各异的铜镜,制作精美的陶楼……这些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出土的文物。11月19日,这些文物将在安阳博物馆与市民见面。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为迎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展示河南省在该工程中的文物保护成果,省文物局、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安阳博物馆举办“流过往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集中展示该工程369处文物点出土的精品文...
延庆大庄科矿冶遗址群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辽代冶铁遗址,被考古界喻为辽代“首钢”。昨天,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遗址发掘现场召开发布会,宣布继2011年发现1000年前的炼铁炉后,今年再次发现辽代炼铁工人的生活区遗址,出土大量辽宋时期文物。 “宿舍”距离“厂房”100米 辽代“首钢”的宿舍区就在一条山谷里,距离旁边的河道大约30米。北京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大约3000平方米的地面上,已经布满了...
宕昌县委宣传部今日披露,近日,在渭武高速公路甘肃宕昌县沙湾镇董家庄隧道施工现场发现一处古代砖砌墓室,出土古代铜钱40余枚,经甘肃省文物局文物考古所专家鉴定为宋代古墓。 该古墓于11月13日7时30分被施工人员发现,当地政府立即对该墓葬进行保护,并将情况上报省市相关部门。甘肃省文物局文物考古所专家2人于11月15日到古墓现场进行了勘探,经发掘清理,该古墓为边长2.5米的正方形独室,室顶为圆穹...
近日,海东市互助县高寨镇东庄村道路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座魏晋时期墓葬,互助县文管所会同省文物研究所立即对该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发掘,共发掘出陶器、铜器及陶器残片等30件,五铢钱20枚。该古墓已确认是魏晋时期的墓葬。 据了解,该古墓为魏晋时期的砖墓室,墓葬占地约20平方米,保存比较完整,墓室由墓道、前室和后室组成,墓道朝北,长均4米、宽3米,深2.5米,前室和后室均由统一规格的青砖砌筑而成...
图为墓碑一处 碑林新收藏的武周时期碑,专家正在解读碑文 碑文记载了西安的地名“韦曲”和“凤栖原” 唐武周时期造的“月”字 今年夏天的一天,在西安城南一工地,两截残碑散落在土里,文物专家张安兴轻轻拨去碑额上的浮土,“大周”二字显现,这让他大为惊喜,难道这是罕见的武周时期的墓碑? 张安兴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他的推测是对的,这是一通“大周故郢州刺史杨府君之碑”。这块...
棺体刷黑漆,施朱雀、白虎、玄武、青龙彩绘,棺盖绘有阳乌和蟾蜍,历经两千年完好无损——近日,南阳市一座工地上出土的一口四神图漆棺,吸引了国内考古界的目光。 青膏泥内尘封千年 汉代棺木保存完好 昨天上午,南阳市百里奚路与麒麟路交会处,一座名为荣昌陶瓷城的大型市场正在建设。 今年6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项目工地进行了文物钻探,发现了一批古墓葬,履行考古发掘报批手续后...
1959年,山西省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了一件青铜器,这件器型独特、纹饰奇绝的青铜器,宛如一艘停泊在水波里的龙舟。这件被学界命名为“龙形觥”的青铜器今收藏于山西博物院。 龙形觥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前端龙首昂翘,瞪目张角,龇牙咧嘴;长腹弧鼓,后端截平,背部为弧曲形长盖,内有横榫与器腹扣合;盖面中央有一蘑菇形钮;器身口沿外附有两对贯耳,用来把龙形觥吊起加热酒;另一端没有封口,用...
遗址中出土的木料 工作人员在遗址内进行考古工作 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遗址,日前刚出土的十三组木制护岸,排成一排。这些长约三到五米,高约一米六的护岸,千年之后,依然紧紧地扎在安泰河和古城墙之间的坡岸上。 现在它们的建筑功用使命已经完成,而新的历史使命还在继续。考古专家和文史学家根据新出土的护岸和其他文物遗迹,正在一步步还原这片土地上唐宋古人的生活场景。希望“海上丝绸之路”得到...
昨天上午,青墩遗址现场,几名考古人员正在进行挖掘工作。“这座墓穴有6米多深,按理说应该是一座大墓,可是出土的陪葬品却不多,大多为陶罐、陶片等物。”南京大学考古专家王碧顺站在第15号汉墓前向记者介绍说,因为开发三台山自然景区的需要,晓店镇东侧的宋庄目前已经拆迁完毕。从9月20日开始,他们就对该处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已发现汉墓35座,且初步鉴定为汉代墓群,迄今有2000多年。 据王顺碧介绍,35...
据阚绪杭先生《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发掘报告》:瓷器在柳孜遗址的发掘中大量出土,(这次发掘主要是在唐代地层)整理的瓷片近10万片,器形有碗、钵、盘、盏、盆、罐、壶、瓶、坛、灯、瓷塑、盒,可修复件中其中碗917件,盘69件,盏119件,盆37件,钵209件,罐129件,壶28件,瓶6件,坛8件,灯4件,盒7件,盂6件,盏托1件,枕9件,瓷塑2件,铃15件,三彩器38件。釉色有黄釉、青釉、白釉、黑釉、彩釉、...
造型很萌的“牺尊”、全球仅有的三件西周“酒禁”等极为罕见或首次考古发现的青铜器,今起至明年3月1日在上海博物馆参加《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地出土青铜器展》。这也是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文化艺术节“陕西文化周”活动之一。 2012年以来,陕西宝鸡石鼓山陆续发掘了一批商周时期的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由于村民发现报告及时,文物得以完好面向世人,这一考古发现也被评为“2013年度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