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一件距今3500多年前的法杖上,中国研究人员在该法杖上发现了用来镶嵌骨雕的粘合剂,经过科学分析,发现这种粘合剂为牛胶,属于明胶。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杨益民27日称,这是迄今为止经过科技分析证实的、中国最早利用的粘合剂,该粘合剂为牛胶,属于明胶。它将中国动物胶利用的历史追溯到了约3500年前。 “这次发现的牛胶,也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动物胶中最早...
沟纹砖垒砌,石板搭面,烟道呈现“曲尺”形状。阜新一处辽金时期遗址发现保存较为完整且十分少见的火炕,看上去更像是现代的“地铺”。 昨日15时许,记者在阜新市高新区八家子村北的京沈客专施工现场,看到正在施工的两段深沟之间空出一段数百米地块。这里是沿线正在发掘的一处辽金遗址,暂时空出地块正是施工建设为考古发掘让路。 “我们进入现场发掘已经一个多月,目前已发掘近1000平方米,事实证明这里...
文昌铺前中台村吴群珍藏的祖传古籍,其中有《诗经读本》。 今年夏天的超强台风“威马逊”给文昌、海口沿海地区带来重创,铺前镇中台村吴群家的老房子也被刮倒,他在收拾和整理旧物时,意外发现其已故父亲多年前用塑料薄膜包装的一批古书,其中两卷为其曾祖父吴明卿清末时撰写的手札,诗文内容反映了国内时局和本岛民风、民情,以及张之洞和潘存之间的书信来往趣事。 吴群告诉记者,这些古籍只是被雨水淋湿,他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长江、黄河两个古代文明的核心地区,所经湖北、河南、河北等地不仅地下文物埋藏丰富,而且地面历史古迹不胜枚举,文物的价值远超三峡,抢救性保护的难度也更大。”南水北调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日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正是考古人员争分夺秒的大抢救,才让河南新郑唐户遗址、湖北郧县辽瓦店子遗址等沉睡千年的中华文明浮出水面。 南水北调工程除丹江水库大坝升...
近日,记者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东北地区最早的辽阳冮官屯窑址发掘出1000余件辽金瓷器,研究结果可一定程度上改写中国陶瓷史内涵。 据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历经15个月的勘察,考古人员在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南岸台地上发现一处保存相对完好的窑址,发掘面积700余平方米,发现瓷窑址12座、灰坑80余个、作坊址3座、出土千余件瓷器和百万计瓷片。同时出土不少陶器、铁器...
出土的白釉长颈盘口瓶。 日前,南水北调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泊头西辛店乡韩庄村发现一座古墓,从古墓中出土一件白釉长颈盘口瓶。据当地文广新局文保所工作人员初步鉴定,这是一件古代盛酒的器皿,具体年代还需上级专家前来鉴定。目前,这件文物已被收藏在泊头市博物馆。 当天泊头市文广新局文保所接到韩庄村村民来电举报后,工作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根据现场勘察,初步断定这件文物是一个古代白釉长颈盘口瓶,应该...
上周,城厢区东海镇海头公园河道挖出一块古墓道碑。昨日下午,市文管办、城厢区文管办工作人员赶到现场,鉴定是明正德年间的墓道碑。 墓道碑为花岗岩打造,虽年代久远,但石碑上的文字清晰可辨。碑正中刻着“皇明”二字,为篆体,其余文字为楷书,左行竖刻“同知古愚蔡先生墓道”、右行竖刻“朝列大夫两淮都转运”(如图)。落款为“正德,庚辰腊月,朔孝子孙 立”。经测量,这块碑高2.85米,宽0.8米,厚0.18...
25日,记者从新疆青河县文物局获悉,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员近期对位于青河县境内的喀让格托海墓葬群及附近的大青河沿线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从出土的随葬品初步推测为汉代墓葬。 据青河县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员在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中一共发掘了15座墓葬,随葬品有少量的殉葬马、陶器、铁器、骨器和金箔等。他们根据出土的殉葬马和长颈平底壶等遗物,初步推测墓葬年代应为汉...
25日,记者从新疆青河县文物局获悉,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员近期对位于青河县境内的喀让格托海墓葬群及附近的大青河沿线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从出土的随葬品初步推测为汉代墓葬。 据青河县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员在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中一共发掘了15座墓葬,随葬品有少量的殉葬马、陶器、铁器、骨器和金箔等。他们根据出土的殉葬马和长颈平底壶等遗物,初步推测墓葬年代应为汉代。 ...
经过一天的紧张清理,23日晚,瑞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将在该市码头镇梁公村发现的一座古墓发掘完毕,共清理出青瓷器、铜器等文物14件,另有棺钉3口、腐烂的铜钱1枚。24日,记者从瑞昌市博物馆了解到,经初步考证,这是一座六朝时期的古墓,曾被盗墓贼“光顾”过。 发现 挖掘机一铲子下去“惊现”古墓 22日上午,在瑞昌市码头镇梁公村的一处工地上,钩机司机操纵着机器,一铲下去,黄土地面...
经过一天的紧张清理,23日晚,瑞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将在该市码头镇梁公村发现的一座古墓发掘完毕,共清理出青瓷器、铜器等文物14件,另有棺钉3口、腐烂的铜钱1枚。24日,记者从瑞昌市博物馆了解到,经初步考证,这是一座六朝时期的古墓,曾被盗墓贼“光顾”过。 古墓 工作人员开始发掘文物 发现 挖掘机一铲子下去“惊现”古墓 22日上午,在瑞昌市码头镇梁公村的一处工地上,钩机司机操纵着机器,...
11月22日,江西省瑞昌市码头镇梁公村何家墩发现一处古墓葬,经过当地文保部门勘察,初步断定这是一处距今1700多年的六朝时期的古墓葬。23日,经过当地文保部门的抢救性发掘,一共从墓室出土鸡首壶、鐎斗、五铢钱等14件珍贵文物。 中新社发 魏东升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